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曾開創清新質樸文風初唐四傑都有誰

時間 2025-06-04 09:20:21

1樓:第餓死鬼

初唐四傑,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四傑齊名,原並非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後遂主要用以評其詩。杜甫《戲為六絕句》有「王楊盧駱當時體」句,一般即認為指他們的詩歌而言;但也有認為指文,如清代宗廷輔《古今論詩絕句》謂「此首論四六」;或認為兼指詩文,如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論此首時,舉賦、檄、詩等為例。

四傑名次,亦記載不一。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說,唐開國後「復有王楊盧駱」,並以此次序論列諸人,為現所知最早的材料。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稱:

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洞鏈則以駱為首。杜甫詩句「王楊盧駱當時體」,一本作「楊王納局孫盧駱」;《舊唐書·裴行儉傳》亦以楊王盧駱為序。

四傑的詩文雖未脫齊梁以來綺麗餘習,但已初步扭轉文學風氣。王勃明確反對當時「上官體」,「思革其弊」,得到盧照鄰等人的支援(楊炯《王勃集序》)。他們的詩歌扭轉了唐朝以前萎靡浮華的宮廷詩歌風氣,使詩歌題材從亭臺樓閣、風花雪月的狹小鄰域擴充套件到江河山川、邊塞江漠的遼闊空間,賦予詩以新的生命力。

盧、駱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楊的五言律絕開始規範化,音調鏗鏘。駢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陸時雍《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臘鄭易,子安其最傑乎?

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四傑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傑出人物。

2樓: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諸人皆曾入蜀。北京人盧照鄰將其短短五十載生命中將近四分之一的時光留給遠離故土的巴蜀。河東望族王家的年輕後生王勃則因友拆為一篇鬥雞檄文惹怒高宗,被驅逐入蜀,所到之處受團彎盡熱忱款待。

儘管政治失意、歲月蹉跎,縱遊巴蜀、放曠詩酒的蜀中生活給了「四傑」們迥異於中原或者關中的生活體驗,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遊歷蜀中之後的初唐四傑將巴蜀的慷慨饋贈淋漓盡致地發揮在詩歌中,一塌告悶掃初唐詩壇靡頹浮豔之風,開創出清新而質樸的文風。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出身望族,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小時候很聰慧,從小就能寫詩作賦,世人目為神童。

初唐四傑是誰,初唐四傑分別是誰,他們有什麼代表作

古詩文網 一 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二 初唐介紹 初唐詩歌承樑陳宮體而來,上官儀 沈佺期 宋之問等人都是文學侍從之臣。但是他們精研聲律,探索出五七言新體詩聯間粘綴合律的規律,促成了近體律詩的定型,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始衝破綺靡詩風牢籠的,是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

像初唐四傑 李杜 小李杜 詩聖 四嶽之類的稱謂

唐宋八大家啊 詩鬼 書法四大家等。唐宋八大家?宋四家。你是說這種麼 詩仙 李 白 詩聖 杜 甫 詩佛 王 維 詩鬼 李 賀。詩豪 劉禹錫 詩教 儒家的關於文學作用的一種見解 詩史 指杜詩 什麼意思啊?問題問不不知道 什麼啊。唐代詩人中小李杜指的是 小李杜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和杜牧的合稱。拓展 小李杜 指...

初唐四傑的名詞解釋怎麼寫呀 謝謝

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指的是王勃 駱賓王 楊炯 盧照鄰這四個人,他們都是初唐中後期很有才華的詩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時代就獲得 四傑 的美譽。在唐詩史上,他們是勇於改革齊樑浮豔詩風的先驅。唐太宗喜歡宮體詩,寫的詩也多為風花雪月之作,有很明顯的齊樑宮體詩的痕跡。大臣上官儀也秉承陳隋的遺風,其作風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