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後如何養生及入伏吃什麼養生注意點

時間 2021-08-11 17:10:44

1樓:豆豆家的小鴿子

入伏後吃絲瓜湯、綠豆湯養生。

適合伏天的食物首選是絲瓜,解暑防燥,絲瓜裡含有人蔘中的成分——皁苷,特別適合伏天食用。入伏之後,天氣炎熱,往往會覺得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涼拌絲瓜入口涼爽,嫩脆多汁,滿口清香;做清湯或者與排骨、雞湯一起煲湯都能解除油膩,令人胃口大開。

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作用。湯色碧綠比較清澈的可達到清熱功效,湯色渾濁消暑效果差,但是清熱解毒的作用強。

注意事項

部分地區夏季酷暑潮溼,人們容易出汗,不僅大量水液流失,還有許多微量元素的消耗。出汗時陽氣易隨之外洩,倘若外界環境河流密佈,寒溼之氣較重,人們貪食生冷易導致內環境寒溼,脾胃失調,實則現痰溼中阻,虛則虛寒內生,為冬季發病埋下伏筆。

因此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食物,消暑的同時不要太貪涼。若是脾虛溼盛的人可食用一些健脾祛溼的食物;愛吹空調、喜冷飲冰啤酒的人導致脾胃虛寒,則可選擇溫陽補益的食物,補補陽氣。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三伏天來了!請收好這份 實用飲食指南

2樓:匿名使用者

入伏後的養生莫貪涼,食補要清淡。入伏後吃餃子,面,多吃苦味食物,蔬果養生。

夏季養生莫貪涼

預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問題。夏季瓜果眾多,特別是西瓜,確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紅糖薑茶以平衡其寒性。海帶綠豆湯是很理想的清熱解暑食物,海帶能消痰軟堅、洩熱利水、止咳平喘,而綠豆清熱解毒、消除暑熱,一起煮湯味道也很特別。

用10克荷葉,加6克金銀花,再加10克黨蔘,組成解暑益氣湯,可以清解暑熱,生津止渴,也非常不錯,但身體偏虛寒的人應少吃。

中醫認為,夏天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適合多吃些溫性食物,助陽升發。陽氣抒發出來,可以讓毛孔張開,汗液排洩通暢無阻,就算暑氣逼人,也能及時散熱,不致於出現中暑的現象。

相反,如果為了一時痛快,大吃寒涼性食物,身體的氣血遇熱則行,遇冷則凝,反而將散熱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食物清淡能養生

在食物「補養」方面,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甚多,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援,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這時節不適合吃得過於葷腥油膩,對於一般的人,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

盛夏常出現胃脹、食慾不振的問題,可飲用香氣濃郁的花草茶以醒脾,還可以用豬脾與薑絲爆炒後隔水蒸熟來吃,有健脾開胃的功效;草果去心去皮。

切細,與羊肉、生薑、料酒同放燉鍋中,加水燉熟佐餐,能溫中燥溼,開鬱消食;對於胃虛寒者,可用花椒、胡椒燉雞腎,能溫中止痛助消化;用當歸黃芪燉石斑魚,能補氣血,益精髓,對於氣血兩虛而常出現心悸患者大有裨益。

1、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伏日宜吃麵,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2、吃苦去肝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3、蔬果增食慾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入伏後哪些食物適合男人夏天養生?

以下一些食物適合男人夏天養生,第一是山藥,山藥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從中醫上來看 常食山藥可以補脾胃,排出體內的溼氣,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第二是鱔魚,鱔魚又叫黃鱔,全身皆可藥用,據 本草綱目 記載 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等功效,民間用以入藥,能補氣血,強筋骨,常吃對身體有益。...

女人吃什麼可以養生,吃什麼可以養生

紅棗枸杞烏雞湯,補氣血。豬蹄湯補種膠原蛋白,美容養顏。 雞蛋 和鮑魚的營養價值差不多 獼猴桃 維生素c含量很高 榴蓮 味道不好但被稱為水果皇后 大棗 補氣補血,美容養顏 生花生米 花生紅外衣,藥用價值很高 五穀雜糧 大米白麵太精細了,除了碳水化合物幾乎什麼都不剩了 綠葉蔬菜 這個,不用說了吧 多喝水...

什麼是養生?如何養生,什麼叫養生?如何養生?

px丶小童鞋 現在是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養生並不是鍛鍊身體,也不是吃飽喝足。真正的養生不單單養身,還要滋養我們的心神和培養我們的心智。讓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一起達到健康的狀態。1.修身養性 根據中醫理論,如果你想活得健康長壽,你需要培養自己的修養,也就是說,在生活中,你需要培養自己的氣質。例如,我們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