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裡有哪些優秀的教育和思想,指出現代教育的看法

時間 2021-08-11 17:57:03

1樓:匿名使用者

1.教育的地位

《學記》的開篇首先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戰略地位。「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諛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這就告訴我們,統治者懂得釋出政令、善於謀劃國家大事,只能獲得小的聲譽,不能聳動民眾;招賢納良,體恤反對者,可以聳動民眾了,但還不能教化百姓。

統治者如果想把統治思想貫徹下去,並且充分地體現出來,必須首先做好教育事業。這實際上表明瞭作者的一種價值觀,即將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2.教育的重要性

《學記》還進一步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居民,教學為先。

《兌命》日:『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玉石不經過雕琢不會成為好玉;人如果不學習,就不可能知曉真理。

因此,古代的統治者建立國家、統治百姓,都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即使在《兌命》上,也始終念念不忘的是教育。教育不僅對人的全面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國家的命運也繫於教育。

(二)「善喻」的教育方法

1.「善喻」教學法的特點

孔子有句名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為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積極地進行思考、還沒有完全想通的時候給予啟發;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思考已有所得,但不十分明確、還表達不出來的時候給予開導。

《學記》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喻」即啟發。「善喻」即善於啟發。

「善喻」教學法包括三個要點:

一是「道而弗牽」。「道」即「導」,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而不能牽制束縛學生的思維,拉著他們的鼻子走

二是「強而弗抑」。「強」即鼓勵、督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給學生以鼓勵和督促,給學生以足夠的自信心。在愉快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到我能我行,而不能壓抑學生的思維,妨礙發展。

三是「開而弗達」。「開」即「開端」,指提出問題;「達」即「通達」、「到達」,指問題的結論、答案。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後,不必馬上提供答案,應引導學生自己去鑽研。

去**,力求自己解答。

2.「善喻」教學法的核心

「善喻」教學法強調「道、強、開」,禁止「牽、抑、達」。其核心在「道」(導),其目的在「和易以思」,要求在和諧的教學過程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這不僅符合教學的一般規律,而且揭示了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本質特徵。

兩手多年來,它一直為教育家們所推崇並付諸實踐。

宋朝朱熹很重視「善喻」教學法。他說:「指引者師之功也。

」又說:「師友之功,但能示之予始,而正之於終爾。」朱熹強調教師的作用在於「道」,在於「指引」,而不是「牽引」,這和「道而弗牽」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我們現在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自主、合作和**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師應營造和諧氛圍,在課堂上當好組織者與指導者,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記》闡述了哪些教育思想?

2樓:涵寶麻麻咪

《學記》闡述了:教育

的功能;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原則

1. 教學相長

2. 尊師重道

3. 藏息相輔

4. 豫時孫摩

5. 啟發誘導

6. 長善救失

拓展資料《學記》是先秦儒家典籍《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孟子學生樂正克所作,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關於教育教學的**。全文只有1200多字,言簡意賅,是對我國先秦時期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凝練。

《學記》先秦時期學校教育方面得失成敗的經驗教訓,概括為「四興六廢」。教育的成功經驗在於「四興」。即防範於未然,及時進行教育,循序漸進而不揠苗助長,博採眾長以借鑑、補正。

這四點是教育興盛的成功之道。與此同時,需要避免亡羊補牢、學習起步時間過晚、教學程序雜亂、教學秩序不好,閉門自學而不相互切磋,不尊重朋友而違背師教、閒逛而荒廢學業,「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3樓:鴨韻

教育的功能

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

教育教學原則

1. 教學相長

2. 尊師重道

3. 藏息相輔

4. 豫時孫摩

5. 啟發誘導

6. 長善救失

《學記》中提出了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學記》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發

4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你一點兒也不好

摘 要:陶行知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部分所組成的生活教育理論,影響極其深遠。當前,我國的教育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大,生活教育理論正是把生活和教育結合起來,對於促進當前我國的教育理論發展、促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人才、搞好日益發展的社群教育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

關鍵字:生活教育現代教育啟發

陶行知的教育活動是在當時民族危亡、國難當頭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實踐是與民主愛國的活動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於辛亥革命,「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後,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參與發起上海文化界救國會,組織國難教育社等。他最早注意到鄉村教育問題,先後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

陶先生一生辦過許多各種型別的學校,這些學校為社會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還輸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別山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宣傳生活教育,提倡教學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與實際結合,為人民大眾服務。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

反觀我國的現代教育,基本上有以下四個特點:他把整個社會

請列舉孔子的教育思想(三點),並相應指出對當代教育有何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在道德倫理思想的貢獻,即他提出並仔細論證了一個新觀念——"仁",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長期影響中國歷史文化的教育觀.用一句簡潔的話來表達,就是:君子應當為他人,為崇高理想的實現而自強不息.

在孔子看來,"仁"是眾多道德規範的綜合,恭,寬,敏,惠等等.那麼"仁"的核心是什麼 據《論語·顏淵》記載,孔子對此的回答是"愛人",愛人與尊重人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所以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又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自己要站住腳,必須讓別人也站住腳,自己要做成事情,同時也要讓別人把事做成.

由此看來,"仁"的精神與損人利己是完全不相容的,這種愛心並不是愛自己的親人,而是由此作為起點去愛大眾."泛愛眾而親仁"怎麼才算博愛大眾呢 孔子回答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即對老者關懷尊敬,對朋友忠實誠信,對少年注重教育.這些是博愛大眾的標準.尊老,誠信是調解人與人的人際關係是和諧社會的一個主要內容.

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培養了大批**,其中比較優秀的的就有七十餘人,這些人沿著孔子確立的思想方向,對儒家作了全面論述.在戰國時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他們分別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孔子的思想體系,從而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徵,其中以"仁"為核心作為儒家思想的基本思想,比如孔子曾經分析人的各種品性,孟子將它加以理論概括成為仁,義,禮,智四端作為作人的標準.

孔子思想是歷史的產物,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的光輝思想長期以來受到人們贊同.對當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調整人與人的關係,遵守公共道德觀念,在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它的歷史意義和現代價值.

至於孔子的政治,法律,哲學思想受全世界人的認可.孔子開創的儒家道德精神與倫理逐漸成為引領民眾道德生活的道德文化理念.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在當今世界上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和諧的指導意義.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1、教育物件「有教無類」。除在當時打破「學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進士階層興起外,今天的義務教育也與之不無聯絡。

2、教育作用於社會和培養人。今天於此尚有偏差,聖人先見何等高明!

3、教育目的培養「士」。辯證地看「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既有重大意義也有引起偏差理解的***。

4、教育內容「文、行、忠、信」。

「**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既重德育又不薄智育。

加工整理補充修訂「詩、書、易、禮、樂、春秋」六經,緊扣「文、行、忠、信」施教。其於禮儀之邦的深刻影響舉世公認。作為當今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認真領會。

辯證地看待,孔子的教育思想確有自相矛盾之處,如鄙視生產勞動等實際知識,又囿於當時自然科學知識的貧乏,忽視思辨知識和能力培養,缺乏充分的哲學思辨氣息。這也可以說與死板教條教學有一定的源流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1.有教無類:讓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進社會發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種不同的性格,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只有虛心向別人請教,才能不斷完善自己.

《學記》中的教學原則對今天的教育有何啟發意義

7樓:王中王

學記中有一段關於教學的排比句,把它翻譯翻譯就差不多了,古為今用

《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經驗和道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這是判斷題,請大家幫我解一下

學漢文的小學生 這是錯的。學記 是 禮記 的篇目,概括的是儒家教育思想。 實在不懂再去問 學記 不應該是儒家的嗎?哲學通論中有哪八種八種哲學觀 回憶也需勇氣 一 普遍規律說 1 普通規律說 認為 各門科學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種 特殊領域 並提供關於這些領域的 特殊規律 而哲學則以 整個世界 為物件,並提...

《學記》的教育教學原則,《學記》中提出了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demon陌 原則 1 預防性原則 學記 說 禁於未發之謂預。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預先採取防止措施。否則,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 當不良傾向已經發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再做教育引導,就會格格不入而備受困難。2 及時施教原則 當其可之謂時 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否則...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語有哪些,描寫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語

瀛洲煙雨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語有 學而時習之 溫故知新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一 學而時習之 注音 xu r sh x zh 釋義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二 詞語 溫故知新 注音 w n g zh x n 釋義 溫 溫習 故 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