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解析每一道高中歷史題

時間 2021-08-30 10:00:06

1樓:糊塗仙犯糊塗

1、共王,拒伯,銅器等資訊可以知道是周朝的西周後期,內容是各個諸侯之間可以用玉器,車馬換取田地,可知考查知識點為周朝土地制度,井田制,其特點為土地國有,貴族只有使用權,不得買賣。但是材料中多次出現土地買賣,說明此制度在逐漸瓦解。因此答案選d.

ab兩項是表象,也對,c是政治上的,若是用春秋五霸等可以選,此題為經濟上的,故不選。

2、二人共同特點是不屈服於權貴,換言之,藐視秩序尊卑,追求內心自由。尊卑君臣是儒家的特點,寧靜無為是道家特點,法家是刻薄寡恩,嚴刑峻法,墨家後世基本絕技,多為俠客之屬。綜合材料可知選擇b

3、時間為戰國末期,時代特點為封建制度開始建立,君權**制度逐漸形成。材料中大臣願意為了做忠臣而不顧父子倫理,只說明君權強於父權,故選d.a封君白公造反,是犯上,不是履行義務,b宗法制是嫡庶長幼之別,此處看不出來。

c倫常並未拋棄,因為君臣也是五倫之一,而且是第一位。父子雖說被放棄,那是因為父子在君臣面前為次要,重要性下降而非放棄。故答案排除此三項

4、時間為戰國,特點是大國爭強兼併不斷,各國努力招引人才。文章主旨也是「效力」,可知主體是士人(人才)與國君之關係。從中看到士人投奔哪國哪國便強,針對哪國哪國便弱,說明士人能量極大,地位很高。

故而答案為c

5、時間,東漢,知識點,選拔人才制度--察舉。察舉依據道德(孝廉)和文采(茂才),但是由於道德為標準沒有客觀評價標準,往往淪落為虛言,文中主人公被認為孝子,結果卻在守喪期間生五個孩子,便證明此種制度的侷限性,故而選b,acd說法也沒錯,但是與題目無關係,故排除

6、西漢時期,皇帝的命令不被執行,法官可以依據法律駁回皇帝不合理要求,說明君權集權不很強大,尚有力量能夠限制,所以選擇c.a封建時代是人治,不可能有法治。b此處重點在皇帝,與官僚無關。

d皇帝制的特點是皇權高於一切,法律高於皇權是近代資本主義民主制的產物,故選c

2樓:路之公

1、a,2、c,3、d,4、d,5、a,6、a

3樓:匿名使用者

1——6 adbcca

求一道高中歷史問題,一道高中歷史題,求詳細解答

b,當時已具備了海外探險和擴張的條件 是出去探險的必要條件,是去發財的必要條件。c,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 只是歷史大環境。看看人家問你的什麼。ps 也許c也能說的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嘛。c的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歐洲資本主義在14世紀在義大利萌芽。15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新航路開闢是為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一道高中歷史題,求詳細解答,一道高中地理題,求詳細解答,謝謝

本題選c 解析 a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早期為了確保貴族利益而被迫向平民妥協的產物。那個時候,羅馬還沒有法律和平會,也沒有皇帝 b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玩意兒,沒有元老會也沒有皇帝,排除c元老會 皇帝 古羅馬都有。d雅典 顯然是古希臘的玩意兒,古希臘沒有元老會 古希臘是城邦式統治,各個城邦的統治者是國...

一道簡單高中歷史題(請進!請詳細說明!謝謝!)

愛打噴嚏 b注意題目要求回答的是文化背景。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兩千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社會,當傳教士來華,教逐漸參與中國社會,必然與儒家文化發生衝突。而 教宣稱 吾非除舊何以革新,欲求吾教之新,必先求彼教之毀 因而當西方宗教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造成中國倫理道德上的危機並危及傳統價值觀的地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