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是幾年級的課文?
1樓:生活對對碰
《伯牙絕弦》是六年級上冊課文。《伯牙絕弦》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評價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
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
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伯牙絕弦出自哪部文言文?
2樓:教育細細說
原文: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譯文: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萬分,拉斷了琴絃,把琴摔破,併發誓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為這個世上沒有值得再為之彈琴的人了。
出處:《列子·湯問》
全文: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
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譯文:伯牙在彈琴,鍾子期聽他彈。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鍾子期(彷彿就看到了高山)說:
彈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會兒,伯牙又彈奏到意在描繪流水的樂曲,鍾子期(彷彿就看到了江河)又說:
彈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蕩蕩的江河!」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萬分,拉斷了琴絃,把琴摔破,併發誓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為這個世上沒有值得再為之彈琴的人了。不僅僅是彈琴這樣,對人才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雖有能人,而不能以禮相待,為什麼要求人才對你盡忠呢?就好像不善於駕駛車馬,好馬也不能發揮日行千里的才能。
文言文啟蒙讀本24 78答案,文言文啟蒙讀本的答案雞感恩
天邪之逆 24院子裡有棵樹,樹上有一個鳥巢,鳥鵲在朝中餵養兩個孩子,每天自己在那裡呱呱地叫。後來遇到狂風,樹折了,巢毀了,兩個小鳥掉在地上。一個小孩看見了,不禁歡喜,把小鳥抱了回去,每天早晚餵養它們,非常喜歡它們,等他們漸漸長大才能飛走。一隻貓過來襲擊,叼走了小鳥,孩子立刻去追貓,未趕上,頓時停下來...
關於文言文啟蒙讀本的翻譯,文言文啟蒙讀本的全部翻譯
歐陽詢觀古碑 原文 歐陽詢觀古碑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譯文 唐代歐陽詢,有一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後離開。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
文言文啟蒙讀本120 140翻譯
飄零zhi櫻花 49.鳥與人 我以前bai小時候居住在du書房,前面有一片zhi柏林,滿院子都是dao雜花叢內樹,有許多鳥都做窩在上容面,母親不愛殺生,告誡兒童何婢僕不能捕捉鳥鵲,幾年之間鳥鵲都在樹枝上做窩,雛可以俯視何窺探。還有四五百隻桐花凰,棲息在這裡。這種鳥十里之內非常難見到,能在這裡棲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