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鄭人買履》的意思,鄭人買履文言文的意思

時間 2022-12-12 06:40:04

1樓:手機使用者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

「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註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裡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裡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裡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俱。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裡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裡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

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白話文典故:古時鄭國有一個人想買一雙鞋,就在家裡把自己腳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來到了集市上賣鞋的店鋪裡,看好了一雙鞋,正準備買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裡忘了帶來了,就說忘了帶尺寸,回家拿來尺寸再買,所以就往回走。

旁邊的人問他,你給自己買鞋,為啥不直接試試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幹啥?鄭國的那人就說,我寧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適,腳卻不一定準確。後來人們就用「鄭人買履」來形容和譏笑那些不顧客觀實際,搞教條主義的人。

2樓:匿名使用者

鄭國有個想要買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卻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他在集市上選好鞋子後,才想起自己忘了攜帶尺碼,他說:

「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於是返回取尺碼。但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於是就沒買到鞋。

有人問:「為什麼不用你的腳試一試呢?」他說:

「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樓:匿名使用者

無——虛無,沒有,這裡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2、今天我們就要再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鄭人賣履》。 齊讀課題。

鄭人買履文言文的意思

4樓:house蜜糖棗棗

翻譯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

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

「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5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他先把自己腳的長短量了一下,做了一個尺子。可是臨走時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賣鞋的地方。正要買鞋,卻發現尺子忘在家裡了,就對賣鞋的人說:"我把鞋的尺碼忘在家裡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來再買。"說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裡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張張地跑到集市。這時,天色已晚,集市已經散了。他白白地跑了兩趟,卻沒有買到鞋子。

別人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這個買鞋的鄭國人卻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腳。"

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不顧客觀實際而墨守成規的人,常常會做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6樓:匿名使用者

5.度(duó):測量。

6.而:連詞,表示承接。

7.置:放置,擱在。

8.之:代詞,代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攜帶。

14.已:已經。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於是,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碼。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罷:集市散了。

22.遂:於是。

23.曰:說。

24.寧(nìng):寧可。

25.無:不。

26.自信:相信自己。

7樓:使用者

有一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他拿到了鞋子,才說:

「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賣鞋的也走了,他最終沒買到鞋。

有人問:「你為何不用腳試試呢?」 他說:

「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8樓:匿名使用者

有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寸,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擱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準備去集市時,忘了拿量好的尺寸。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

「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尺寸。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打烊了,最終他沒買到鞋,悻悻而歸。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腳試呢?」 他)說:

「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9樓:卜卜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

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於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後對他說:

「為什麼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10樓:匿名使用者

目錄• 【發音。

】• 釋義】

• 【出處】

• 【示例】

• 【用 法】

• 【近義詞】

• 【反義詞】

• 【燈 謎】

11樓:為允瘋狂

鄭國有一個人想買鞋:先量了自己腳的尺碼,將尺碼放在坐位上,等到去了集市,才知道忘了拿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就說「我忘了拿尺碼」。

回去拿尺碼,回來,集市散了,於是買不到鞋。有人說:「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呢?

」他說:「寧可相信量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12樓:紫竹星萍

且:將要 置:這裡指購買的意思 履:鞋 持:拿 度:尺碼。

反:同"返" 回去 之:指量好的尺碼 市:集市。

除了者字,都告訴你了。

鄭人買履寓意

13樓:留下一片林

寓意諷刺了那些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墨守成規、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的人。還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即「試之以足」),學會變通,不要教條主義(即「寧信度,無自信也」)的道理。

14樓:勤奮的

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死守教條,要注重客觀現實的事實,為人處事要從實際出發。

15樓:乄鞡

我們遇事要學會靈活變通,不要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以至於作繭自縛。

16樓:_你說的永遠丶

鄭人買履,既是一個成語,又是一個典故,更是一寓言,說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訴人們,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17樓:匿名使用者

鄭人買履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固執己見,要實事求是。

18樓:青州君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對待事物要注重實際,不要墨守成規。

19樓:毛豆2咪樂貓

它告訴人們,遇事要會靈活變通,不要照本宣科。

20樓:師枋春

來做事動力不從心

鄭人買履刻舟求劍和幼時記趣文言文每個字的解釋

鄭 鄭國 人 人買 買 履 鞋子 刻 雕刻 舟 船求 取 劍 劍幼 幼兒,幼小 時 時候 記 記錄 趣 有趣的事 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在家裡量了自己的腳,把尺碼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時候,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才發現自己忘了帶尺寸了 就說 我忘記帶尺碼了。返回家去取尺...

一些文言文題,文言文題的意思

右溪記 唐 元結。原文 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 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 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

古文言文日的意思,曰文言文是什麼意思

曰文言文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是不是這一首古文。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日之與鍾 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