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年齡的「歲」在文言文中可以用什麼字代替

時間 2021-05-07 19:58:44

1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語

襁褓(qiǎng bǎo):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二、三歲的兒童。

總角、垂髫: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jī):女子十五歲(女子成年)。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也是成童的代稱。一般認為是十五歲以上。

加冠:男子二十歲(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剛成年。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耆(qí):六十歲以上。 古稀:七十歲。

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

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

期(jī)頤:一百歲。

2樓:匿名使用者

可用「年」。《愚公移山》「年且九十」可用「庚」。貴庚幾何?(您多大歲數了?)可用「齡」。芳齡十八。

"不"字在文言文中用什麼代替?

3樓:匿名使用者

非,弗,毋,無

1、非(fēi ): 不,表否定的意思。

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荀子·勸學》

2、弗(fú):不的同源字。

例如:其人弗能應也。——《韓非子·難勢》

3、毋(wú):不要,不可以。

例如:毋從俱死。——《史記·項羽本紀》

4、無(wú):沒有,不。

例如:請無攻宋矣。——《墨子·公輸》

參考資料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有哪些?

4樓:帥氣的小宇宙

1、襁褓【qiǎng bǎo】

基本釋義:

指嬰幼兒(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把嬰兒包裹在小兒被中。

出處:戰國 列子《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白話譯文:人出生到世上,有沒有見到太陽月亮、沒有離開襁褓就夭亡的,而我既然已經活到了九十歲。

2、孩提【hái tí】

基本釋義: 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出處:戰國 孟子《孟子·盡心》:「孩提之童。」

白話譯文:還是幼兒時期的孩子。

3、始齔【shǐ chèn】

基本釋義:指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泛指童年。

出處:先秦 管仲《管子·小問》:「未齔不入軍門。」

白話譯文:男孩不到七歲不能進入軍隊。

4、總角【zǒng jiǎo】

基本釋義: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後代稱兒童時代。

出處:先秦 佚名《詩·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白話譯文:咱家孩子長得清秀又好看,扎著兩隻羊角小辮直衝天。

5、志學【zhì xué】

基本釋義:男子15歲。

出處:戰國 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白話譯文: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

5樓:團長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

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基本釋義】

人或其他生物已經生存的年數。

【字詞拆分釋義】

參考資料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qiǎngbǎo):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二、三歲的兒童。

總角、垂髫: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jī):女子十五歲(女子成年)。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也是成童的代稱。一般認為是十五歲以上。

加冠:男子二十歲(男子成年)。

弱冠:男子剛成年。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耆(qí):六十歲以上。 古稀:七十歲。

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

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

期(jī)頤:一百歲。

求古文中形容年齡的詞語

7樓:阮某人之歌

不滿週歲——

襁褓;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

15~20歲——舞象;

12歲(女)——金釵;

13歲(女)——豆蔻,

15歲(女)——及笄;

15歲(男)——志學

16歲(女)——破瓜、碧玉,二八;

20歲(女)——桃李;

24歲(女)花信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杖鄉、還歷;

70歲——古稀、杖國、致事、致政,從心、懸車;

80~90歲——耄耋;

90歲鮐背;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希望大家採納!??

8樓:存在的貓

豆蔻年華 年輕力壯 牙牙學語 蹣跚學步 血氣方剛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過半百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9樓:匿名使用者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杖鄉、還歷;

70歲——古稀、杖國、致事、致政,從心、懸車;

80~90歲——耄耋;

90歲鮐背;

文言文中的歲字指什麼?

10樓:瀛洲煙雨

1、歲星;木星。

《國語·周語》:「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

譯文:歲星所在的星次,則是我們周地的分野。

2、年。

《捕蛇者說》:「積於今六十歲矣。」

譯文:累計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

3、年齡。

《促織》:「成有子九歲。」

譯文: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

4、時間;光陰。

《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譯文:時間消逝了,光陰是不等待人的。

5、年成;收成。

《寡人之於國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文:大王不歸罪於年成,這樣天下的老百姓就到你這裡了。

說文解字:

白話版《說文解字》:歲,木星的別名。經過二十八星宿,走遍陰陽十二辰,十二個月一輪迴。字形採用「步」作邊旁,「戌」作聲旁。古代律歷典籍稱代表五行的五星為五步。

相關詞彙解釋:

1、歲除[suì chú]

一年將盡,即一年的最後一天。

2、歲數[suì shu]

人的年齡:媽是上了歲數的人了。

3、辭歲[cí suì]

舊俗農曆除夕晚上家中晚輩向長輩行禮,互祝平安。

4、千歲[qiān suì]

封建時代尊稱王公等(多見於舊**、戲曲):千歲爺。

5、初歲[chū suì]

指一年剛開始的時候。

11樓:匿名使用者

①《名》歲星;木星。《國語·周語》:「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

②《名》年。《捕蛇者說》:「積於今六十歲矣。」

【又】〈名作狀〉每年。《送東陽馬生序》:「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③《名》年齡。《促織》:「成有子九歲。」

④《名》時間;光陰。《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⑤《名》年成;收成。《寡人之於國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歲除】年終;一年的最後的一天。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12樓:張敦揚小男神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4.齠齔(tiáochèn):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6.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十五歲。

10.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15.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17.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

20.期頤:一百歲。《禮記・曲禮上》:

「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

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係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因此對它不能隨便亂用。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我家非常貧困用文言文表示,形容貧窮的文言文有哪些?

第三方呃 特別 用文言文怎麼說?第一種情況,特別 在文言中一般都表達為 甚 殊 兩個字 第二種情況,程度副詞 良 頗 也有 特殊 的意思,但通常翻譯成 很 第三種情況,程度副詞 絕 最 極 表示到了極點,比 特別 的程度還要強烈,所以不翻譯成 特殊 第四種情況,尤 表程度的時候,是 尤其 更加 的意...

有表示成語意思的文言文嗎,有什麼成語或文言文的句子意思是說,當事情未成功之前,最好不要透露太多資訊

但是朋友有忠告之義,愚見所及,安敢祕而不宣。官場現形記 57回 逆光流螢 天機不可洩露 未雨綢繆 心照不宣 看有沒有合適的 八字還沒有一撇 小不忍則亂大謀 韜光養晦 養精蓄銳 文言文中表示 她 這個意思的詞語有哪些? 林學禮 文言文中沒有 她 都是譯為 他。表示 他 的有 彼 b 他,對方 知己知彼...

在文言文裡的母是什麼意思,文言文裡的「與」是什麼意思?

1.名 母親。又 婆母 丈夫的母親 2.名 女性年長者的泛稱。3.形 雌性的。文言文裡的 與 是什麼意思?解釋一下文言文裡面母子泣謝去是意思校稱的意思 您是問歐陽銘記中 母子泣謝去,卒以慈孝稱 什麼意思嗎?母子泣謝去,卒以慈孝稱。經過歐陽銘的開導後,他們明白了道理 繼母和兒子都哭泣著表示認錯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