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時間 2021-08-17 06:29:25

1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交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為了激發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和自主識字方法,在識字中我們採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和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學會生字。

1、 在比較中識字

許多教師都有體會:平時總有一些學生把「哪」和「那」互相混淆。如在選詞填空時,寫成「村子裡(那)來這麼多新房子?

」教師可運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比較字音:「哪」讀nǎ,「那」讀nà。

然後比較字形:「哪」比「那」多了一個「口」。最後是從字義上幫助學生理解。

在句子中表示疑問的用「哪」,指較遠的地方或事物用「那」。如:「你從哪兒來?

」「我到那邊去」。這樣學生就會區別「哪」和「那」了。

2、求異同巧識字

學生之所以容易寫別字,是因為這些字有相似之處。我們採用「求異識記法」識記生字。如區別同音字「飄」和「漂」,跟「風」有關的用「飄」,如「飄揚」,跟「水」有關的用「漂」,如「漂洗」。

「顆」和「棵」讀音相同,形相近,都是量詞,很容易誤用,區別他們要從字義上去理解。

3、編順口溜巧識字

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像孿生姐妹一樣,使人難以辨認。如學生總是把「己、已、巳」混淆,在組詞和造句時還鬧出不少笑話。把自己的「己」寫成「已」。

把已經的「已」寫成「巳」。為了幫助學生記憶、辨認,我編了順口溜:開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經的「已」;閉口「巳」(sì)巳時的「巳」。

4、做動作記生字

「走」字的撇捺就像你行走中的左右腳。「舞」就像四個人在跳天鵝舞,最長的一橫就像伸展的手臂,下面像提起的右腳和站立的左腳。

5、編字謎猜生字

學生們對猜字非常感興趣。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在識字教學中把一些字編成謎語,讓學生通過猜謎語記住繩子。如學習「贏」字,可編成「亡口月貝凡」;學習「閃」,編成「門裡面有個人」;學習「雷」,編成「大雨落到田上」;學習「全」,編成「大王頭上有個人」;學習「塵」,編成「小小的土」;學習「坐」,編成「兩個人坐在土上」……

6、巧用外部特徵糾正「青蛙」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些學生經常把「青蛙」寫成「蜻蛙」。在識字中幾次糾正,效果不佳,為此我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首先把「青蛙」(「青」字用綠粉筆)寫在黑板上,然後啟發學生,用青蛙的外部特徵來說一句話,幫助自己記住字形。

學生經過交流,作出回答:「青蛙寬嘴巴,白肚皮,綠衣裳,所以『青蛙』的『青』就是青綠的青」。這樣,學生在書寫「青蛙」時就會想起「綠衣裳』,就不會寫成「蜻蛙」了。

7、聽故事巧識字

學生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力求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讓學生們通過聽故事記住生字。如在學習「渴」和「喝」的時候,教師給學生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一天,小明和姐姐還有幾個小朋友去小山上玩,正當他們玩的開心時,小明口乾了想喝水,於是便說:「水,你在**?」原來小明把準備著的水壺忘在家裡了,口渴了才想起。

於是,姐姐送了一瓶水給小明,小明張開嘴就喝。姐姐見狀就順口說:「口渴了就找水,喝水時就張嘴。

」聽了這個故事以後,學生就牢固地記住了「渴」和「喝」了。

通過多種方法進行識字教學,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和興趣,從而培養了小學生多種渠道的識字能力。

2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生愛動,可以做遊戲識字,既玩了遊戲,又識的了字,一舉兩得。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他閱讀的能力,帶圖畫的書,也有助於他識字。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中這樣闡述推理能力:「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和質疑」通過在網上學習了《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教學策略》,受益匪淺,現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教學實踐,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一、 示範,教給學生正確的推理方法。

小學生學習摹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範例,然後才有可能讓學生學會推理。小學數學中不少數學結論的得出是運用了歸納推理,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結合數學內容為學生示範如何進行正確的推理。

二、 從特殊到一般,發展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把某類事物中個別事物所具有的規律作為該類事物的普遍規律,這種思維過程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稱為歸納推理或稱歸納法。這是一種從個別到一般、從實驗事實到理論的一種尋找真理和發現真理的手段。在教學法則、定律、公式、結語及解題時經常要進行歸納推理,而且一般用的是不完全歸納法,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還有待嚴格的證明。

但是,不完全歸納法比較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易於接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應用這種形式的推理。

三、從特殊到特殊,發展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不同的物件的某些方面(如特性、屬性、關係等)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形式,它是思維程序中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這也是一種尋找真理和發現真理的基本而重要的手段。

在數學思維活動中,類比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可分為簡單的類比與複雜的類比兩類。簡單的類比即形式的類比。

如由「在除法算式中,除數不能為零」,類比推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和「比的後項不能為零」。複雜的類比即實質的類比,這種類比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他們挖掘數量間隱藏著的內在聯絡,掌握數量間可能引起的變化規律。

四、 從聯想到驗證,發展學生的數學猜想能力

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猜想又是合理推理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歸納也好、類比也好都包含猜想的成分。

波利亞認為:「說得直截了當一點,合情推理就是猜想。」傳統的教學留給學生思維活動的內容和時間太少,不僅削弱了學生認知的發生過程,而且導致學生思維禁錮,不敢或不能提出猜想。

這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時代要求是相悖的。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思維方法,鼓勵學生對具體問題和具體教材進行分析,通過觀察、實驗、類比、歸納等手段提出猜想。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學會探求知識的方法。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悟到推理的方法和效能,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 首先要開啟他的興趣 其次是擴大他的毅力 再次是品性 最後才是引導他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 道心不失 自主學習得靠自覺,別人是培養不了的。 得管。這種自主學習能力是弄不來的。除非那是個理想很重的學生 一切看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了,這種東西...

怎樣培養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新課程學習方式的特徵就是 主動參與 樂於 交流與合作 自主的程度 合作的效度 的深度可以作為衡量學生學習力的三大參照。合作學習既是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合作學習有利於改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能真正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合作學習要求學習小組...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

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培養的研究 課題研究方案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課程倡導 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 的教育理念,學生的審題能力與習慣對於他們自身持續發展尤為重要,因為審題不僅是解題的基礎和先導,更是一個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環節。新課程標準提出 學生要具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導以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