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釋,文言文解釋

時間 2021-07-13 04:16:49

1樓:帥氣的小宇宙

與字在文言文中的翻譯有以下6種:

1、與:給予。

例句: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白話譯文:只不過我把書公開(給予),和姓張的吝惜書籍,(不肯給予)似乎並不相同。

2、與:黨與;朋黨;同類。

例句: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宋·張載《西銘》

白話譯文: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為同類。

3、與:跟;和;及。

例句:孰與君少長。——漢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他和你年齡誰大誰小?

4、與:通「舉」,推舉,選舉。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先秦 孔子《禮記》

白話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5、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嗎。

例句:求之與?抑與之與?——春秋 孔子《論語》

白話譯文:是孔子向他們提出了請求呢?還是他們向孔子提出了請求呢?

6、與:盟國,友邦。

例句: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強奪之地。——戰國 荀子《荀子》

白話譯文:要稱王天下的和別國爭奪民眾,要稱霸諸侯的和別國爭奪同盟國,只圖逞強的和別國爭奪土地。

2樓:最愛浩瀚林海

「與」字的用法

(一)「與」字作介詞的用法:

1、介詞。和,跟,同。

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②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2、給,替。

①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

②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3、比,和……比較。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六國論》)(二)「與」字作連詞的用法:

1、連詞。和,跟,同。

①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勾踐滅吳》)②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勾踐滅吳》)

(三)「與」字作動詞的用法:

1、給予,授予。

①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勾踐滅吳》)②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2、結交,親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②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③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3、對付。

①龐煖易與耳。

4、參加,參與。

①騫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

5、讚許,同意。

①吾與點也。

②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四)「與」字作通假的用法: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①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②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③然則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

「孰與」「與……孰」表示比較與選擇,譯為:「跟……比較,哪一個……」

①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②沛公曰:「孰與君少長?」(《鴻門宴》)

③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孰若」「與其……孰若」表示選擇(舍前取後),譯為:「哪如」「與其……哪如……」

①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②與其殺是童,孰若賣之(《童區寄傳》)

3樓:匿名使用者

yǔ①《動》給予。《鴻門宴》:「則與一生彘肩。」

②《動》結交;交好。《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③《名》朋友;同類者。《原毀》:「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④《動》通「舉」。整個;都。《涉江》:「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連》和。《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

⑥《介》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方,相當於「跟」、「同」等。《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⑦《介》介紹比較物件,相當於「跟……相比」。《柳毅傳》:「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

⑧《介》為;替。《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

yù①《動》贊同。《中山狼傳》:「固君子之所不與也。」

②《動》參與;參加。《餚之戰》:「蹇叔之子與師。」

yú《助》表示疑問、反詰或感嘆,相當於「嗎」、「吧」、「啊」。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歟」。《齊桓晉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br>

【與國】友好的國家。

【與手】施毒手殺之。

4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謝玄字幼度,從小聰明且理解能力強,與堂兄謝朗一起為叔父謝安所器重。謝安曾告誡約束自己的子侄們,於是問道:「你們打算怎樣做人行事,而使自己具有美好的名聲呢?

」子侄們一時誰也沒有回答上來,這時謝玄答道:「像芝蘭玉樹一樣,且要讓他生在階前庭院中。」謝安聽後非常高興。

謝玄長大後,顯示出了治理國家的才能,朝廷幾次徵召他,他都推辭不受。後來與王珣一起被桓溫召為掾吏,共同被桓溫禮遇、器重。其時前秦苻堅正當勢力強盛之際,多次侵擾晉國邊境。

於是朝廷下令徵召能夠抵禦北方的文武兼備的良將。謝安便推薦了謝玄。中書郎郗超雖然歷來與謝玄不和,但聽到這一舉薦也不得不嘆息說:

「謝安敢於冒觸犯眾怒的危險舉薦親侄子,確實是英明的;謝玄一定不辜負他叔叔的推薦,因為他確實是難得的人才。」當時許多人都不贊同郗超的看法,郗超說:「我曾經與謝玄共同在桓將軍幕府做事,親眼見他用人能各盡其才,即使是一些細小事務,安排人也非常恰當。

所以知道他一定能成功。」於是朝廷如謝玄回朝。

當時苻堅派軍圍困襄陽,車騎將軍桓衝抗擊他。朝廷下詔命令謝玄徵發三個州的民夫兵丁,並派彭城內史何謙率軍隊在淮水、泗水一帶遊弋,讓他們形成援助襄陽的態勢。襄陽陷落後,苻堅的部將彭超向彭城的龍驤將軍戴逯發動進攻。

謝玄率領後軍將軍何謙駐紮在泗口,想要偷偷地派遣使者告訴戴逯,讓他知道救兵到了,卻找不到前往的途徑。小將田泓請命前往,於是他就潛在水中偷偷地過去,快要到城下時,不幸被敵軍抓獲。敵軍用豐厚的賞賜收買田泓,讓他對彭城守軍說「南來的援軍已被打垮了」。

田泓假裝答應。但到了城下時,卻大聲告訴城中說:「南來的援軍很快就要到了,我一個人前來報信,被敵人抓住,你們一定要努力堅守啊。

」於是被害。

等到苻堅親自率軍駐紮到項城,號稱雄兵百萬。晉孝武帝上詔命令謝玄為先鋒,統領徐州、兗州、青州以及揚州之晉陵、幽州之燕國各支軍隊,和他的叔父徵虜將軍謝石等抗擊,軍數八萬人。謝玄選派遣廣陵相劉牢之率五千人奔襲洛澗,首戰告捷,很快就殺了樑成和其弟樑雲,敵人的步兵騎兵同時崩潰,爭著渡過淮水逃跑。

劉牢之派兵追擊,活捉敵將樑他、王顯、樑悌、慕容屈氏等,獲取其軍用物資。苻堅進軍駐紮在壽陽,在淝水沿岸佈陣列兵,謝玄的軍隊不能過河。謝玄派人對秦將苻融說:

「你們那麼遠到我們的疆土,卻在淝水邊上列陣,這是不想速戰速決。請你們稍微退後一點,也好讓我們的部隊渡過河去同你們拼一拼。我和你們從容**,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

」苻堅的部下都說:「咱們應該憑藉淝水把他們堵在河對岸,不能讓他們上岸。我們人多,產人少,情勢一定會有利於我們的。

」苻堅卻說:「只管讓軍隊退後,讓他們過河,等到他們過來了,我們再用鐵騎數十萬把他們全部趕進河裡去,徹底消滅他們。」苻融也認為應該這樣,於是就指揮秦軍向後退卻,誰知後退的命令一發出,那麼多人一下子就亂了陣腳,再也控制不住了。

在這種情況下,謝玄與謝琰、桓伊等人帶領八千精兵渡過淝水。苻堅的軍隊潰敗奔逃,自相踐踏,投水而死的不計其數,淝水因而都堵塞得不流通了。其餘人馬拋棄鎧甲連夜逃走,聽到風聲鶴叫,都以為是東晉軍隊已經來到,草行露宿,再加上挨餓受凍,死去的有十分之七八。

晉帝下詔派殿中將軍慰勞謝玄軍隊。給謝玄加授前將軍、假節的稱號,堅決推辭不接受。朝廷賜給上百萬錢,上千匹綵綢。

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言文翻譯

5樓:商芙林丙

周遇吉,錦州衛人。少有勇力,好射生。後入行伍,戰輒先登,積功至京營遊擊。

京營將多勳戚中官子弟,見遇吉質魯,意輕之。遇吉曰:「公等皆紈褲子,豈足當大敵。

何不於無事時練膽勇,為異日用,而徒糜廩祿為!」同輩鹹目笑之。主

崇禎崇禎九年,都城被兵。從尚書張鳳翼數血戰有功,連進二秩,為前鋒營副將。明年冬,從孫應元等討賊河南,戰光山、固始,皆大捷。

十一年班師,進秩受賚。明年秋,復出討賊,破胡可受於淅川,降其全部。楊嗣昌出師襄陽,遇吉從中官劉元斌往會。

會張獻忠將至房縣,嗣昌策其必窺渡鄖灘,遣遇吉扼守槐樹關,張一龍屯光化,賊遂不敢犯。十二月,獻忠敗於興安,將走竹山、竹溪,遇吉復以嗣昌令至石花街、草店扼其要害,賊自是盡入蜀。遇吉乃從元斌駐荊門,專護獻陵。

明年與孫應元等大破羅汝才於豐邑坪。又明年與黃得功追破賊鳳陽。已而旋師,敗他賊李青山於壽張,追至東平,殲滅幾盡,青山遂降。

屢加太子少保、左都督。知

十五十五年冬,山西總兵官許定國有罪論死,以遇吉代之。至則汰老弱,繕甲仗,練勇敢,一軍特精。明年十二月,李自成陷全陝,將犯山西。

遇吉以沿河千餘里,賊處處可渡,分兵扼其上流,以下流蒲阪屬之巡撫蔡懋德,而請濟師於朝。朝廷遣副將熊通以二千人來赴。十七年正月,遇吉令通防河。

會平陽守將陳尚智已遣使迎賊,諷通還鎮說降。遇吉叱之曰:「吾受國厚恩,寧從爾叛逆!

且爾統兵二千,不能殺賊,反作說客邪!」立斬之,傳首京師。至二月七日,太原陷,懋德死之。

賊遂陷忻州,圍代州。主

遇吉遇吉先在代遏其北犯,乃憑城固守,而潛出兵奮擊。連數日,殺賊無算。會食盡援絕,退保寧武。

賊亦踵至,大呼五日不降者屠其城。遇吉四面發大炮,殺賊萬人,火藥且盡,外圍轉急。或請甘言紿之,遇吉怒曰:

「若輩何怯邪!今能勝,一軍皆忠義。即不支,縛我予賊。

」於是設伏城內,出弱卒誘賊入城,亟下閘殺數千人。賊用炮攻城,圮復完者再,傷其四驍將。自成懼,欲退。

其將曰:「我眾百倍於彼,但用十攻一,番進,蔑不勝矣。」自成從之。

前隊死,後復繼。官軍力盡,城遂陷。遇吉巷戰,馬蹶,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

身被矢如蝟,竟為賊執,大罵不屈。賊懸之高竿,叢射殺之,復臠其肉。城中士民感遇吉忠義,巷戰殺賊,不可勝計。

其舍中兒,先從遇吉出鬥,死亡略盡。夫人劉氏素勇健,率婦女數十人據山巔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斃一賊,賊不敢逼。縱火焚之,闔家盡死。

齋自成自成集眾計曰:「寧武雖破,吾將士死傷多。自此達京師,歷大同、陽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

倘盡如寧武,吾部下寧有孑遺哉!不如還秦休息,圖後舉。」刻期將遁,而大同總兵姜瓖降表至,自成大喜。

方宴其使者,宣府總兵王承廕表亦至,自成益喜。遂決策長驅,歷大同、宣府抵居庸。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復開門延之,京師遂不守矣。

賊每語人曰:「他鎮復有一週總兵,吾安得至此。」福王時,贈太保,諡忠武,列祀旌忠祠。

------古人自傳。多看看書就會了。

解釋文言文,關於「城」的文言文解釋

項羽不肯竟學 項羽不肯完成他的學業 就跑去打天下了 項籍1.少時,學書2.不成,去3.學劍,又不成。項梁怒4.之。籍曰 書,足5.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6.選自 史記 項羽本紀 註釋 1.項籍 項羽。項羽名籍,字羽。2.書 指古書...

文言文解釋,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無不知無知 柳開少年時任性自負,喜歡說大話藐視一切,應試舉人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投在主考官的門簾前面,共有約一千軸 古人裝訂書籍的一種方式,用卷軸把文章捲起來,內容一般不太多 用獨輪車裝著。考試的那天,傳著衣服 古時科舉考試時考生全都得 以防夾帶 獨自承著車進入考場,打算藉此時大家驚訝,贏取名聲。當時...

文言文解釋

意思應該竟然的意思吧。古文解釋 雲歸月獨白 b n 名 草木的根 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 名 樹木的幹 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 搖其 以觀其疏密。名 根本 基礎 齊桓晉文之事 王欲行之,刎盍反其 矣。名 指農業 論積貯疏 今背 而趨末,食者甚眾。名 本源 根源 原毀 為是者有 有原,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