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習中醫求答案,學習中醫的方法?

時間 2025-07-06 23:35:07

1樓:益禎控股

1、基礎理論:首先學習中醫是很辛苦的,需要學習紮實的理唯改論基礎知識。這一塊是沒團手有任何捷徑可以走的,只有多下苦功夫。

2、臨床研究:儘量多看臨床指或判案例,在基礎上學會思考與變通。中醫學習博大精深,不是通過短暫的培訓學習就能成型的。

需要大量的學習背誦以及實踐才能達到一定程度。

學習中醫的方法?

2樓:網友

報個培訓班,從基礎學習。

中醫的學長學姐們,這道題怎麼做呀?

3樓:中醫藥打造

考慮藥毒(***)長期用藥不對,已屬大虛體質。心為君,屬火,主藏神。本不受病。

故本例為起因為月經不調,後為藥毒主症,其它為兼症。宜停心藥,改為培元固本。治宜先治急,二便為急。

先潤腸通便,收澀腎水。後固本培元,益胃健脾,調和營衛。

心火不旺,手腳冰,肝木不榮,不能寐,膽火致渴。命門無火腰背寒,腰痠背疼,項強。腎水不輸,不**,致小便頻數。

腎水不達肝木,致肝膽虛火,口渴。(木生火)。肝本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腎水生肝木。

心煩是虛熱證。

本例慢調,固本培元不能急,一口吃不出胖子。

一道中醫題

4樓:網友

就上述而言,作以下鄙見:

1.該病人屬心氣血虛兼肝脾氣虛。

勞則耗氣,氣為血之帥,氣能攝血。脾氣虛,導致了脾不統血證。故月經量多,淋漓不盡。

血虛導致了血色淡紅,由於月經大量出血導致了血虛,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這樣氣隨血脫,加重了心氣血虛。心氣血虛導致了她面色蒼白,舌質蛋白,脈細弱,自覺全身疲乏無力,氣短懶言,飲食減少,心悸,易出汗,頭暈,健忘,夜晚夢多。

2.根據此病例得出氣血之間關係:氣能攝血,血能載氣。

希望後面的老師給予指出不足之處,謝謝。

一道中醫題

5樓:紅薯面小窩頭

病人發病初期,屬情志因素致病,怒傷肝,頭痛劇烈、面紅目赤、大便乾結屬於肝陽上亢,隨著病情發展,傷及肝陰,因為肝腎同源,所以導致頭重腳輕、耳鳴健忘、五心煩熱、等肝腎陰虛表現,陰虛不能潛陽,故頭痛頭暈。心悸、夜寐多夢是由於肝腎陰虛,腎陰不能上濟心陰,引起心陰不足,心神失養所致。舌質紅、苔薄幹、脈弦細而數,是肝腎陰虛火旺的佐證。

6樓:網友

樓上的真快!沒意見!意思基本都差不多!

初期陽亢!,肝陽亢逆無所制,氣火上擾!

後期久病陰液內耗!陰虛不能制火.火熾則灼傷陰液而更虛希望樓主多出點題大家討論研究!有幫助長見識!

關於中醫學習的問題,關於中醫學習的問題

學中醫靠的是悟性,很多的古文,你聽老師在哪講,知道了什麼意思。但你真正到了臨床,有了經驗,你會覺得自己會有自己的理解。中醫臨床很重要,你看那些脈診,你不親自體驗,你說的再好也沒用。中醫學是個綜合的學科,5大基礎課缺一不可 還有一門是中內 你現在學的都是理論,看的書再都也不及上臨床一個月。我現在已經是...

為什麼學中醫的人少?學習中醫難不難?

其實學習中醫的人並不少。自從1998年執行 醫師法 所有中醫,必須經過國家考試,必須要有學校畢業證書,才允許考執業醫師,導致我國2000年的師承中醫,不許行醫,改行。2013年,我參加考執業醫師,過關率我是一個區的考生,我們117人報名,僅有12人過關。因為這些,許多畢業生改行了!導致這些年中醫少了...

在哪裡學習中醫在比較好,在哪裡學習中醫在比較好?

如果你要學習中醫的話,選擇醫學院校就可以了.中醫大學也不錯,例如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藥大學等等好多都不錯的,還有許多的醫科大學也是不錯的,協和,北醫,中山大學醫科,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同濟醫科大等等好多都是國內一流的醫學院校.我也是其中的一員.看你的樣子很衷於中醫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