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鍾治蘇州翻譯,文言文況鍾傳的翻譯

時間 2021-09-08 10:04:23

1樓:諸葛子微

明宣德年間有兩位清官,一位叫顧佐,另一位況鍾。顧佐治京,「政清弊革」。況鍾治的是蘇州,他被蘇州人稱為「況青天」。

況鐘被任命為蘇州知府,是因為蘇州「煩劇難治」

。據史書記載:「鍾至蘇,初視事,陽為木訥,胥有弊蠹,輒默識之。

通判趙忱肆謾侮,鍾亦不較。及期月,一旦宣敕,召府中胥悉前,大聲言『某日某事某竊賄若干,某日某亦如之。』群胥駭服,不敢辯,立殺六人肆諸市。

復出屬官貪暴者五人,庸懦者十餘人。由是吏民震悚,蘇人稱之曰『況青天』。」

僅憑這簡短的記載,已可見況鍾治蘇的特色。

況鍾治蘇,「雷聲」不大,他注重調查研究。看來,崑劇《十五貫》寫他微服私訪,斷決冤案,並非憑空杜撰,這是他一貫的作風。「胥有弊蠹,輒默識之」,他就這樣不露聲色地獲取那些**汙吏的罪證,這才能日後當眾宣佈「某日某事某竊賄若干」,並使當事人「駭服」而「不敢辯」。

懲治腐敗,革除弊政,色厲內荏是不解決問題的。口號叫得再響也沒有用,需要的是像況鍾這樣的真抓實幹。

況鍾治蘇,「雨點」不小,他敢於動大手術。一旦掌握了真憑實據,就嚴懲不貸。在一個小小的蘇州府,對貪贓枉法者如此大開殺戒,既不是殺雞儆猴,更不是隔靴抓癢,足以使那些尚未發現的腐敗分子望風喪膽了。

對於貪贓枉法的腐敗分子是決不能優柔寡斷,心慈手軟的。一味地「自查」、「自律」動不了他們的半根毛髮;只下一點毛毛雨,也滋潤不了渴望廉政的老百姓乾裂的心田。只有像況鍾這樣下大決心,動大手術,才能政清弊革。

值得注意的是被況鍾「復出」的官吏之中,除了「貪暴者」而外,尚有「庸懦者」十餘人。庸者,平庸也;懦者,懦弱也。形象點說,這就是不會抓老鼠,不敢抓老鼠,反而害怕老鼠甚至被老鼠挾持的貓。

庸懦與貪暴的互補,遂有腐敗現象的蔓延。然而,人們往往憎恨「貪暴」而忽略了「庸懦」。況鍾將貪暴者和庸懦者一起「復出」———方式自會有所不同———是極有見識的。

況鍾當蘇州知府,是明宣德四年的事,他和顧佐一樣,處於「朝臣貪濁」,「請託賄賂公行無忌」的時期,卻將一個「煩劇難治」的蘇州治理得井井有條,這使我想到大環境和小環境的關係。應該承認大環境對小環境的影響,大環境不好,小環境中人也會有「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的心理效應,從而使腐敗面逐步擴大;

小環境中的小**,也往往有大環境中的大**作後臺,這又為懲治腐敗帶來不少阻力。然而,況鍾治蘇的實踐卻告訴人們,即使大環境不好,小環境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那種「大環境如此,沒有辦法」的論調倘若不是為自己當**找藉口,至少也是「庸懦者」之見。

2樓:匿名使用者

況鍾治理蘇州府

明宣德年間有兩位清官,一位叫顧佐,另一位況鍾

。顧佐治京,「政清弊革」。況鍾治的是蘇州,他被蘇

州人稱為「況青天」。

況鐘被任命為蘇州知府,是因為蘇州「煩劇難治」

。據史書記載:「鍾至蘇,初視事,陽為木訥,胥有弊

蠹,輒默識之。通判趙忱肆謾侮,鍾亦不較。及期月,

一旦宣敕,召府中胥悉前,大聲言『某日某事某竊賄若

幹,某日某亦如之。』群胥駭服,不敢辯,立殺六人肆

諸市。復出屬官貪暴者五人,庸懦者十餘人。由是吏民

震悚,蘇人稱之曰『況青天』。」

以下是《明史 況鍾傳》翻譯

況鍾,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為尚書呂震屬吏,呂震對他的才能感到驚異,推薦授予他儀制司主事之官。後來又升為郎中。

宣德五年,明宣宗因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稱職,又恰逢蘇州等九府缺少知府,這九府都是重要難治之地,於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薦屬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補各府的空缺。況鍾由於得到尚書蹇義、胡濙等人舉薦,升任蘇州知府,宣宗特賜誥敕而派遣他前往。

蘇州地區賦役繁重,豪強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號稱最難治理的地方。況鍾乘驛站車馬來到蘇州府。他開始處理事務時,群吏圍立在四周請他寫下判牒。

況鍾裝作不懂,向左右請教詢問,一切按照屬吏們的意圖去辦。群吏非常高興,說知府昏暗好欺騙。過了三天,況鍾召叢集吏責問他們道:

「前某件事應該辦,你們阻止我;某件事不該辦,你們強讓我去做。你們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該處死。」當即下令打死幾個人,將屬僚中貪婪、暴虐、庸闇、懦弱的全都痛斥一番。

全府上下大為震動,全都奉法行事。於是況鍾免除煩擾苛細的賦稅,制定教民條文,事情有不利於老百姓的,就立即上書朝廷講明。

當時,多次下詔減輕蘇州、松江的重賦。況鍾和巡撫周忱精心計劃,奏免賦稅七十餘萬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況鍾都協助大力辦成。

所積累的救濟農民和儲存的糧食每年有幾十萬石,除用來賑濟災荒之外,還用來代交民間雜賦和拖欠的租賦。

況鍾為政,細心而且周密。他曾設定兩本簿籍記錄鄉民的善惡,用來進行獎勵和懲罰。又設立通關勘合簿,防止進出時行奸作偽。

設立綱運簿,防止運夫偷盜侵沒。設立館夫簿,防止無理的需求。他興利除害,不遺餘力。

鏟鋤豪強,扶植良善,民間將他奉若神明。

當初況鍾為吏員時, 吳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員起家,任吏部司務,對況鐘有恩。到這時候況鍾多次邀請拜見他,對待他禮節非常恭敬,並且讓他的兩個兒子到自己屬下做事,說:「並非我沒有僕役,而是想借此報答您罷了。

」平思忠家一向貧寒,從來沒有因(和況鐘有)舊交情而(對他)有所求取。人們稱讚他們兩人都是賢德之人。

況鍾曾遭母喪,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請求他留任,朝廷為此下詔命他戴孝起復留任。正統六年,況鍾任期已滿應當升遷,府中百姓二萬餘人,前往巡按御史張文昌處投訴,請求讓況鍾繼續任職。英宗下詔進況鍾食正三品俸祿,仍然留任知府。

次年十二月,況鍾死於任上。蘇州府吏民相聚哭悼,為他立祠致祭。況鍾剛正廉潔,孜孜愛民,在他前後任蘇州知府的都不能像他一樣。

「況鍾傳 況鍾乘傳至府」怎麼翻譯?

3樓:山河

《況鍾傳》是一篇文言文

「況鍾乘傳至府」的意思是:況鍾乘驛站車馬來到蘇州府。

況鍾(2023年-2023年),字伯律,號龍岡,又號如愚,江西靖安人,明朝著名廉官。

初以吏事尚書呂震,奇其才,薦授儀制司主事。遷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稱職,會蘇州等九府缺,皆雄劇地,命部、院臣舉其屬之廉能者補之。

鍾用尚書蹇義、胡濙等薦,擢知蘇州,賜敕以遣之。永樂四年(2023年)任靖安縣禮曹。

十三年,由尚書呂震推薦,任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二十一年升本司郎中。宣德五年(2023年)以尚書蹇義等人推薦任蘇州府知府。

當時蘇州府賦役繁重,很難治理。況鍾為人處事剛正廉潔,不懾於權勢,不畏於**,開始大力整頓吏治,懲治**汙吏。還與江西巡撫周忱合作,減蘇州府稅糧,建造義倉,均徭役,免軍戶,招復流民,興修水利。

後來蘇州人民為其立生祠,譽之為「況青天」。

正統七年(2023年)卒,年六十。著有《況太守集》

文言文況鍾傳的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況鍾,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為尚書呂震屬吏,呂震對他才能感到驚異,推薦授予他儀制司主事之官,後又升為郎中。宣德五年,明宣宗因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稱職,又正逢蘇州等九府缺少知府,這九府都是重要難治之地;於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薦屬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補各府之缺。

況鍾得到尚書蹇義、胡濙等人舉薦,升任蘇州知府,宣宗特踢誥敕而派遣他前往。

蘇州地區賦役繁重,豪強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號稱最難治之地。況鍾乘驛站車馬來到蘇州府。他開始處理事務時,群吏圍立在四周請他寫下判犢。

況鍾裝作不懂,向左右請教詢問,一切按照屬吏們的意圖去辦。群吏大喜,說知府昏暗好欺騙。過了三天,況鍾召叢集吏責問他們道:

「前某件事應該辦,你們阻止我;某件事不該辦,你們強讓我去作,你們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該處死。」當即下令打死幾人,將屬僚中貪贓暴虐庸闇懦弱的全都罷斥,全府上下大為震動,全都奉法行事。況鍾於是蠲免煩荷之徵,定立教民條文,事情有不便於民的,即上書朝廷講明。

清軍御史李立在匈補軍戶時為政暴虐,府同知張徽秉承李立的心思,動輒用酷刑壓制平民改配軍籍。況鐘上疏奏免一百六十人,只役及本人的一千二百四十人。蘇州府屬縣拖欠的賦稅共四年未收齊,總計七百六十餘萬石。

況鍾請求適當改為徵鈔,被戶部部議時否決,但從此後頗有所蠲免和減徵。況鍾又曾上言:「近來奉詔召募百姓租種官民荒田,官田按照民田科則徵收,沒有人種的田地則免除賦稅額。

崑山等縣百姓因為死亡、遷徙、從軍而除掉戶籍的,共三萬三千四百餘戶,所遺留的官田二千九百八十餘頃,應當減去賦稅十四萬九千餘石。其他官田被海水淹沒的,賦稅額卻依然存在,應當都按照詔書的規定辦理。臣所管轄的七縣,共計秋糧二百七十七萬九千多石。

其中民因徵糧僅十五萬三千餘石,而官田徵收稅糧就多達二百六十二萬五千餘石,有的田地一畝徵收達三石之多,輕重不均到這樣程度。洪武、永樂年間,下令給北方各驛站出馬役,前後四百多匹,定期三年發遣回還,如今已經三十餘年了。馬死就要補充,沒有完休之時。

工部徵收三梭闊布八百匹,浙江

十一府只徵百匹,而蘇州一府就徵達七百匹,請求敕令有關機構處理。」宣宗都予以批准。

當時,多次下詔減輕蘇州、松江的重賦。況鍾和巡撫周忱精心計劃,奏免賦稅七十餘萬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況鍾都協助大力辦成。

所積累的濟農倉存粟每年有幾十萬石,用來振濟災荒之外,還用來代交民間雜辦賦役和拖欠的租賦。

況鍾為政,纖悉而且周密,他曾設定兩本簿籍記錄鄉民的善惡,用來進行勸善懲惡;又設立通關勘合簿,防止出納時行奸作偽;設立綱運簿,防止運夫偷盜侵沒;設立館夫簿,防止無理的需求。他興利除害,不遺餘力,鏟鋤豪強,扶植良善,民間將他奉若神明。以前,太監奉使織造採辦和購求花木禽鳥的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動不動便遭他們綁打。

又有衛所將士軍卒,時常欺凌百姓。況鍾到任後,都斂跡不敢再放肆。雖然是上級**和其他省的官吏經過蘇州的,也都從心裡對況鐘有所畏懼。

況鍾雖然出身於刀筆吏,卻重視學校教育,禮敬文人儒士,貧寒之家的讀書人多有受到他幫助的。有個名叫鄒亮的人,獻詩給況鍾,況鍾想要推薦他,有人寫了匿名書信詆譭鄒亮,況鍾說道:「這是想讓我更快地幫鄒亮成名。

」當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鄒亮吏、刑二部司務,後升任御史。當初況鍾為吏員時,吳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員起家,任吏部司務,對況鐘有恩。到這時候況鍾多次請見,對待他禮節非常恭敬,並且讓他的兩個兒子到自己屬下作事,說:

「並非我沒有僕役,這是想借此報答您。」平思忠家素來貧寒,從來不靠舊交情而有所請託。人們稱讚他們兩人都是賢德之人。

況鍾曾遭母喪,府中百姓前往朝廷請求他留任,朝廷為此下詔命他戴孝起復留任。正統六年,況鍾任期已滿應當升遷,府中百姓二萬餘人,前往巡按御史張文昌投訴,請求讓況鍾繼續任職。英宗下詔進況鍾食正三品俸祿,仍然留任知府。

次年十二月,況鍾死於任上。蘇州府吏民相聚哭悼,為他立祠致祭。

況鍾剛正廉潔,孜孜愛民,在他前後任蘇州知府的都不能象他一樣。況鍾死後李從智、朱勝相繼為蘇州知府,也都是奉敕書行事,但是敕書中信用倚靠的程度都趕不上況鍾了。

治駝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渡你爸爸去彼岸 原文 昔有醫人,自媒能治背駝,曰 如弓者 如蝦者 如環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駝,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臥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又踐之。駝者隨直,亦隨死。其子欲訴諸官。醫人曰 我業治駝,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嗚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完,不管百姓死,何異於此醫也哉...

翻譯文言文劉焉傳,文言文翻譯

劉璋能夠閉城 或是加強工勢 修養力量,對待局勢有些預知,尚且與時事能夠預知,但兵器不尖 泛指兵力問題 遭到流放,正所謂的外表虎皮,內心是羊一樣,見到豹子時,就會嚇得不行,唉,感嘆啊。翻譯文言文 爾朱榮傳 請翻譯文言文 譯文 範宣八歲時,在後園中挖菜,不小心弄傷了手指頭,就大哭起來。有別人問他 疼得厲...

密佑傳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我需要原文才能翻譯。文言文翻譯 10 姓王的一位義士,他的名字已經流失 沒有記載 了,是泰州如皋縣 地名 的差役。雖然是差役,但自身注重氣節,行俠仗義。甲申年 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 國家被滅亡以後,同縣的平民許德溥 字元博 不願意剃去頭髮,刺破自己的手臂誓死明志。公府以抗拒法令的罪名將他殺頭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