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文言文裡都是怎麼說的 好像有音是念“ZU

時間 2021-08-11 17:19:48

1樓:啊啊阿吖

表示死:駕崩、薨(hong一聲)、卒(zu,二聲,你說的那個)、不祿、歿(mò)

區分:駕崩——皇帝死

薨——公侯貴戚死

卒——大臣死

不祿——士死

歿——庶人死

2樓:匿名使用者

對。是“卒”。

還有不少:

按身份等級

謂天子死為“崩”或“駕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一般**死稱“逝”,士死曰“不祿”,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對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死曰“卒”。

按年齡不滿20歲死曰“殤”,此又分三類:8~11歲為“下殤”,12~15歲“中殤”。16~19歲為“上殤”。但男子已訂婚,女子已許嫁者則不為“殤”。

青壯年死謂之“夭亡”,但於訃告上寫“疾終”,引魂幡、《薦亡文疏》上均寫“雲終”、“告終”。

老年死謂之“壽終”。如系家族最高長輩,男加“正寢”,女加“內寢”字樣。故後世“正寢”二字已成為死的代名詞。

按特殊原因

為某事捨命為“殉”  死於外地謂之“客死”,死於非命謂之“凶死”

其他民間對死的敬稱,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陰陽家“就本”、“星隕”者。

一般稱人死為“辭世”、“過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弔唁時見之於書面的一律稱“千古”;靈牌、引魂幡上一律寫“已故”。

3樓:藍色殊俟

古代謂天子死為“崩”或“駕崩”,諸侯死為“薨”,大夫死為“卒(zu)”,一般**死稱“逝”,士死曰“不祿”,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對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死曰“卒”。

文言文裡的我和你怎麼說?

4樓:匿名使用者

我 餘或吾 鄙人 你 汝 子 君 足下 緣 和愛並沒有啊 文言文一般都是單音詞 而現代漢語是雙音的

5樓:是秦也

一、文言文中的“我”和“你”表達方式如下:

我:餘、吾 、鄙人

你:汝、子、君、足下

二、文言文中“緣”、“愛 ”就是“緣”、“愛 ”

文言文一般都是單音詞,而現代漢語是雙音的。

文言文的主要特點如下:

1.第一個“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

“文言”兩字,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一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2.“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語言文章”也叫做語體文。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比如像說現在的,“你吃飯了嗎?”。

3.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口語)面語言”(書面語)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飯否?

”。“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裡,“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為吃飯。

4.中國在2023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面語言寫成的。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5.在中華數千年曆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6樓:匿名使用者

吾(朕餘)與汝(子君)

7樓:薇461687659也

汝(你)餘,予,吾(我)

古文裡形容美女都是怎麼說的

zu這個音在日語裡該怎麼念?

8樓:

ず和づ都是發zu,zu在日語裡,發音和漢字的“資”音很相似。

順便說一下,原則書寫只用ず,只有少數例外的情形下用づ

9樓:夜羽de暗影

“組”,第三聲···

10樓:

ず中文諧 音:知

以上,請參考!!!

就像用文言文怎麼說,「長大後」用文言文怎麼說?

文以立仁 就像用文言文表述 猶如 有如 猶若 有若。 軍璇雋 就應該好好珍惜對方 翻譯文言文 且行且珍惜最適合 古文中,什麼就像什麼一樣,這個 就像 應該怎麼說 大大大大倩倩 似 如 若。1 似 從讀音上分,似有兩個不同的讀音包含不同的意義。當它讀s 時,有相像,好像,比較的意思。而當它讀sh 時,...

語文這兩個字在文言文裡怎麼說,語文文言文

平井真純 言論和文字。魯迅 且介亭雜文 答曹聚仁先生信 語文和口語不能完全相同。貌似在那個時候也還叫語文來著 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縮略語。語言和文字在文言文裡就是語文。 業康裕 文法。 怕髒豬 語文這兩個字在文言文裡也叫語文 小小雨果子子子 語文。 語文在古代好像沒有,它是外來詞。 陰昱琨 文言文裡沒...

這句用文言文是怎麼說的,「瞭解」用文言文怎麼說?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原列傳 我估計樓主是想問這句話。 人至傷時,自憶親 親 指父母 瞭解 用文言文怎麼說? 與鯉 1.知 知道,明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喻 明瞭 單足以喻則單.荀子 正名 注 喻,曉也.3.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