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檸檬心理
通感修辭格。
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通感就是如襲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伏橡唯。文學藝術創作和鑑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
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缺培一種生理、心理現象,與人的社會實踐。
的培養也分不開。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
2樓:甲秀英通茶
文學藝術創作和鑑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象,與人的社會實踐的培養也分不開。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掘信量。
如說「光亮鉛散差」,也說「響亮」,彷彿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用現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這些都是「通感」。
定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
範例。最典型的例子: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槐皮覺互通,即為通感。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這就是通感。
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裡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就是通感。望。
常見的通感的例子有哪些?
3樓:閒閒談娛樂
如下:
1、在朱自清。
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
中就有多處運用到通感的修辭手法。
比如在描寫微風時,朱自清先生寫道「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微風拂臉,對人來說是一種觸覺,但作者卻用歌聲來形容,寫成了聽覺感受。
2、再比如在描寫荷塘月色時,朱自清先生寫道「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
上奏著的名曲。」本來月色是一種視覺感受,作者也把它寫成聽覺感受。
3、「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這句話也運用了通感。前半句寫視覺感受,後半句卻寫的是夢中的感受,因此符合通感中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和彼此挪移轉換的概念。
不過最常見通感還是在五種感官感受中交換,像這樣和夢中的感覺溝通的,比較少。
通感的解釋及作用
4樓:洋蔥學園
通感的作用及表達效果: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侷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采的藝術效果。
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味道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如「溫暖的紅色」和「清冷的藍色」,彷彿視覺和觸覺相通,如說「光亮」,也說「響亮」,彷彿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彷彿觸覺和聽覺相通。用現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這些都是「通感」。
其實古詩文中也有,比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有《阿房宮賦》中的「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
什麼是通感?如何運用通感?
5樓:天府
通感又叫「移覺。
通感又叫「移覺」,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式。
通感技巧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侷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采的藝術效果。比如,欣賞建築的重複與變化的樣式會聯想到**的重複與變化的節奏,聞到酸的東西會聯想到尖銳的物體,聽到飄渺輕柔的**會聯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紗子。
通感的詩句,通感的詩句
周興葉茶 李憑中國彈箜篌5。都是通感 作者以感官的通感來互為比喻,以視覺喻聽覺李賀的 李憑箜篌引 李憑箜篌引 唐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2。吳質不眠倚桂樹14。江娥啼竹素女愁4,老魚跳波瘦蛟舞13。女媧煉石補天處10,二十三絲動紫皇9,老魚跳波瘦蛟舞13。崑山玉碎鳳凰叫6,使 變得更為絢麗多彩,芙蓉泣...
有關通感的詩句,古詩詞中運用通感的句子
生活上的三三在 1.絕句 宋 石柔 來時萬縷弄輕黃,去日飛球滿路旁。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2.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 唐 李白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3.山園小梅 其一 宋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
用通感手法寫出聽一首歌的感受,求,用通感手法寫二三百字表達欣賞音樂的感受,急急急!
當 青花瓷 那悠揚的旋律透過我的耳膜時,我似乎來到了古老的江南小鎮.輕輕的歌調,正如青青的煙柳,撩動著我的思緒 又如淡淡的荷香,縈繞在我的心間.所謂 通感 就是人的視覺 聽覺 嗅覺 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在上面的例子中,我把聽覺轉化為視覺和嗅覺,即把可聽得到的歌調轉化為可看得到的煙柳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