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懺悔三昧可以消除手淫帶來的果報嗎

時間 2021-08-11 18:11:23

1樓:8萬4千法門

一切惡業裡頭是以殺生最殘忍,罪業最重。殺生,諸位要曉得,被殺的是弱小沒有抵抗力,絕對不是他甘心情願被你殺的,雖然他沒有能力抵抗,怨恨的心結是解不開的,冤冤相報,這個事情麻煩。你這一世殺他,來世他要是強大你弱小,他來殺你,殺來殺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苦不堪言。

所以在《無量壽經》裡佛特別提出來,小小的怨都不結,就是微細的,心裡面有一點瞋恚、不高興的意思,最好都不要有,為什麼?因為它逐漸會增長,將來變成大的冤仇,這個冤仇會累到你生生世世往返的報復,那真是太痛苦。你們看看《文昌帝君陰騭文》,他講他過去十七世的因果報應,很慘,後來遇到佛法,學佛、懺悔,才能夠把恩怨、冤仇斷掉。

如果不遇到佛法不得了,一世比一世嚴重,不但自己造作罪業,還無故的要害許多眾生,累及別人,所以這個罪業是愈造愈重。我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這是對自己無窮的傷害,能傷害到別人嗎?不能,所以傷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自己要想學佛有成就,那是決定的障礙,業障,業障就是從這裡來的。

你要想真正懺悔消除業障,懺悔不是念念懺悔文業障就消掉,我心裡悔過了,悔過要付諸實現才能懺悔得掉。心裡悔過,還照做,那怎麼叫懺悔?懺悔的定義是後不再造。

我知道悔過了,我以後再不造這個過失,這叫真正懺悔,業障才能懺除得掉。懺悔了,明天再幹,幹完了再懺悔,悔過又再幹,這一點用都沒有,這是自欺欺人,欺騙佛菩薩,這不可以的。所以要曉得懺悔真正的意義,真正的修法。

2樓:

手淫要行善積德,要學習聖賢教育。推薦看聖賢教育全球同學網。《戒為良藥》一定要戒掉。腎虛百病叢生。

3樓:匿名使用者

依照佛法戒律 不合法的不合理的 都不行 沒有說過這樣的情況

也不用看那個什麼勸善的書和文章 不是佛法 不是佛說不可信

凡事都有標準 戒律 和四依法就是!!行為問題要正常化就好

一個人不慎犯了邪淫戒還能懺悔不受果報嗎?

4樓:平安夜快樂n4戥

我的問題是:

假如一個普通的人,作了壞事,或者犯了邪淫等,一天醒悟,悔改前非,不再犯錯,便消無量罪障,再發心學佛,能夠有所成就,更能遠離苦厄報應,得解脫自在。那如果一個居士已經學習了佛法,

皈依了三寶,或在皈依時,自己的皈依師授予了**五戒

,可這個在家**忽然有一天因為工作應酬一個社會場合,不慎因一時衝動被社會小姐連推帶拽犯了邪淫戒,後悔無奈,痛苦不堪,誦經拜懺,痛下決心不再犯錯,但他還是經常感覺一種沉重的罪惡感,好像報應逃也逃不掉一樣,原來修行本來很努力,也得到過一定的法樂,現在一失足成千古恨,好像一蹶不振。敬請賜教:這樣的居士怎樣才能懺悔乾淨自己的罪障,使不感罪惡果報?

另外皈依時候皈依師授給他的五戒算數嗎?因為當時就他和另一位居士在皈依師跟前皈依,皈依師說把五戒也授給你們吧,就這樣他並沒要求就受了,但他曾疑問,一位皈依師能授予五戒嗎?他說他經常懷疑自己並沒有真正受五戒,本來原先還打算找機會去受五戒呢。

現在敬請各位大德幫幫我的這位師兄吧!在下頂禮了。他說他想向周圍居士發露自己做的這件醜事,又擔心這種社會風氣別人效仿,所以就悄悄在佛前懺悔、誦經等,決不再犯,有時心安罪消,可有時就感到深深不安和自責,故藉助論壇拜請諸位大德慈悲指導,謝謝!

版主按: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忘;心忘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若心仍有掛礙,可找機會重受五戒。

請問用嘴巴呼氣和用鼻子呼氣有三昧不同

其實有點沒看懂你的題,是想問肚子裡有氣是不是從嘴裡呼吸進去的麼?鼻子吸氣可以對空氣進行加溫,加溼,鼻子裡的鼻毛也可以對空氣中的大灰塵進行過濾,而嘴巴呼氣沒有這些特點.肚子裡的氣不是通過嘴巴和鼻子能吸進去的,鼻子呼氣和嘴巴呼氣其實是異曲同工的作用,只不過嘴巴呼氣是通過咽而未走鼻,而鼻呼氣也是通過咽的,...

佛學中的無諍三昧有什麼含義,佛學中的無諍三昧有什麼含義

無諍三昧,佛教用語,梵文arana,音譯阿蘭那,華語 無諍 梵語samidhih,音譯三昧,華語 正定 就是入了禪定之意。無諍三昧 就是無我人 彼此高下 聖凡之分,一相平等。連真空亦無住,若有住者,即有對待,便生諍論,長系生死矣。須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闊達自在,為諸比丘敬佩。但也有人對他冷諷熱嘲,說他...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這段我沒理解,能講解一下嗎

佛問 須菩提 在你看來,須陀洹能夠有這樣的念頭 我已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 嗎?須菩提回答說 不可,世尊。為什麼呢?須陀洹雖然說已脫六凡境界,初入聖者之流,從而名叫入流,但也正困為其已入流,已斷除了對三界一切境界的錯誤見解,心無所取,所以,實際上他是無所而入的。具體講,既不入眼睛可見的大小形狀 不同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