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家長怎麼處理

時間 2021-06-12 12:43:41

1樓:淘無憂

簡單梳理如下:

第一,家長應該正視這個問題,家長的觀念也必須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有一種說法我很認同:有一種荒謬叫「為什麼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有一種忽視叫「小孩子鬧著玩而已」;有一種推卸叫「一個巴掌拍不響」;有一種傷害叫「人家打你肯定你也有問題」;有一種縱容叫「他們只是孩子」。

第二,要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告訴孩子不要讓別人輕易傷害你,但也不要輕易對別人產生恨意。應該學會寬容,但那不意味著縱容。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善良。而你的善良,應該有稜角和形狀,有堅強和底線。自我保護的意識還包括在集體中,一定要有一些好朋友。

真正容易被欺負的人,往往都是孤立的。只有融入了集體之中,才擁有了震懾危險的力量。

第三,要做孩子溫暖的避風港,要讓孩子明白: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傷害你,哪怕你有缺點,或者犯過錯。而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你承受的每一道傷痕和痛苦,都會在我們心裡放大數倍,疼得更深。但我們更害怕的,是你對這些的緘默不言。孩子受了委屈,作為家長要多一些安慰,少一些責備,這樣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才會第一時間告訴家長。

第四,還要學一些應急的處理此類問題的方式。如果別人攻擊了自己,首先一定要大聲的喊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打人是不對的!

其次,如果對方繼續打或者抓住自己,按住對方的手,把對方的手從自己的身上剝離,並迅速離開,確保不會有進一步的傷害。如果對方繼續追打或者場面不可控,立即尋找身邊成年人的保護,可以是老師、家長,或者管理員。不一定在每次有問題的時候就需要求助於外力,但需要讓孩子明白,當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時,老師和家長,都是可以保護他們的力量。

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我們並沒有引導,但孩子被打以後,自己打回去了。要不要制止?其實這也是孩子們在面對暴力時最真實的反應,我們當家長的,不需要對孩子的行為做出指責、呵斥,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傷心。

「我受了欺負,媽媽卻幫別人說話」,而把爸爸媽媽劃入到了對立面。而是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回擊別人欺負時要注意分寸,如果欺負停止了,你的回擊也要停止,不要造成主動的攻擊和傷害」。

2樓:蘇蘇快跑

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比較寶貝的,自己都捨不得打,怎麼能讓別人打。以至於萬一出現孩子被打的情況,家長就像驚弓之鳥,反應激烈得不得了,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孩子被打,家長不要急著去責怪誰,或者說慫恿孩子去打回來什麼的,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和事情的原委。

如果孩子覺得打鬧只是朋友之間的遊戲,那大可不必緊張,互相告知一下注意輕重即可。如果孩子覺得被打不是自己願意發生的事情,要鼓勵孩子通過語言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和不滿。根據研究發現,很多被打後不敢表達自己的孩子,更容易被陷入校園暴力。

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去表達不滿。當然,如果孩子在表達後,對方依然不依不饒,這時大人是一定要出面的,要讓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特例,那就是被老師打。有些家長,動不動就是找校長、找教育局投訴,我覺得對孩子的教育也特別不好。如果老師確實是本著教育的出發點,我覺得就不要太較真了,當然如果下手重了還是要說的。

現在有種不好的現象,就是老師一管學生學生就反抗或者投訴,導致老師都不敢管了。想想,老師不管學生,吃虧的到底是誰?

還記得那個因為在朋友圈晒孩子成績的老師辭職的事情嗎?雖說老師的方法確實欠妥當,但是那個說孩子會喪失信心要跳樓的家長,是不是也過於驚弓之鳥呢?孩子被打這件事情也同樣,關鍵是根據孩子不同的感受,採取不同的方案,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咋咋呼呼亂了分寸。

3樓:

家長很擔心自己的還在在外被打了,這時該怎麼辦呢?或許,不同的家長可能處理方式都不同,但是在心理學和教養界裡,我們更多的還是不贊成孩子「打」回去,因為暴力永遠都不是最有效的做法。這裡有一個三步法可以提供給到大家:

第一步: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被打的孩子也需要得到安慰和傾聽,這個不僅僅是需要表達給擔心的父母知道,也需要告訴傷害自己的人。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孩子:「寶貝,和媽媽說說,他為什麼打你?

你覺得疼嗎?**疼?」我們需要傾聽孩子的感受,並且可以通過這個溝通方式來了解孩子之間的衝突的嚴重程度,也可以做好應對的準備。

第二步:教孩子學會正面防衛和敢於說「不」。

讓孩子學習到自己是可以有權利和能力去保護自己,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很有意義的過程。讓孩子明白自己也可以和不舒服的事情說不,並且爭取維護自己的安全,是很有積極意義的。平時,我們就可以慢慢引導孩子去意識到自己可以去保護自己,以及如何保護自己了。

可以引導孩子這樣說:「打人是不對的,你不可以打我,請你了離開。」

第三步:引導孩子可以尋求幫助。

孩子終究會在社會中長大並且遇到很多難題,停留在嘴上的道歉,或者停留在嘴上的原諒都沒有太大意義,孩子也需要明白他自己是可以有選擇權的,我可以選擇保護我自己,也可以選擇是否要原諒對方,甚至在需要的時候,我可以尋求幫助一起去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被打了,家長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孩子。

4樓:番茄寶寶

您好,很高興回到您這個問題。

其實,孩子被打,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孩子被打了,怎麼辦,應該打回去嗎?有的時候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不能發現,孩子的世界其實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他們與同齡孩子之間的互動、玩耍都是在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長大以後更好的去適應著社會。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也許孩子被打了,被欺負了。也就不會有必須要打回去的想法。也許我們真的應該利用這次的契機來想想,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如果家長們讓孩子不要吃虧,被打了就一定要打回去這樣的思路來教育孩子的話,那隻能給孩子傳輸的是「以暴制暴」的理念;也許有的孩子性格不是很強烈,他的性格很平和,就算當時打回去了,內心也是感到很害怕的。因為他們不喜歡當時的那種環境和節奏;也許如果他們選擇沒打回去的話,就會被外人或者自己的父母貼上了「懦弱」的標籤;或許又變成兩個孩子打來打去,最終扭打在一起而被家長拉開的情況。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其實都沒有幫孩子學會如何應對「被欺負」的局面,而在成年社會中,被欺負的情況(不單單是肢體方面)是無法避免的。

要給孩子傳達「我不是弱者」的思想。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和表達自我的意願,其實比讓孩子打回去更為重要。當寶寶可以很堅定的態度來表明自己當時的立場,準確的說出「不要這樣對我,拿開你的手」,大多情況下,對方是不敢再進一步的有行動。

在這種情形下,被打的孩子絕對不是弱者。最關鍵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他是有捍衛自己身體健康的權利的。

5樓:梵恩詩一寧老師

大部分家長在看到孩子被打、被欺負之後的第一反應都是心疼、生氣,甚至是憤怒,有的家長第一時間安撫孩子,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覺得孩子被打了是沒出息……

打父母的孩子,該怎麼處理,孩子被打,家長怎麼處理

這種情況就好比有的人養的狗,反過來咬主人是一樣的道理,你沒有建立威信,你平常對她的無原則,造成了你沒有威嚴,所以她不會尊重你,她甚至會覺得她的地位比你高,他把房間弄得很髒很亂,你可能有時候斥責幾句,有時候羅嗦幾句,該硬的時候沒有硬,也就是說,你沒有任何的懲罰措施,而實際上狗的主人和父母一樣,手中掌握...

孩子打人(被打)家長怎麼教育

膠囊lt乭 昨日帶兒子一起出去散步,沿江河邊有一小塊卵石空地,兒子去之前,已經有兩個小朋友在那了,一男一女,年紀差不多,應該都在三歲左右,女孩看起來稍微大點,身高上都差不多,兩個小孩一直玩的很歡,小孩子玩難免推推打打,男孩父母一直在交談,突然,聽到男孩哭起來,男孩母親馬上跑過去,問男孩怎麼回事,男孩...

孩子偷錢家長應該怎麼處理,發現孩子偷錢家長應該怎麼辦

首先,偷拿家裡的錢,或者偷拿親人的錢,與偷拿非親友關係的錢的性質是不一樣,這並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偷竊。只要孩子沒有偷拿非親友關係的人的錢,就不必擔心孩子產生盜竊心理。這是一種簡單的 唯我 心理,一種單純的 利己主義 這是孩子在沒有建立成熟的道德觀前的一種自發行為。其次,孩子因為拿錢而撒謊,也不是嚴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