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御棗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乙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鎮蘆拆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
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乙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併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乙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譁碧愛國主義感情。
時隔70年,當二次大戰中德國侵略者的鐵蹄再次踐踏美麗的法國領土時,面對似曾相識的景象,人們不能不感慨歷史的輪迴以及戰爭的無情。
《最後一課》課文的主要內容
2樓:清念景辰
1、《最後一課》主要內容: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乙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小弗郎士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2、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
年被胡適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乙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為都德的代名詞,作為「愛國主義」的符號,融入近代中國人百年的情感之中!
最後一課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樓:清念景辰
1、《最後一課》主要內容: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乙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小弗郎士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2、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
年被胡適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乙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最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為都德的代名詞,作為「愛國主義」的符號,融入近代中國人百年的情感之中!
最後一課的寫作背景
4樓:假面
《最後一課》寫作背景: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
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乙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這最後一課雖然短暫,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阿爾薩斯人的悲痛的心情。
5樓:網友
1870到1871,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爆發戰爭,法國戰敗,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格林。
6樓:網友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
7樓:手機使用者
就是上面那個!最好的。不過怪怪的。
最後一課鄭振鐸閱讀答案,最後一課 鄭振鐸寫作背景
粉色九月天 1.誰都明白這 最後一課 的意義 這句話說的 最後一課 的意義 是什麼?答 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大地前的最後一課,是中國師生能享受自己作為中國國民權力和義務的最後一課。2.在 最後一課 上,我 有哪些不同於往常的表情?為什麼會有這種表情?答 堅毅的決心,沉著,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的緊張...
《最後一課》作者,最後一課的作者簡介
都德 1840 1897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法國南方一個破落的絲綢商人家庭,迫於窮困,十五歲起就獨自謀生。先在一所小學校裡擔任學生自修輔導員。後來到巴黎,從事文藝創作,過著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發表了短篇 集 磨坊文札 才引起人們注意。1868年,長篇 小東西 出版,獲得...
最後一課閱讀答案,最後一課 閱讀答案
落花生華 1 這 最後一課 發生的地點是 城市名 給我們作了提示。2 在這 最後一課 上,我 的心情是怎樣的?試用文中的詞語概括並說說原因。3 12月8日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個什麼決定?用原文內容 4 劃線的句子是 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 5 文中寫學生們對課桌等的依戀,寫學生在宣佈下課時的 沒有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