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困惑 我是比丘,在專修地藏法門,在持地藏心咒,每天念13小時以上,我念的是臺灣傳的,嗡哈哈

時間 2021-05-07 20:00:20

1樓:

一般按你**教的那個發音專一誠敬去念,或者按你最不懷疑,最有信心的那個念法專一誠敬去念。

佛法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下面祖師大德有這個問題的開示

咒語到現在,很多咒都念的不靈了,原因在**?我們把音全唸錯了,不是當時翻經那個時代的讀音,我們用現代的讀音來讀,所以音不準確了;而咒語裡面有許多是跟鬼神往來的,裡面有很多是鬼神的語言,那個音發錯了,他就聽不懂了。譬如很簡單的,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美國**,中文翻作柯林頓。

他要來了,你叫他柯林頓,他一定聽不懂,不知道你在說些什麼,音不正確。現前中文翻出來的,我們念給他聽,他都不懂;何況古時候,那問題就更大了。

我們瞭解這一層,現在怎麼辦?現在以恭敬心,不管唸錯唸對,沒有關係,至誠恭敬的念就好,曉得我們用這個方法來攝心。真的能達到攝心,我們這個唸咒的目的就達到了,這就很好。

所以也不必去計較它的音正不正確,要想這個音正確,非常非常難。密宗上師雖然代代口傳,口傳也不見得正確,那一個法師,他還有鄉音、有方言。你想要純正的釋迦牟尼佛傳的那個原音,不可能!

無法相信這個音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傳的原音,不可能。

中國每一個地方都有方言,外國也一樣。印度古時候交通也不發達,那個大國,恐怕連我們現在一個小鄉鎮都不如。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方言,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文字。

我們中國的文字,秦始皇tong一了。秦始皇沒有tong一之前,中國文字很複雜,同樣一個字,就有很多的寫法。所以像這一些情況,我們都要明瞭。

因此,佛才教給我們「四依法」,使我們把這些疑慮澄清。「四依法」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對了就行了,語言、翻譯的文字上,不必去計較,只要它的意思正確,我們就可以遵循。

往生咒講記  (第一集)

2樓:成長就是釋懷和原諒

您好,以下是摘錄的,我自己的想法是:信是道源功德母

-----------------摘錄:

3、怎樣持咒?

咒語在藏傳佛教中確實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無論在家或出家,人們手中的念珠都是用來為持咒計數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時間精進持誦咒語,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早已將本尊心咒唸誦過十億遍以上。更難能可貴的是,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與其咒語無二無別之正見,相對於別的民族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罕有的品性與特質。

對於我們這些漢地在家修的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聲音:真正持咒的人講究咒音,最好是以梵語的原音發音,而且每一個音節在印度都有它一定的意義和作用。但萬千法門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難免在讀音方面會有一些偏差,我們怎麼來看呢?

在認真聽取上師傳教的基礎上,儘量與之相同,如果無心的多少出現了一些偏差,應知道一切修持法門,以心為主,音聲又是其次的了。歷史上就有一個專心向佛,一心持咒的老太太,由於沒有文化,多年來一直把「嗡嘛呢唄美吽」念成「嗡嘛呢唄美牛」,由於其發心非常純正,最後竟也往生佛土,並沒有因此發生什麼不良的後果或作用。大悲咒也是一樣,今天的**人、韓國人、日本人、越南人和漢人都持大悲咒,發音彼此各異,只要心願相同,也能收有相同的效應。

(3)方法:持咒最好還是和打坐、手印結合起來,保持心情平靜,身體放鬆。可以輕聲念出聲來,也可以動嘴而不出聲,還可以在心裡默唸,行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怎麼覺得適合自己放鬆就怎麼來。

平實工作和生活的空暇時間,不方便打坐或持手印,就保持專心,心裡默唸就行。

(4)觀想:要根據個人不同的修行境地來,大多數人如果讓他刻意觀想某個佛菩薩像,或者某個種子字等,不僅觀想不來,分了心神,還容易走偏,魔變成你想看到的佛菩薩像或者光點、殊勝境界等,讓你跟著他跑,時間一長就著了魔還不自知,以為上了什麼境界。因此可以不用觀想,心無牽掛,任其自然,任你什麼意境,是佛菩薩像也好,是美女仙境也好,來就來了,去就去了,不追求,不執著,不動心,耐得住寂寞和單調,只是全心全意,反覆不斷的唸誦。

一字一字從心裡過。如果有時分了神,一邊唸咒一邊想別的,這也很正常,只需要保持一顆內觀的心,知道自己跑神了,趕緊回來專心持咒,久而久之,那個想跑神的念頭一出,你就能看到它,「想跑?沒門!

」一把揪回來,老實呆著唸咒。再久一點,你連想跑的心都沒有了,你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跑?跑**去?

是什麼跑了?這時的你心地清明、鎮定,渾身的肌肉骨骼柔軟如棉,心裡不由自主的湧出一句又一句的咒音,像是自動化的流淌出來,不是我在念他,更好象是他在念我,人與咒完全融合在一起,咒音象波浪一樣,一波一波的從頭到腳的在體內來回震動,好象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因此在深深的顫動。咒音一圈一圈向外輻射,彷佛大地都跟著震動。

種種美妙的滋味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人完全沉浸在定的空樂之中,其樂是世間所有快樂均無法比擬的。南懷瑾先生曾描述到:「一波一波的光明隨著咒音的頻率,從我的身體裡面噴射出來。

事實上,此時已聽不到咒音,而是感覺到咒音如白色的光明,隨著一個個咒音的流動,在身體內部流來流去,猶如一片光海,而這光明在不斷的擴充套件,延伸。倏的,從腳底一道弧形的光明直升上天頂,頓時,四周大放光明,猶如白晝一般。我與光明融會一體,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不二,而咒音忽而在內,忽而在外,搞不清內外與左右。

呵!這才是咒音的最深的密意:咒即是光,光即是咒,光咒不二。

」諸位同修,我們的師傅主要給我傳授的是「觀世音菩薩法門」,觀音、觀音,此二字含義眾多,但音的意義由此可見殊勝,在《楞嚴經》中,二十五位菩薩的圓通法門,以觀音的法門最好,觀世音菩薩法門就是以音聲法門入道的,故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如何體會其中真含義,請大家在持咒中多多體會,自會領悟。

請好好珍愛我們有可能萬劫不復的人身,好好修持那與諸佛菩薩的本體無二無別的咒語,心懷大樂,任運一生!

---------------------仍為摘錄:

另外,《持咒須知》中雲:「如遇高僧大德,各地方言不同,固可自是其是;苟能至誠不亂,功德皆如。」,持咒的功德最重要的在於自己的至誠心啊!

不必執著於古梵語發音法來持咒

時下,網路上非常流行梵音持咒,關於這一點,我只想引用聖嚴法師著《學佛群疑》裡面的一段原話:「一切修持法門,以心為主,音聲是其次的,千百年來中國人念『阿(wō)彌陀佛』,並沒有發生什麼不良的後果或作用,也沒有因此而打了折扣的記錄。大悲咒也是一樣,今天的**人、韓國人、日本人、越南人和漢人都持大悲咒,發音彼此各異,可是也能收有相同的效應。

」佛菩薩聖號其實就是咒語,就是無上咒。近代念「阿(ā)彌陀佛」往生的大德居士比比皆是,又何必執著於念「阿(ē)彌陀佛」的氣流振動較為合理的論斷呢!弘一大師在相關著作中也曾提及:

「或據經中譯音持念,或別依師學梵文原音持念,皆可。」果濱老師也在他的**中鄭重宣告:目前沒有人保證他所做的「梵音還原」咒本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也沒人可以自傲的說他的「梵文發音」是百分之百正確的。

所以一切都只能提供您修法時、唸咒時「參考」而已。

在佛門傳記裡,講述一位老婦誠心、專注修持六字大明咒,由於某些原因錯把「吽」音唸誦成「牛」音,就是這樣也把住宅處修的紅光祥瑞……,傳記裡忠告後人,因老婦人對大明咒的真信與誠敬,雖然有一個字發錯了音,也能得此紅光祥瑞之功德。由此可知,對六字大明咒的修持即使是沒有傳授或灌頂,但只要真信與誠敬精進、如法地修持,就會有功德。

而《宣化法師答問錄》裡面也有關於「持咒發音不準確有效驗否?」的問答。宣化上人的開示是:

持咒時的至誠心為第一。深信、至誠,只要不是故意念錯,佛菩薩同樣感應。

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

往生咒梵文,學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別心,謂此略文為非。一起此念,則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謂為未合佛意。

須知譯經之人,皆非聊爾。何可以他譯不同,便藐視之乎。千餘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勝數。

豈千餘年來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學固宜學,斷斷不可起優劣勝負之念。則利益自不可思議矣。

(出自《增廣文鈔·復張雲雷居士書二》)

下面再引用「觀音千江共月(黃念祖語錄

145)」節選。

救苦救難是一個大願;普門示現、普門說法是另一個大願,這樣才是徹底的度脫。還有臨時的度脫,在世間上,比如今天火燒房子出不去,這個時候你怎麼辦?你念觀世音,你念觀世音火就熄了。

這樣的事真有,從古至今這種事很多很多。觀世音的靈感說不盡的。最近我在海外雜誌上看到:

在一個闊人家,一個少奶奶,她有一個女傭人。少奶奶信佛,天天唸佛,女傭人很羨慕。看見少奶奶已經有福,還在修福,還在念。

心想:「 我不知道怎麼念?」於是就跟少奶奶說:

「 你告訴我,教給我,讓我念個什麼」 。少奶奶正在吃荔枝呢,她瞧不起傭人,於是說:「 你還配唸佛?

你會什麼?念荔枝核吧」 。傭人聽了還當真了,她就念「荔枝核」 ,整天念「荔枝核、荔枝核……」 。

這個傭人有個兒子,出海回來告訴他媽說:「 好險呢!船翻了,掉到大海里頭了,可是有個東西把我漂起來了,漂、漂、漂到海岸上,我登了岸之後,回頭一看,哪!

好厚一層都是荔枝核」 。事情就是這樣,觀世音不需要現出觀世音身體,也可以把你拉上來。這樣一來更增加了他母親的信心。

你念的時候,這個心之專注,還要誠懇。雖然少奶奶是一句玩笑話,可這個傭人是以真心來這麼念,就得到了真實的感應。你只要有苦難,不管你念「觀世音菩薩」 ,還是念「荔枝核」 ,他都尋到了,而予以救度,所以你念「荔枝核」他都尋到,那何況你念「 觀世音菩薩」 呢!

有的人要念儀規,要念**文,以為這樣才有功德。其實佛菩薩不需要翻譯,什麼文字都可以,而且已經超出了翻譯的範圍了,「觀世音菩薩」 翻譯成「荔枝核」了,觀世音菩薩不是也一樣知道嗎!

摘自佛門網

3樓:火紋玉

十三個小時,的確是一種毅力。唸咒是修行的一種方式,但適度可能更好一些,十三個小時有些太長了。持什麼咒語都貴在信心,至於音聲之類還都在其次。

不同地域不同上師傳的咒會有音調上的差別。這個關係不大。當然如果影響了持咒的信心,也可以調整一下。

我想有一種信仰,讓我可以在人生困惑的時候有一種精神力量支撐指

定心樓文玩木質佛珠 一個人的一生,無論是貧賤或富貴,在內心深處都存在著想要超越世間物理束縛的內因,解脫客塵煩惱,放下一切心中的妄想負擔。這就是一切宗教的成因,也是一切宗教的價值,更是一切宗教的目的。本人是學佛的,之所以學佛的原因,也正如樓主的原因,同時也是為了見賢思齊。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龍的...

會計在銀行實習還是事務所實習好,我是會計專業畢業,去會計師事務所實習還是去稅務師事務所實習?哪個更好?

小弟認為 事務所實習要看事務所的規模大小,接的業務的性質,在那些只有10多人的事務所,如果不是跟跟著比較資深的注師,都要靠你自己多觀察,多問,但是沒什麼人指導,還不如不要呢!因為實習時間短,學不了什麼東西,我有個師弟,去一個小事務所實習,簡直就在玩!去大一點的事務所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提高對會計 的敏...

有個問題讓我很困惑,為什麼在計算個人所得稅稿酬收入時要用1 20然後再用1 30呢,我想知道為什麼要用

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推導之後的結果,稿酬收入計稅有30 的優惠,即計算出應納稅額之後去掉30 只收70 具體解釋需要結合稿酬計稅的計算規則 分兩步,第一步首先要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既被乘數。分兩種情況 1 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 每次收入額 800元 2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