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劉學長
判斷句是文言文句式中一種常見的句式。在古漢語中,用名哪態詞或名詞性短語判緩歲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做判斷句(現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是」來表判斷)。在古代漢語中,「是」更多的是做代詞用,絕大部分情況下古漢語往往藉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
我們一般人對於它的初步學習都是在初高中階段完成的。判斷句存在的形式雖然多樣,但是掌握了它的規律學起來也不難。
常見的判斷句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用「者」「也」表示判斷。
1).主語後用「者」表示停頓,謂語後用「也」表判斷,這就是「……者……也」式。這種句式是文言文判斷句的典型形式。例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
2).「也」句式。例如:夫戰,勇氣也。(初中《曹劌論戰》)
3).「者也」句式。例如:蓮,花之君子者也……(初中《愛蓮說》)
4).「者……」句式。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夫……(高中《遊褒禪山記》)
2.名詞修飾名詞,直接表示判斷。例如:秦,虎狼之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用動詞「為」表示判斷,「…為……」句式。例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高中《鴻門宴》)
4.用副詞「乃」「則」等加強語氣表示判斷。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初中《陳涉世家》)此則岳陽掘睜樓之大觀也。(初中《岳陽樓記》)
5.用動詞「是」直接表判斷。先秦時代文言文中「是」很少做判斷詞用,漢代以後才逐漸被當作判斷詞使用。例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初中《桃花源記》)
6.用副詞「非」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高中《過秦論》)
從基礎文言文學習的角度大概就是這麼多,想要進一步深入**古代漢語當然還要進行更加縝密的學習。況且判斷句只是文言文句式中的乙個門類,其它常見的文言文句式還有諸如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以及某些固定句式等等。
綜合起來說,文言文就像古人留給我們的加密的寶藏,要想得到它恐怕需要花上點功夫動上點腦筋。
古文如何判斷句式,如何判斷文言文句式
這個問題幾句話說不清楚。恰好,最近我整理了一份材料,專門講古文句式的,但願對你有用。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下邊我們舉例加以說明 一 判斷句 一 採用 者,也 的方式 1 者,也 廉頗者,趙之良...
山市古文中的判斷句 詞類活用 通假字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倒裝句有哪些 快的啊
花葉萬年青 原文奐 hu n 山山市,邑 y 八景之一也,然數 sh 年恆 h ng 不一見。孫公子禹 y 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 m ng 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 ch n 院。無何,見宮殿 di n 數十所,碧瓦飛甍 m ng 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 yu n 睥 p 睨 ...
有哪些寫蘭的古文,描寫“蘭”的詩句有哪些?
小太陽 卜運算元 蘭 宋代 曹組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芄蘭 先秦 佚名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詠秋蘭 明代 靜諾 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