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道高中歷史題求高人解釋

時間 2021-08-30 10:31:52

1樓:味道

1共產主義主要是說蘇聯 蘇聯解體自然是對抗結束 至於選項a 題中並沒有提到社會制度 而是說價值觀!主要是跟美國的和平演變政策有關 兩極格局屬於冷戰 所以並沒有軍事衝突 因此c不對 而兩極格局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發生 整個世界主要矛盾在美蘇之間 因此就維持了世界格局的穩定

2歐共成立最初是要提高歐洲的國際地位,二戰以後二週國際地位下降,主要是為了自身安全,免受兩極格局的侵蝕,成立最初和經濟利益沒有多大關係,走向聯合就是生存 解釋一下 主要原因是提高國際地位,其他三個選項都包含於a中

3應該是選擇b的,十月革命對人類的意義就在於開拓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因此十月革命也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這個是十月革命的意義 你的老師一定講過

原創哦 相信哥吧 樓上的 是在回答問題嗎。。。。。。。。。

2樓:匿名使用者

1.a選項直到現在這兩種制度依然存在是不是?不比解釋了吧。

「背景」就是冷戰,一系列的軍備競賽、間諜。。。

2.歐共體是歐盟的前身,二戰後歐洲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復甦的經濟,締結的聯盟。原本是個鋼鐵組織。

d選項就有點偏激了,戰爭時常發生,經濟也是互相幫助而已。

3.**社會主義取得勝利後主要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3樓:之子之子于歸

親,你確定字詞正確了的

1不用解釋了,說不稱投

2題幹是想說,歐共體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d那個答案很片面不是嗎,制止發生戰爭就能獲得最大利益?

3c,我想給自己兩坨子,歷史忘光了

4樓:你是我纏綿的傷

第一題a答案顯然是不對的,對抗結束了,可是兩種制度之間的對抗並沒有結束,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兩個必然老師應該講過吧。

第二題結合歐共體成立時期的歷史背景,經濟利益肯定有的,歐洲國家普遍較小,在經濟方面,各國必須開啟各國市場,適應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的發展。政治方面,兩極格局背景下,歐洲受到來自蘇聯和美國兩方面的壓力,他們必須走向聯合,因此最初成立是為了保證自身安全,提高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何況d答案中制止歐洲發生戰爭太絕對了。

第三題毫無疑問選b,**社會主義成功後,主要是探索社會主義的建設。

5樓:印孤晴

1.當時在世界上是兩極分化,蘇美稱霸,而蘇聯的解體導致美國直接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他的這個背景不是你理解的那種背景材料,而是蘇聯解體的背景下,蘇美才結束冷戰!為什麼不選a,而是當時蘇美冷戰並不是制度的問題,正如現在兩種制度也依然存在,主要是當時兩國想要獨霸世界。

為了爭霸!2.主要是歐共體主要是經濟方面的合作,如資源共享,包括在現在歐共體一直都是一個經濟組織,選a主要是到時歐共體建立主要是為了復甦經濟,保證不被蘇美壓制,並不存在戰爭的因素在內。

3.選b,**的社會主義運動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包括在現在都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個不需要解釋!

6樓:滬上雄獅

不要太求深解,記住答案就可

幾道高中歷史題,略加解釋即可

1.選c。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是 詩經 裡的一句詩,記述了一個十分古老的傳說。據說,帝嚳的次妃簡狄是有戎氏的女兒,與別人外出洗澡時看到一枚鳥蛋,簡狄吞下去後,懷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因此,可以看出商朝人認為商王是上天派下來管理他們的 而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 大意是說,國家廣闊土地,都是百姓所...

幾道高中歷史題,求詳細解析

菡若軒主 1.b。歡迎一切抗日軍隊結成統一戰線 說明日軍已經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而抗日軍隊尚未結成統一戰線。所以不可能是國民革命時期 1924年至1927年 排除a 也不可能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到1945年 和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到1949年 2.b。c本身說法錯誤,我國古代從未有過商品經濟...

求助高中歷史題,求助高中歷史題

文宣王 第一題是d。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按照我國主流的馬克思主義史學觀,廢除井田制意味著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也就是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社會轉型標誌。第二次選c。d是兩個變法都做到的,c選c是因為商鞅變法是全面的變法,既有政治 又有經濟,ab都是片面的 選c的第二個理由和第一題一樣,上層建築 指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