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國破山河在的國破與哪一歷史故事有關

時間 2021-08-30 10:31:52

1樓:匿名使用者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

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

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2樓:梅弗洛爾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訊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

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 詩人目睹淪陷後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3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 / 天寶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春望杜甫國破山河

1 國家 山河 破碎,城中春草悽悽,一片破敗。2 反對戰爭,渴望和平。渴望戰爭儘快結束,期盼親人團聚,國泰民安。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3分 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 手機使用者 小題1 國家 copy山河 破碎,bai城中春草悽悽,一片破du敗。小題2 反...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的作者是誰

出自唐 李商隱 詠史 釋義 成功來自勤儉,破敗由於奢侈。典故據 韓非子.十過 記載 秦穆公有一次問由余 你說,古代君主使國家興盛和覆亡的原因是什麼?由余回答說 由於勤儉而使國家興盛,由於奢侈而使國家覆亡。之前堯為天下之主,用瓦罐吃飯 飲水 天下部落沒有不服從的。堯禪位給舜,舜開始講究起來,用木雕的碗...

在祀與戎的戎什麼意思,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 什麼意思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一語緣於劉康公對成肅公接收肉不敬的批評,原始語境中的 祀與戎 並非泛指祭祀與戰爭,而是指祀禮與軍禮,均屬禮制範疇,具體落實為祭祖 祭社之禮,都與祭祀相關。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言簡意賅,常為後人引用而成習見之語,其所指也漸由禮制範疇的祀禮與軍禮擴大為祭祀與戰爭,下面即以正史中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