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題目,高中地理問題難題,進來試試

時間 2021-05-07 20:01:44

1樓:匿名使用者

全球的晝夜長短是以赤道為中線,向兩邊對應分佈的。比如夏至日,北極圈上晝長為24小時,那麼南極圈上剛好是晝長為0小時,只要兩地晝長相加為24小時,那麼就可以說兩地在不同半球的同緯度高度。乙地晝長18個小時,丁地為6小時,所以,兩地分佈在南北半球的同緯度地區

2樓:匿名使用者

緯度越高晝夜長短的差越大,反之緯度越低晝夜長短的差越小;緯度相同,其晝夜長短的差也相等。

乙地晝長18時,夜長就為6時,晝夜長短的差為18-6=12小時;丁地晝長6時,夜長就為18時,晝夜長短的差為18-6=12小時。

所以乙、丁兩地的緯度數值相同,兩地分別在南北半球。

答案是 選b

3樓:匿名使用者

緯度數值相同,要麼同緯度,這時晝長應該相同;要麼分別在南北半球,這時晝長之和為24小時,因此選b

高中地理問題難題,進來試試

4樓:藍藍的淺

b 選項:風速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兩地氣壓梯度的大小,也就是氣壓差的大小;水面擴大主要是影響了摩擦力大小,即水面的摩擦力比較小,但是對風速的大小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c選項:影響降水量的大小因素有蒸發量、地形、氣溫等等,築壩建庫後,水面擴大水汽蒸發量將會增加,但是同時,植被的覆蓋面積也會減少,蒸發量也就減少了,因此築壩建庫後並不能確定蒸發量是變大還是變小,因此c不對

5樓:譚青樂揚

影響降水量的主要是,暖冷空氣交匯,促使暖溼空氣被冷空氣強迫抬升,或由暖溼空氣沿鋒面斜坡爬升,這個你應該知道,並不是此地地表水多就降雨多。

再者,風是大氣定向運動形成的,風的形成需要大氣的運動,由氣壓差形成,所以,寬廣的水面怎麼可能形成氣壓差?所以,這一項也不對,

6樓:匿名使用者

你自己看abc都說的什麼,是氣候。你學地理應該知道,氣候的改變時非常難的,必修3「流域的綜合治理」有講到,而植被的改變時非常快的,必修3「雨林的開發和保護」有說到,你自己多看書。題目中應該是「最有可能是....

」吧!意思就是說最容易改變的是什麼!!!!

高中地理題目

7樓:匿名使用者

左圖冷鋒過境天空雲量:鋒面到達之前幾乎沒有,暖空氣沿鋒面向上爬升,雲系堆積在鋒面之後較為狹長的範圍之內(鋒面到達點及之後雲量迅速上升)

所以第一題當然b是對的,d答案是暖鋒.暖鋒過境時,雲量大量出現在鋒面之前,且雲系寬度寬於冷鋒

第二題你b沒有選錯,這是一個冷鋒系統,當然最有機會形成的災害是寒潮.沙塵暴就算是冷空氣來臨也不容易出現在江蘇這種地方.而冷鋒會伴隨短時間弱的降水,也不存在乾旱或者洪澇(暖鋒有可能洪澇)

第三題這個選b是審題問題,請注意折線統計圖統計的是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情況,也就是說2023年減少了最多的勞動年齡人口,當然2023年勞動年齡人口最低

後面一題說放開生育政策這個是時事熱點問題了.

右圖養花的問題.

第一題的

a,能沒減弱就不錯了,不可能增強,因為你建了房屋,比起正常空地,你射向地面的太陽輻射還增加了通過玻璃的反射,而空氣吸收不變

b是地面輻射,這個你又沒改變地面的材質,當然不變(譬如他如果說這個南通的陳先生建的陽光房地面鋪滿了瀝青,那麼你才能選這個答案),同理是d,d代表這部分熱量直接逸散至宇宙空間的部分,這和空氣的材質有關,如果題目中有說南通的陳先生的陽光房裡充滿了二氧化碳,那你可以選d

c是對的,這個是大氣對地面輻射的部分,陽光房阻礙了房內空氣與室外的流通,當然房內空氣對地面的輻射被增強了

第二題是問4種花卉哪一種喜歡日照多的環境,雪蓮和臘梅你肯定不能選吧,牡丹花是中原仲春時節的花卉,山茶花是深秋到次年春季的花卉,並且雲南昆明是啥氣候?四季如春,氣候溫暖,冬季日照長.

第三題涉及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當然解決的是丙問題

8樓:巢醉冬脫旎

(1)首先從日出

時間判斷,甲地比乙地日出時間要早,所以甲地在乙地的東方,然後我們知道,緯度越高的地方日照時間越短,所以甲地在乙地的南方,因此17題選c

(2)理論上的日期分界線除180°經線外還有就是時間0點所在的經線,題中已經說明使用的是北京時間,當甲地日出時是北京時間5點28分那麼0點時間所在的經線就應該在甲地的西側.同時,我們還知道1個時區跨越15°經度,而一個時區的時間是1小時,所以0點所在經線就是北京時間所在的經線西邊82.5°.

近似的應該選c

9樓:黎嘉良針虎

答案:17a,18c

解析:17.甲的晝長為13時32分,乙日晝長為13時04分(落時間-日出時間),兩地晝長時間都大於12(即北半球晝長夜短),那麼這個季節是夏季,所以越往北的地方晝長越長。

因為,甲地的晝長大於乙地,那麼甲在乙的北面;

其次,越往東的日出時間就越早(換句話說就是:在東面的地方時要早於西面的),甲地的日出(或日落)時間早於乙地的,所以甲在乙的東面,綜合起來,甲在乙的東北方向。即答案選a。

18.日界線只有兩條,一條是人定的固定的180°經線,另一條則是自然的不固定的0時所在的經線。當北京時間(120°經線)5:

28時,求0時的所在的經線,三個已知求一個未知,很簡單了,5:28-0:00=5小時28,5小時28乘15=82°(每小時15個經度),120°e

-82°=38°e,所以答案選c。

10樓:符驪蓉卞健

1.b材料中已經指明,該地有

大型鐵礦

,附近有煉焦煤和豐富的地下水,且有河流和鐵路。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適合發展鋼鐵廠。

2.b從第一題中的四個廠和圖表,可以確定

1為發電廠,2為焦化廠,3為鋼鐵廠,4為水泥廠。1引申處在的箭頭指向了2,3,4,也就是說1廠為2,3,4廠提供了某種東西,電力最符合。發電廠確定,其他的也就自然出來了。

3.a既然當地的

主導工業是鋼鐵

,與鋼鐵廠聯絡密切的就是重型機械,重型機械需要大量鋼材。

4.d要

從當地的農業需要考慮

,也要考慮綜合利用資源

。小麥可以製作麵粉,棉花可以發展紡織,所以只要a能入選,那麼b也要入選,所以都要排除。選d最合適,當地盛產小麥,棉花,所以需要大量的氮肥,可增產。

11樓:蓬初蝶進聽

我只發表自己的看法。

1.顯然,a地氣壓明顯低於b地。而山脈兩側和赤道兩側不會有這樣的大的變化,故排除c、d。

而海陸所說範圍太大,且此題極有可能考察相關地理的鋒面問題,並且冷鋒兩側的氣壓差異似圖所示。冷鋒過境時,冷氣團向暖氣團靠近,使氣壓由高變低。故我選b。

2.「冬季的雲貴高原」,關鍵在「冬季」。冬季,河流結冰,植被枯萎,因此不選c、d。

雲貴高原山高谷深,有可能氣壓會有這樣的變化,但這樣就不必強調「冬季」。並且上題我們提到冷鋒,因此我認為應是「氣候」的影響,選a。

高中地理題

12樓:哀婉英雄

我覺得有些的東西沒有標準答案,能自圓其說就行,只不過我們不是相對權威。

我也覺得不會是單一因素決定的,但是答案只有一個,沒有辦法,那就順著他想把。

這道題我認為要看到本質——為什麼這個地區會出現香檳酒廠。就算有的地方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沒有人也是不行的。

需求決定供給。附近城市多,又靠近河流,方便運輸。

還有,看這道題的意圖,一共三問,只有第一問涉及到了酒,而圖中有香檳和葡萄酒兩個產區的陰影圖,這也就是說告訴了我們要參考葡萄酒生產區來看,那從圖中的資訊來看,葡萄酒和香檳產區區別在哪?香檳產區附近城市賊多,還靠近河流,運輸方便。

在回答,高中地理大題有什麼技巧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前提——熟悉區域地理,掌握雙基和主幹知識

進行地理主觀性試題答題能力提升專題講練的前提是在對地理學科的區域地理,雙基和主幹知識學習已經完備後。功夫在平時,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課的積累,也是高考備考的最後衝刺。

二、基礎——明確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準答題思路

三年功課的積累已經見了無數的主觀性試題。厚積薄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將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準答題思路歸納成輯,供參考。

當作我們提高解答主觀題性試答題能力的起點。所以我們第一步便是熟讀該資料,掌握常規解題方法。

三、關鍵——熟悉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

有了以上的準備,便進行歸納概括,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我們的第二步便是總結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

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之歸納:

1) 原因(自然、人為)

2) 條件(有利、不利)

3) 影響(正面、負面)

4) 區位(自然、社會、經濟)

5) 效益(經濟、社會、環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術)

7) 重大工程意義(兩端、中間)或(政治、經濟、民族、國防)

8) 要素(總量、結構)

9) 評價( 積極、消積)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氣環流、地形(迎、背風坡)、洋流、距海陸遠近、下墊面)

11)氣溫高低成因(緯度位置、冷氣流影響、洋流、地形-海拔高低與陽坡陰坡、下墊面)

12)大漁場成因(有無較寬闊大陸架,是否為實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幾年考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之歸納:

1) 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礦產或其它資源)

2) 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相鄰位置)

3) 水系特徵(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徵(流量、水位變化、流速、含沙量、結冰期)

5) 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

6) 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7) 地形特徵(地形型別、地勢起伏、主要地形區、海拔狀況)

8) 農業生產特徵(主要從農業地域型別、農作物種類、種植歷史經驗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業生產特徵(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佈特徵和分佈規律(主要從空間分佈(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分佈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佈趨勢

1) "點"狀分佈一般有"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佈方位。

2) "線"狀分佈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

3) "面"狀分佈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佈範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佈方位及大致的面積。

4)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四、提升——明確常見行為之答題要領

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指明瞭答題方向。為了提高答案的質量,我們還要研究提問中的謂語動詞。

新課標的可操作性很強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指令性的明確,用語文的話說就是"謂語明確"。在我們教學生審題時候要特別注意的也是這個"謂語"部分,明確答題之要領。

簡述--簡單扼要敘述,須把握要點;

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

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寫出--對影象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區域性事物在全域性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絡等;

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間的差別、不同事物間的聯絡;

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佈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影象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地理高考試題中經常考查的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分析、對比、評價等

五、實踐——主觀性試題答案之要求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文綜規範答題的宗旨。

1.注意從圖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準確、有效的資訊,並能夠適當地遷移知識

2.規範用語,迴歸教材;

3.有多少問,分多少(段)答題,分段分點答題,每個要點儘量序號化。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學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

4.要點不自相矛盾、不重複; 『

5.書寫整潔,不留空缺,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穫。

高中地理題,高中地理問題難題,進來試試

can夜 應選 石英岩張家界 張家界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是由水流侵蝕表面可溶性岩石留下石英岩形成奇特地貌,所以不能說是單純的石英岩 富士山 是有火上經過多年的噴發的岩漿冷卻後逐漸堆積形成的,也就是噴出巖 普陀山 由岩漿侵入地殼內部卻凝固形成,因此屬侵入型岩漿岩 侵入岩 典型代表為花崗岩。桂林山水 桂...

高中地理的問題,高中地理問題難題,進來試試

4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交替 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 晨昏線 圈 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 太陽高度是0度 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地方時差 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5 地球公...

關於高中地理的問題,高中地理問題?

第一題 上海是屬於 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你這裡不理解的原因是此時陸地為亞洲低壓,海洋上形成副高,但上海靠近海洋,30 n左右的副高會延伸到大陸的邊沿,即在長江中下游附近的地區都會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氣,但 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是指整個夏季,還包括5,6月份,9月份,總體來說降水集中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