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的利潤總額

時間 2022-01-16 09:55:04

1樓:acfun老婆指定唯一老公

應納稅所得額和利潤總額(稅前利潤)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應納稅所得額是稅收概念,利潤總額是會計概念,兩者不一定相等。企業所得稅是按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計徵的,而不是按利潤總額計徵的。

企業做賬只要對所得稅稅法上有規定抵扣標準的扣除專案控制在規定的標準之內(也就是題目中所得稅報表中「扣除專案」一欄中的全年累計數要在標準之內),收入專案也要和稅法上的確認收入的口徑一致,這種情況下就不存在調整專案,應納稅所得額就會等於利潤總額了。

對於所得稅如何預交,舉例如下:

企業所得稅採取按期預繳、年終彙算清激的辦法。預繳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按本年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實際的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數計算繳納。

二、以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按月或按季的平均計算繳納。

下面以第一種按季度方法舉例說明:

你公司2023年1-3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28000元,則本季度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28000*18%=5040元

4-6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56000元,則第二季度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28000+56000-30000)*27%+30000*18%-5040=14940元。

7-9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8600元,則不要預繳。

10-12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84000元,則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是:28000+56000-8600+84000=159400元,本年應納所得稅額:30000*18%+70000*27%+(159400-100000)*33%=43902元。

前三季度已預繳:19980元,則第四季度應交所得稅:43902-19980=23922元。

年度終了的4個月內彙算清繳,多還少補。

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並不是業務收入,所以年收入20萬元無所計算出應納多少的所得稅。

注: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及以下的稅率18%、3萬-10萬元(含)的稅率27%、10萬元以上的稅率33%,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

2樓:

上報的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利潤總額跟利潤表裡面的利潤總額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一樣的,但現在很多因素的影響,往往申報的利潤總額跟利潤表裡面的利潤總額不一樣。不過沒關係,因為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中得所得稅是預繳的,到彙算清繳的時候調節就可以了。

申報表中得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可以不等於利潤總額的。

如果你公司的收入只有一項,那麼所得稅季度申報表的收入總額和增值稅收入總額一欄是相等的。所得稅季度申報表的收入總額也包括其他收入。

如果不等,稅務局一般會提示收入有誤,如果沒提示的話,下個季度再把少填的或多填的調節一下就可以了。因為是預繳,稅務方面要求的不是太嚴格。看彙算清繳的時候,就不要發生錯誤了。

3樓:樑文峰律師

回答您好,我是平臺合作律師,已經收到了您的問題,很高興為您服務。

上報的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利潤總額跟利潤表裡面的利潤總額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一樣的,但現在很多因素的影響,往往申報的利潤總額跟利潤表裡面的利潤總額不一樣。不過沒關係,因為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中得所得稅是預繳的,到彙算清繳的時候調節就可以了。

申報表中得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可以不等於利潤總額的。

如果你公司的收入只有一項,那麼所得稅季度申報表的收入總額和增值稅收入總額一欄是相等的。所得稅季度申報表的收入總額也包括其他收入。

如果不等,稅務局一般會提示收入有誤,如果沒提示的話,下個季度再把少填的或多填的調節一下就可以了。因為是預繳,稅務方面要求的不是太嚴格。看彙算清繳的時候,就不要發生錯誤了。

如果您方便的話可以給我詳細說明一下您的問題和訴求,我這邊給您詳細解答哦。

提問請問:稅務申報表中企業所得預繳月(季)報中利潤總額是本年度數還是所屬期累計數

回答稅務申報表中企業所得預繳月(季)報中利潤總額是所屬期累計數哦

提問不含上年度內上季度的利潤嗎?表頭是本年累計廣西省稅務申報表中之前財務報表

回答嗯嗯,不含上季度的利潤的哦

提問請問:廣西省納稅申報系統中上期申報的財務報表怎麼查詢?

回答在稅局官網可以查詢

提問就是在官網登入進去後,系統中到處找不到上期申報表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

回答這個情況的話,可以等待明天在看,如果您實在來不及的話可以去稅務機關那邊的

提問好的,謝謝

回答好的,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15條

4樓:員勃

你的問題我回答如下:

1.利潤總額和利潤表裡利潤總額是一個資料

2.營業成本不包括費用

3『企業所得稅的季報表只填寫收入和成本 和利潤總額就可以 不必填寫費用

4.企業所得稅季報表的利潤總額沒邏輯性 和我們每月的利潤表不太一樣 但是利潤表作為參考

5樓:紫顏藍顏

1.利潤總額和利潤表裡利潤總額是一個資料

2.營業成本不包括費用

3『企業所得稅的季報表只填寫收入和成本 和利潤總額就可以 不必填寫費用

4.企業所得稅季報表的利潤總額沒邏輯性 和我們每月的利潤表不太一樣 但是利潤表作為參考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 情況下申報表的利潤總額跟利潤表裡面的利潤總額是一樣的。

特殊情況,比如公司有以前年度待彌補虧損,申報表的利潤總額就要填列以利潤表的利潤總額減去虧損額的資料。

具體點的意思:一般情況下,利潤表裡面的利潤總額是100,申報表的利潤總額也是100.

特殊情況,公司有以前年度待彌補虧損25,這時候申報表的利潤總額就填列75.

相關規定詳見國稅函〔2008〕635號。

7樓:匿名使用者

必須明確一點,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的利潤總額並沒有說「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直接按財務報表中的利潤填就行了。至於營業成本,可以包括期間費用,也可以不包括,看你那裡的稅務局是怎麼要求的,各地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這裡就不用包括期間費用。揚程稅申報中的收入總額是和利潤表中的收入總額一致的,與增值稅申報表中的收入總額沒什麼關係的。

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裡利潤總額中本期金額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8樓:三翼熾天使

本期利潤總額按本季度利潤總額填列,本年累計的利潤總額按利潤表上的本年累計數填列。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範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 (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所得稅的徵稅物件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物件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企業所得稅月(季)納稅申報表(a類)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是根據什麼來填寫的?

9樓:向日葵

1、第一季度的利潤總額已在當期填補,不扣除上一年度的虧損。 今年的新季度報告是為了彌補上一年的虧損;

1)第1行「營業收入」:填報納稅人截至本稅款所屬期末,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核算的本年累計營業收入。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營業收入」專案,反應小企業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所實現的收入總額。應根據「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和「其他業務收入」科目的發生額合計填列。

例如,以前年度已經開始經營且按季度預繳納稅申報的納稅人,第二季度預繳納稅申報時本行填報本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累計營業收入。

2)第2行「營業成本」:填報納稅人截至本稅款所屬期末,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核算的本年累計營業成本。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營業成本」專案,反應小企業所銷售商品的成本和提供勞務的成本。應根據「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的發生額合計填列。

3)第3行「利潤總額」:填報納稅人截至本稅款所屬期末,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核算的本年累計利潤總額。

10樓:小魚教育

1、一季度的利潤總額填本期數,不減去以前年度虧損,今年的新季報表是有行次專門填以前年度虧損數的;

2、營業成本就是成本,不包括費用。如果還有不明白可以看國家稅務總局2023年64號公告,有詳細的填表說明。

11樓:匿名使用者

《企業所得稅月(季)納稅申報表(a類)填報說明》規定,「營業收入」是按照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分析填報;「營業成本」是按照「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分析填報;利潤總額是按照「利潤表」中的「利潤總額」-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以前年度待彌補虧損額分析填報。

12樓:好蝶戀花

企業所得稅月(季)納稅申報表(a類)主表上的:

營業收入=附表一的「(一)營業收入合計(3+8)」

營業成本=附表二的「(一)主營業務成本(3+4+5+6)」

企業所得稅月(季)納稅申報表(a類)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是根據什麼來填寫的?(申報9月份的)

13樓:歲月靜守

根據你7-9月份的利潤表填寫的,填寫這三個月的收入 成本、利潤總和。最後所得稅申報表的這三個科目的總和與利潤表中的本年累計數必須相符

恩 你的補充正確!

14樓:王彭笑晨瑄

可以參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釋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等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64號)

第1行「按照實際利潤額預繳」的納稅人,第2行至第17行的「本期金額」列,資料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累計金額」列,資料為納稅人所屬年度1月1日至所屬月(季)度最後一日的累計數。具體填寫要求:

1、第2行「營業收入」:填報按照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等國家會計規定核算的營業收入。

2、第3行「營業成本」:填報按照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等國家會計規定核算的營業成本。

3、第4行「利潤總額」:填報按照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等國家會計規定核算的利潤總額。

15樓:匿名使用者

填寫9月份利潤表的累計數填寫。

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中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利潤總額怎麼填

16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填報說明規定:

第2行「營業收入」:填報會計制度核算的營業收入;

第3行營業成本是按照企業會計核算的營業成本,不包括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在內;

第4行「實際利潤額」:填報按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減除以前年度待彌補虧損以及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後的餘額。

填報「本期金額」列,資料為所屬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後一日;填報「累計金額」列,資料為納稅人所屬年度1月1日至所屬季度(或月份)最後一日的累計數。納稅人當期應補(退)所得稅額為「累計金額」列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的資料。

「本期金額」列的第8行「實際已預繳的所得稅額」和第9行「應補(退)所得稅額」不填。

因此,本期金額只填本季度的金額,累計金額填年初至本季度末的金額,如果本季度盈利,累計金額為虧損,那麼本季度不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求企業所得稅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如何填寫?

一 根據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填報企業所得稅月 季 度預繳納稅 申報表有關問題的通知 國稅函 2008 635號檔案規定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 季 度預繳納稅申報表 a類 第4行 利潤總額 修改為 實際利潤額 填報說明第五條第3項相應修改為 第4行 實際利潤額 填報按會計制度核算的利潤總額減除...

如何填寫《企業所得稅季度納稅申報表B類》中的「收入總額」一

還要加上上個季度末的總和,如1季度就是1 3月份的總和,二季度就是1 6月份的總和,以此類推,不要減主營業務稅金 十六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 季 度預繳納稅申報表 b類 一 本表為按照核定徵收管理辦法 包括核定應稅所得率和核定稅額徵收方式 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在月 季 度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季度申報表a類如何正確填寫

營業外收入照實填寫就行,因為沒有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不影響填寫企業所得稅申報表 a類 季度報表。全部計入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 賬戶上的 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外收入 視同銷售收入 利潤總額 財務會計報表 損益表或利潤表 上的 利潤總額 或 應納稅調整的增加或減少 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