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句子, 凡 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

時間 2021-05-07 19:59:15

1樓:匿名使用者

◎ 凡【fán】

〈副〉(1)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範形。①本義:鑄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義:凡是,表示概括)

(2) 凡是,一切 [all]

凡,皆也。——《廣雅》

凡,數之總名也。——《三蒼》

深察名號,凡者,獨舉其大事也。號凡而略,名目而詳。——《春秋繁露》

凡有辜罪。——《書·微子》。鄭注:「猶皆也。」

凡內女之有爵者。——《周禮·春官序》

凡所應有。——《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 宋· 沈括《夢溪筆談》

(3) 又如:凡有(一切;所有);凡此(所有這些)

(4) 總共 [altogether]

計凡付終。——《管子·版法》

凡如是十許字。——宋· 洪邁《容齋續筆》

軒凡四遭火。——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如:全書凡六卷,五十章;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凡幾(共計多少)

◎ 凡【fán】

〈形〉(1) 平常;普通 [ordinary]

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的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紅樓夢》

盡眾人凡士。——《三國志·諸葛亮傳》

(2) 又如:平凡(平常;不稀奇);凡材(普通材料);凡常(普通,一般);凡費(平常的費用);凡等(普通人);凡淺(平凡淺陋)

(3) 平庸 [mediocre]

巨是凡人。——《資治通鑑》

(4) 又如:凡固(平庸鄙陋);凡品(平庸的人);凡曹(平庸之輩);凡惡(平庸低劣);凡短(才能平庸,見識短淺)

◎ 凡【fán】

〈名〉(1) 綱要,概括之辭 [outline]

請略舉凡,而客自鑑其切焉。——揚雄《長楊賦》

(2) 又如:凡目(大綱與細目);凡最(總目;名目);凡要(簿書的綱要);凡號(總括的名稱)

(3) 人世間,塵世 [this mortal world]

仙凡路阻兩難留。——司空圖《攜仙籙》

(4) 又如:尼姑思凡;神仙下凡;凡界(人世間);凡底(人間)

(5) 古國名 [fan state]。姬姓。始封之君為周公之子。在今河南省輝縣西南

(6) 凡人,普通人 [mortal]。如:凡情(凡人的情感慾望);凡身(凡人之身);凡胎濁骨(凡人的重濁軀體);凡胎(凡人)

2樓:匿名使用者

總共,所有的

凡三往凡再變

"凡"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1、作副詞,凡是,表示概括。例如:

凡所應有。——《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 宋· 沈括《夢溪筆談 雁蕩山》

2、作副詞,總共。例如:

軒凡四遭火。——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3、作形容詞,平常;普通。例如:盡眾人凡士。——《三國志·諸葛亮傳》

4、作形容詞,平庸。例如:巨是凡人。——《資治通鑑》

「凡」字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

4樓:h愛不絕跡

基本釋義

1.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庸。~夫俗子。

2.指人世間(宗教或迷信的說法):~塵。~心。

3.所有的:~年滿十八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

4.總共:全書~二十八卷。

5.大概,要略:大~。~例。發~(陳述全書或某一學科的要旨)。

6.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4」。

拼 音 fán

部 首 幾

筆 畫 3

組詞:1、凡爾

造句:這是一個屬於儒勒?凡爾納的小島,如同幻想中的景緻,雄鷹翱翔、珍稀貝殼點亮寧靜的海灘,還有異域蘭花在黑暗的桃木森林中綻放。

解釋:見『閥2』。

2、凡士林

造句:把你的寵物爪子上塗上薄薄的一層凡士林,然後把爪子穩穩地按在混合物表面,注意把爪子後部也按住,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爪子印。

解釋:石蠟與重油的混合物,是淡黃色半透明半固態的物質,精煉後可變成純白色。醫藥上用來制油膏,工業上可做防鏽劑和潤滑劑。也叫礦脂。[英vaseline]

3、舉凡

造句:該保留區成功的經營,依據於《印第安法案》的規定,這套19世紀的法案管遍保留區內大大大小所有事務,舉凡土地使用到任期兩年的酋長,無所不包。

解釋:<書>凡是(下文大多列舉):戲曲表演的手法,內容非常豐富,~喜、怒、哀、樂、驚、恐、愁、急等感情的流露,全都提煉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4、下凡

造句:在他和曼聯共同戰鬥的五個賽季中,他贏得了所有曼聯球迷的追捧,他們視坎通納若天神下凡,國王為曼聯出場185次打入82個進球。

解釋:神話中指神仙來到人世間。

5、大凡

解釋:用在句子頭上的副詞,表示總括一般的情形,常跟『總、都』等呼應:~搞基本建設的單位,因為流動性大,裝置都比較簡單。

6、凡事

造句:我的下屬團隊其實很優秀,但我總是希望保證凡事都做到盡善盡美。與其跟其他人解釋我心目中的最終成品是什麼樣子,還不如我自己動手來得簡單。

解釋:不論什麼事情:~多跟群眾商量總有好處。

7、非凡

造句:儘管2023年的這次會議上的預言是非凡的,我卻看到了值得一提的另一方面:35年來,我們對整個系統的認識提高得是多麼少。

解釋:超過一般:市場上熱鬧~|~才能。

8、平凡

造句:他告訴我,他已經對逢人就說自己才華橫溢且滿腔熱情感到厭倦了,因為事實上,他是一名相當平凡、也與普通人一樣懶惰的記者。

解釋:平常;不希奇:他們在~的工作中做出了不~的成績。

9、凡是

造句:凡是成功的經理人都知道怎麼運用互惠法則,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總能拋開一己之私,在遭遇挫折之時能夠承擔起全部責任的原因。

解釋: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新生的事物總是在同舊事物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

10、不凡

造句:如果你回頭看看19世紀那些最偉大的思想者??密爾,馬克思,尼采??的著作,就可以發現很多不凡的智力成果都走了這條基本路線。

解釋:不平凡;不平常:自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11、凡人

造句:「這似乎印證了那個無可爭辯、毫無疑義的傳說,此凡人的屍骸屬於門徒保羅。」教皇說,隨後還補充道,這個發現「讓我們的靈魂充滿了澎湃的感情」。

解釋:(1)<書>平常的人。(2)迷信的說法指塵世的人(區別於『神仙』)。

12、但凡

造句:目前的谷歌搜尋中,你的搜尋資料毫無隱祕可言,但凡有人想要洞悉這些資料,只需偷偷監聽你的連線,你的諸般作為立刻昭然若揭。

解釋:凡是;只要是:~過路的人,沒有一個不在這兒打尖的。

13、是凡

造句:扎克同學是因在《重回十七歲》的表現獲得最佳男演員提名而出席典禮,但在紅毯上大家看的是凡妮莎選擇的那件白色閃閃發光的娃娃裙。

解釋:<方>凡是。

14、凡例

造句:薛三省在研究歷朝實錄凡例基礎上,對書法進行了形式上的歸納,提煉出了一系列的術語,構築了相對完整的實錄書寫方法體系。

解釋:書前關於本書體例的說明。

「凡」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有哪些句子?

5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表示概括。

1.凡所應有。——《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

2.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總共。1.軒凡四遭火。——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凡六百一十六言。——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平常;普通。

盡眾人凡士。——《三國志·諸葛亮傳》

平庸。巨是凡人。——《資治通鑑》

參考翻譯凡所應有。(凡是應該有得)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凡是來自四方的士人,沒有不來祭拜並且哭泣的)

軒凡四遭火。(項脊軒總共遭了四次火)

凡六百一十六言。(總共六百一十六個字)

盡眾人凡士。(都是普通的人)

巨是凡人。(都是平庸的人)

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樓:瀛洲煙雨

1、這;這個;這樣。

《嚴先生祠堂記》:」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

譯文: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

2、對;正確。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

3、凡是;所有的。

《遊園》:「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還要有一段時間才開花。

④表判斷。《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譯文: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

白話版《說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造字本義:動詞,夏至,太陽當頭,適宜農務。

相關詞彙解釋:

1、老是[lǎo shì]

總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滿或厭惡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舊事物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無論如何也是):他雖然身體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橫是[héng shi]

表示揣測;大概:他橫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總算:這一下你算是猜著了。

7樓:小魚兒

在這句話裡「是」是指示代詞。此,這。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幾種解釋:

①正確,與「非」相對。陶淵時《歸去來辭》:「今是而昨非。」

②認為正確。《墨子.尚同上》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③表示肯定判斷。 《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之也。」

④指示代詞。此,這。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清.方苞《獄中雜記》:「是疾易傳染。」

⑤動詞,用在前置的賓語和動詞之間強調賓語《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小國將君是望,敢不唯命是聽。」

8樓:慕容同光魚仙

1.對的,正確的

如:王弗是。——《國語·楚語》。注;「理也。」

使目非是,無慾見也。——《荀子·勸學》。注:「謂正道也。」

立是廢非。——《淮南子·脩務》。注:「善也」

彼人是哉。——《詩·魏風·園有桃》

2.此,這

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漢·賈誼《論積貯疏》

3.又如

是日(此日,這一天);是夕(這天晚上);是處(這裡;此處);是長是短(這樣長這樣短;如此這般);是月(這個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4.遵從,以為法則

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荀子》。楊柳橋詁:「《爾雅》:『是,則也。』」

5.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正是四國。——《詩·曹風·鳲鳩》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覺民《與妻書》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文言文中「會」有適逢意思的文言文語句

會天大雨。史記 陳涉世家 會其怒。史記 項羽本紀 會幸苑中。宋 王讜 唐語林 雅量 會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遊記 遊黃山記 會賓客大宴。虞初新志 秋聲詩自序 一文有 會賓客大宴 這句話中 會 的意思就是 適逢。會 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南山優婆塞 一般是恰好,恰逢。意思很廣,看怎麼用。在高中文言文中,...

怎樣分辨文言文虛詞的意思,怎樣判斷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

朱雀于飛 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記憶。碰到一個記一個。熟能生巧。不要死記硬背。 虛詞的記憶比較困難,一個是前後句的關係,一個是積累,多看,文言文要找捷徑,那麼怎麼能稱之為古代的雅言呢?這是那些成天附庸風雅無所事事的士大夫專用語言,所以它的用詞都至為精密,捷徑沒有,要多練,多看。比如而的用法,可以從前後...

文言文中若表好像的句子,初中文言文帶「若」的句子

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 逍遙遊 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 木蘭詩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中文言文帶 若 的句子 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 2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吾與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劉向 鄒忌諷齊王納諫 3 若夫日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