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古人根據什麼研究出來的?拜託了各位謝謝

時間 2021-10-28 05:23:08

1樓:校語芹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亦有人依據《史記》的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

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只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所以,就文獻而言,「周」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和其它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

然而夏代是否有《連山》、商代是否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很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所以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只稱為《易》。

據傳,《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在的世界遺產城市安陽市。羑里城位於安陽市區南10公里處。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

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

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亦稱「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

《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繫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倖免於難。

《周易》中運用八卦**資訊的方法的發明,正是我國人民具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在實踐和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個儲存量很大的資訊庫。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

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資訊**的科學方法,**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資訊,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

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目前,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祕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矇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物件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

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繫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

《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

《繫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範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哲學的基礎。

「易」的解釋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

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儲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象的。

3.日月為易,象徵陰陽。 4.

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幹」的本義。 5.

易是占卜之名。 6.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7.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8、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繫辭傳》:「生生之謂易」。

(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占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的占筮書,「周易」是周朝的占筮書。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

「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1)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2)時時在變易之中;3)又保持一種恆常。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執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編輯本段]原理出處 在《簡易道德經》裡,周是周到圓滿,易是運動變化無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創作簡易圖時,把簡易符(即現在八卦圖的陰陽符)排列成一個圓形即一週的形式,闡明瞭周和易是簡的主要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並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簡易道德經》裡的這個完美的「周」字。

無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簡易的簡字。大自然萬物的變化,是易的根本現象。恆之無休而無不果,說明了易,就是物的變化而成事,物每一點變化都有一定的結果,這就是易象。

「簡之周」和「周之易」說明了周是簡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簡周易」。

「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之象」,說明了「簡易圖」是判斷推理的一種測探工具。 [編輯本段]由來 對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說簡而言之,即:

上古時代,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佈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里,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訊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於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之後自重為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為神農氏重卦,三者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為《易傳》七種之間有互相牴牾之處,並非孔子一人所作:

「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凶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餘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

謂其說出於諸家,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則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

」(猶見《易童子問卷三》)。至於後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恆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都認為《易傳》並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學者皆認為《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為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

時至今日,長沙馬王堆墓穴中發現的「帛書」中,已有不少記載間接證明《易傳》的作者或相關作者大致是孔子,有待進一步考證,不過也當為盲目疑古者戒。 另一個方面,《周易》一書名字的由來也頗多爭議。 「周」字的含義,歷來有兩種說法。

一為「周代」,二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於認為《周易》為西周時代的書。理由便是《周禮》有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而此說認為《連山》為神農時代的筮書,神農也稱「連山氏」,《歸藏》為黃帝時代的筮書,黃帝也稱「歸藏氏」,後夏用《連山》,商用《歸藏》,西周所用之書則冠以「周」字,名為《周易》。後者則取鄭玄《易贊》,「『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故而《周易》的「周」字,義為「周普」。 「易」字的含義主要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一、「易」字的篆文為「(見右**一) 小篆:

易」,《說文》訓為「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即「易」為蜥蜴之類,主取「變」之義。

二、《說文》又引祕書說「日月為易」,象徵陰陽。 三、《周易乾鑿度》雲「『易』一字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即簡易、變化、不變三層含義。

四、「易」字的殷墟甲骨文為「(見**二)」,取日出之時陰陽交變之義。也主於「變易」。 甲骨文:

易 《周易》在古代文獻中常被簡稱為《易》,至西漢初年被列為「經」書之一,世人遂尊稱為《易經》。可見《周易》當以「易」為大義,而諸說紛繁,也莫過變易訊息之理。

古人是如何用周易占卜的,怎麼用周易占卜?

佔 意為觀察,卜 是以火灼龜殼,認為就其出現的裂紋形狀,可以 吉凶福禍。它通過研究觀察各種徵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據來判斷未知事物或 將來。在許多社會裡,占卜僅僅是操作者在將行某事時,由於沒有把握而藉助某些器具或現象尋求資訊或解答,由此滿足心理需求的行為。占卜所需的物質材料分兩類,一類是顯示卜兆及刻辭...

什麼是周易,什麼是周易?

什麼是周易?周易 有狹義和廣義兩種提法。狹義的 周易 指的是 周易古經 廣義的 周易 則包括 周易古經 簡稱 易經 和 周易大傳 簡稱 易經 周易古經 成書於殷周之際。這是一步占筮書,通過一定的筮法起卦和占斷,即利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變化來 吉凶。這標誌著古人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力量,由迷信轉向科...

為什麼古人說身長腿短有福呢?有什麼根據嗎

鬆州小哥 沒有的事 外國人都是長腿 那個不比你幸福 皇上多了去了 一個一個都他媽短腿 壬瑰 民間有 上身長,佐君王 上身短,福分淺 上身長,坐中堂 下身長,走忙忙 的說法。這是媚上的。還有一種說法是 上身長,下向短,不吃嘴就是懶 這是勞動者自珍的俗諺。理想的人體上下身的比例,以肚臍為分界線,應該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