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物理厲害的進,急,求助!!!物理高手進!!!

時間 2022-10-28 15:00:05

1樓:匿名使用者

密度為:2.7x10^3kg/m^3 過程不想寫

2樓:曉曉

厚壁金屬筒放入水中,靜止時,水面上升了1.4cm.而圓柱形容器底面積是400平方釐米,所以金屬筒 重力g=1000*(0.014*0.04)*10=5.6n

金屬筒裝滿水再放入水中,靜止時,容器底部對它的支援力為3.6n,所以g=浮力+f(支援力)

所以浮力=g-f=2n

又因為浮力=排開水的重力 即f=ρvg 所以v=0.0002立方米g=mg所以m=0.56kg

所以密度為m除以v的商 即28000kg每立方米希望對你有幫助(*^__^*)

急,求助!!!物理高手進!!!

3樓:吳鐸倫

當物距大於2倍焦距(光心到焦點的距離)時,像成在凸透鏡另一端的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此時,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能在光屏上成像的),照相機就用了這個道理;

當物距大於1倍焦距而小於2倍焦距時,像成在凸透鏡另一側的2倍焦距之外,此時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就應用了這個原理;

當物距等於焦距時,不成像。成平行光。

當物距小於焦距時,像和物體在同側,此時成正立方大的虛像。放大鏡就應用了這個原理。

物距大於兩倍焦距時,呈倒立縮小實像

物距小於兩倍焦距大於一倍焦距時,呈倒立放大實像

物距小於一倍焦距時,呈正立放大虛像

同意上面的答案。而且在成實像時,物距越大則像距越小,所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則像距越大,所成的像也越大。當物體由遠處沿主軸逐漸靠近焦點時,像和物之間的距離是先減小後增大。

當物距大於2倍焦距(光心到焦點的距離)時,像成在凸透鏡另一端的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此時,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能在光屏上成像的),照相機就用了這個道理;

當物距大於1倍焦距而小於2倍焦距時,像成在凸透鏡另一側的2倍焦距之外,此時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就應用了這個原理;

當物距等於焦距時,不成像。成平行光。

當物距小於焦距時,像和物體在同側,此時成正立方大的虛像。放大鏡就應用了這個原理。

看看物理書,書上就有

簡便的方法:畫圖

畫一個座標系,縱軸為鏡子,橫軸通過鏡中心

標出鏡子的焦點位置,正半軸做一條平行於橫軸的線,然後將平行線於縱軸的交點和焦點連線

然後你就畫吧,正半軸隨便找個位置在兩平行線之間做垂直線段,交點過原點做一條直線,與剛才那條焦點的斜線相交的點就是線段頂點像的位置

焦點交點說得有點亂哈……

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f2f 2f〉v〉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u=2f v=2f 倒立等大實像

2f>u>f v>2f 倒立 放大實像(投影儀

u2f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u=2f 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f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f2fu=f 不能成像

u>f 同側 正立放大虛像

高中物理書上有呀。

物體在凸透鏡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物體在凸透鏡焦點以內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在二倍焦距之外則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二倍以外,倒小實;

一倍二倍,倒大實;

一倍以內,正大虛;

實則異側,虛則同。

一倍焦距分虛實

兩倍焦距分大小

4樓:

1 存在,因為透鏡成像是通過透鏡實現的,光屏只是把影象顯示在那裡而已,把透鏡拿開,把自己的眼睛放在原來光屏的位置上一樣能看到實像的。

2 能看到,正立放大。光屏接不到,因為是虛像,而且不成在那個方向上。看不到

急!!!!高手進。。。高一物理題。。。

5樓:樑蒙京奇勝

1:t=v/a=9/1.25

x=1/2at平方=1/2*1.25*(9/1.25)平方=32.4

第二問太複雜了,手機打不出來,你可以先算它落地時的速度、在根據所用的時間求出加速度、再乘以質量、再加上重力就是所求的作用力了。

6樓:撒旺有念寒

(1)她起跳前的助跑距離為

32.4m

(2)她對軟墊的作用力大小為

1300n

7樓:匿名使用者

最大速度時加速度一定為0,合力為0,這時系統處於短暫平衡態

8樓:戢琪強平心

我高一當過物理科代表,不過我幫不了你…

9樓:愛你不斷

分析:開始時繩子對q的力小於q重力,q一直加速下降,隨著q下降,繩子的拉力增大,當拉力與q重力相同時,q速最大,之後,拉力大於q重力,q減速,但仍向下運動,直到速度為零;

1.(自己畫個受力圖,q受力平衡)知h=三分之根號三l2.(q加速過程和減速過程對應,具體我記不清了,也可以從能量角度考慮,中間球的勢能減少等於兩邊球的勢能增加之和)所以h=2h=三分之二根號三l

3.(動能定理)根號下[(4-三分之二根號三)gl]

10樓:金星福昊碩

五分太少,題又麻煩…

一道關於速度的物理題~~~~急!!!進進進!!!

11樓:匿名使用者

假設執行時間為t(s) 距離為s(m) 54km/h=15m/s 72km/h=20m/s 則有:

s=15t

s=20(t-5*60)

得:t=1200 (s) s=18000(m)也可以全部換成km和h做單位 答案是一樣

12樓:

假設正常執行時間為ts

則72km/h執行的時間為t+300s

則72=20m/s

則整個路程距離為20*(t-300)

如果按正常速度54km/h執行則

54km/s=15m/s

則正常執行的距離應當為18*t

執行距離都是從甲站到乙站距離相等即為

15*t=20*(t-300)

求出t即為正常執行時間為1200s=20分鐘距離 為15*1200=18000

13樓:迷津問渡

正常執行時間=t分鐘 54km/h=15m/s 72km/h=20m/s

(t-5)*60*20=t*60*15=距離

=>t=20, 距離=18000m=18km

14樓:匿名使用者

設距離為xm,則:

x/54=(x/72)+5

解得x=1080

所以兩地間距離為1.08km

正常執行時間為1.08km/54km=0.5小時~~~

15樓:

設正常時間為x(h)。

54km/h * x=72km/h *(x- 5/60)

則距離為54km/h * x或72km/h *(x- 5/60)

物理高手請進!!!英文的!!!急急!!

16樓:匿名使用者

半徑r=6.50±0.20 cm

質量m=1.85±0.02 kg

相對誤差δr=0.20/6.50=0.031δm=0.02/1.85=0.011

v=4πr^3/3=4*3.14*6.5^3/3=1150 cm^3δv=3δr=0.093

ρ=m/v=1.85/1150*10^-6=1.61*10^3 kg/m^3

δρ=δm+δv=0.104

ρ*δρ=1.61*10^3*0.104=0.17*10^3 kg/m^3

所以:該物體密度為(1.61±0.17)*10^3 kg/m^3.

17樓:淡水魚陽

我幫你譯下,剩下的自己想吧,幾年沒做,都忘記得差不多了:

球體半徑為 (6.50+-0.20)cm,質量為(1.85+-0.02)kg。求kg/m3的密度和誤差。

18樓:材米油鹽and刀

可以用英文解答不?????

一道高一的物理題,是高手的進,很急!!!!!!!!!!!!!!!!

19樓:匿名使用者

瞬時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平均速度(位移與時間的比值)的大小,沒有什麼名字。

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

b選項,就是把時間分為若干「無限小」段,由a選項知,b是對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b饒來饒去說的就是兩種平均速度的表達方式。

平均速率是標量,平均速度是向量,所以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不是同一個物理量,但在單向的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是相等的 ,也就是說一定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兩者才相等

物理高手進啊高一物理難題急

從a到b的整個運動過程中,由於加速度均勻增加,故此運動是非勻變速直線運動,而非勻變速直線運動,不能用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求解,但若能將此運動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等效代替,則此運動就可以求解.因加速度隨通過的距離均勻增加,則此運動中的平均加速度為 a平 a初 a末 2 a a n 1 a n 2 3an a...

物理高手進,物理高手進。

動量比較容易學,只要考慮系統的受力情況,系統在哪一個方向上受到的合力為0,系統在哪一個方向上的動量就守恆,就是系統在該方向上的總動量保持不變。動量守恆,結合動量原理 功能原理 牛頓定律等,就是整個質點動力學。樓主這方面如果感覺沒有基本掌握的話,得趕緊加油補一補。靜電學比起質點動力學,概念一下子抽象了...

物理高手進,物理高手進!!!

在一塊有水霧的玻璃板上做 折射好做 等等水霧液化 就會有水滴下來了 模擬一個與天空相似的條件,逐步改變條件,得到藍色的結果時即可得到原因 這個問題出得好!很有創新思維!我們可以這樣 先畫一個直角座標系阿 開個玩笑 因為陽光通過大氣層後,因為波長不同一共分為赤橙黃綠青藍紫這幾種單色光或複色光,波長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