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坦克發展史,坦克的發展史

時間 2021-07-14 13:53:56

1樓:海上風電踐行者

1、我們繳獲了日本、美國的早期坦克410輛,

2、50--55年引進了前蘇聯的五十五個坦克、自行火炮團的裝備,主要是t-34坦克和mpt-76自行火炮。

3、56年引進了前蘇聯t-54a坦克生產線,仿造了我們的59坦克。

4、2023年,開始進行新坦克的方案論證,2023年,有關工廠試製出了第一輛樣車;在2023年初爆發的中蘇邊境衝突中,我軍繳獲了一輛蘇制t-62坦克(現陳列於北京軍事博物館)。2023年8月,繳獲的蘇制坦克被送到北京後,科研人員立即對其進行了全面解剖分析,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相關技術。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及時將掌握的新技術應用到新坦克的設計上,對新坦克的設計進行了11項重大改進。

造出了69式中型坦克。

5、而後我們開始對59、69進行了改造。造出了59改,59d、69b、69c(定型為79)。

6、八十年代後,我們開始自行設計製造88、88b、88c(定型為96)等二代坦克。

7、九十年代後,我們開始自行設計製造第三代坦克,99年三代坦克參加國慶閱兵,被定型為99坦克。

2樓:以水為刃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根據蘇聯t-54a仿製的中型坦克,2023年12月生產出第1輛,目前還有大批服役,也是我國自主生產的第一款坦克,附上經典圖:

接下來是62式輕型坦克,於2023年研製,2023年設計定型,2023年投產並裝備使用,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代輕型坦克。

63式水陸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水陸坦克,2023年開始研製,2023年設計定型,2023年裝備部隊。

後來我們和蘇聯關係變差,蘇聯坦克嚴重威脅我國北方安全,我國開始研發6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在59式中型坦克基礎上發展研製的中型坦克,1965開始研製,2023年3月設計定型。由於研製時間太長,69式定型後效能已不算先進,因此僅少量裝備部隊。

後來我們和西方國家有一段蜜月似得關係,當時引進不少技術,例如鼎鼎有名的黑鷹***,這個時候坦克也引進不少技術,79式中型坦克就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在69-2式中型坦克基礎發展研製的中型坦克,是改革開放後引進西方國家先進技術改進國產坦克的首次嘗試。備註:80式主戰坦克部分技術也是來自於此。

接下來就是85型主戰坦克(外貿)是北方工業公司以80-ⅱ式主戰坦克為基礎改進而成的推出的一種新型主戰坦克。備註:這款坦克我們自己沒有裝配。

80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繼59式、69式坦克以後的第二代新型主戰坦克,2023年開始研製,2023年設計定型,2023年裝備部隊,正式命名為88式主戰坦克。

海灣戰爭後,我們意識到現役坦克和西方主戰坦克有較大差距,於是研發了96式主戰坦克,96式主戰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新型主戰坦克,2023年國慶閱兵中公開亮相。備註:96坦克是我國第一款準三代坦克

99式主戰坦克是我軍新型主戰坦克,是我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   99式主戰坦克戰鬥全重51噸,車長7.6米,寬3.

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時。

裝有一門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炮彈基數40發),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99式坦克的研發成功標誌著我國進入一流坦克國家,99式坦克可以和德國豹式坦克美國艾布拉姆斯相比。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坦克發展史,是走了,繳獲、引進、仿造、改造、自行設計生產的道路。

1、我們繳獲了日本、美國的早期坦克410輛,

2、50--55年引進了前蘇聯的五十五個坦克、自行火炮團的裝備,主要是t-34坦克和mpt-76自行火炮。

3、56年引進了前蘇聯t-54a坦克生產線,仿造了我們的59坦克。

4、2023年,開始進行新坦克的方案論證,2023年,有關工廠試製出了第一輛樣車;在2023年初爆發的中蘇邊境衝突中,我軍繳獲了一輛蘇制t-62坦克(現陳列於北京軍事博物館)。2023年8月,繳獲的蘇制坦克被送到北京後,科研人員立即對其進行了全面解剖分析,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相關技術。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及時將掌握的新技術應用到新坦克的設計上,對新坦克的設計進行了11項重大改進。

造出了69式中型坦克。

5、而後我們開始對59、69進行了改造。造出了59改,59d、69b、69c(定型為79)。

6、八十年代後,我們開始自行設計製造88、88b、88c(定型為96)等二代坦克。

7、九十年代後,我們開始自行設計製造第三代坦克,99年三代坦克參加國慶閱兵,被定型為99坦克。

4樓:張力老師

59式中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根據蘇聯t-54a仿製的中型坦克,2023年12月生產出第1輛,2023年9月首批33輛裝備部隊。

59式中型坦克車長9米,寬3.27米,高2.4米,戰鬥全重36噸,乘員4人。

最大公路速度50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40千米。**為1門100毫米線膛炮,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12.

7毫米高射機槍。

在該坦克的基礎上先後發展了59-1式、59-2式、59-2a式和59d型坦克以及73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

62式輕型坦克

62式輕型坦克於2023年研製,2023年設計定型,2023年投產並裝備使用,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代輕型坦克。

62式輕型坦克主要用於南方丘陵山地的裝甲師團,遂行偵察、迂迴、同敵方輕型裝甲車輛作戰等主要主要任務,具有良好的機動效能、一定的火力和防護能力。

該坦克的改進型為62-1式輕型坦克,變型車有79式輕型坦克搶救車和82式軍用快速推土機

6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在59式中型坦克基礎上發展研製的中型坦克,1965開始研製,2023年3月設計定型。由於研製時間太長,69式定型後效能已不算先進,因此僅少量裝備部隊。

2023年,北方公司在69式基礎上發展研製出69-2式中型坦克,2023年裝備部隊。69-2式坦克車長8.66米,寬3.

31米,高2.46米,戰鬥全重36.7噸,乘員4人。

最大公路速度50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40千米。**:1門100毫米線膛炮,2挺7.

62毫米並列機槍,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

79式中型坦克

7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在69-2式中型坦克基礎發展研製的中型坦克,是改革開放後引進西方國家先進技術改進國產坦克的首次嘗試。

79式中型坦克車長9.22米,寬3.27米,高2.

40米,戰鬥全重37噸,乘員4人。最大公路速度50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30千米。**:

1門105毫米線膛炮,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

79式坦克的研製成功,使中國的坦克技術前進了一大步,為後續更先進的主戰坦克的研製打下了良好基礎。79式坦克還有一種發展型,稱為79-ii式2023年試製成1臺樣車,供研究之用。

88式主戰坦克

80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繼59式、69式坦克以後的第二代新型主戰坦克,2023年開始研製,2023年設計定型,2023年裝備部隊,正式命名為88式主戰坦克。其改型有88a、88b,以及外貿型85-2ap、90、90-2式等。

88式主戰坦克車長9.32米,寬3.37米,高2.

29米,戰鬥全重38噸,乘員4人。最大公路速度57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500千米。**:

1門105毫米線膛炮,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

96式主戰坦克

96式主戰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新型主戰坦克,2023年國慶閱兵中公開亮相。

該型坦克車長11米,寬3.4米,高2米,戰鬥全重48噸,乘員3人。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400千米。

**:1門125毫米滑膛炮,1挺7.62毫米同軸機槍,1挺12.

7毫米高射機槍。

99式主戰坦克

99式主戰坦克是我軍新型主戰坦克,是我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

99式主戰坦克戰鬥全重51噸,車長7.6米,寬3.5米,高2.

37米。最大公路速度70千米/小時。裝有一門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炮彈基數40發),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

輔助**為12.7毫米高射機槍一挺(備彈500發),7.62毫米並列機槍一挺(備彈2500發);。

63式水陸坦克

63式水陸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水陸坦克,2023年開始研製,2023年設計定型,2023年裝備部隊。

63式水陸坦克車長8.437米,寬3.2米,高2.

52米,戰鬥全重18.7噸,乘員4人。最大公路速度64千米/小時,最大水上速度12千米/小時,最大公路行程370千米,最大水上行程120千米,能抗2級風3級浪。

**為1門85毫米/線膛炮,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

63a式水陸坦克

63a式水陸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90年代在63式水陸坦克基礎上發展研製新型水陸坦克。

該型坦克換裝了大功率發動機和105毫米線膛炮,戰鬥全重有所增加,乘員仍為4人。水上最大航速達每小時14千米以上,能抗5級風4級浪。

坦克的發展史 5

5樓:永遠的曼巴

早期有的由兩套發動機變速箱組分別驅動兩條履帶,早期坦克結構形式多樣,低初速火炮和數挺機槍,或僅裝機槍。坦克轉向,有的靠離合器和制動器系統,有的靠與兩條履帶分別聯動的輔助變速箱或電動機,靠變換兩履帶速比轉向。

坦克戰鬥全重7~28噸,一個人嘲笑坦克像個大水箱(tank),誰想到這個名稱便以此傳來了。

2023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能裝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

「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功率比重量2.6~4.

8千瓦/噸,最大行程35~64千米,裝甲厚度5~30毫米。配備機槍及小口徑火炮,多進行追擊及長距離偵察任務,但裝甲較步兵坦克弱得多。

中期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坦克戰術與技術發展思想的探索和實驗時期,各國研製裝備了多種型別的坦克。輕型、超輕型坦克曾盛行一時,在結構上還出現了能用履帶和車輪互換行駛的輪胎—履帶式輕型坦克、水陸兩用超輕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令盟軍坦克無法招架。

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德軍的魏特曼上尉駕駛虎式坦克擊毀了英軍25輛坦克、14輛半履帶車和14輛布倫通用載具。一般對目標進行直接瞄準和射擊。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越野性較差、突擊作戰能力弱,僅用於伴隨坦克作戰,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而且需要較大的車體保持內部良好的分隔,減少車員因燃油或彈藥被火災殉爆的機會。坦克經受了各種複雜條件下的戰鬥考驗,虎式坦克的威力可見一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的安裝了鐳射測距儀和機電模擬式彈道計算機。交戰雙方生產了約30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戰初期法西斯德國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並且實施閃擊戰。

在北非戰場、諾曼底戰役以及遠東戰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參戰。而在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出動了2,928輛坦克,蘇軍更是出動了5,128輛坦克投入戰鬥,與坦克作戰,已成為坦克的首要任務。

現代20世紀70年代以來,現代光學、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成就,日益廣泛地應用於坦克的設計和製造,使坦克的總體效能有了顯著提高,更加適應現代戰爭要求。這些坦克仍優先增強火力,同時較均衡地提高越野和防護效能。

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主戰坦克,其火力效能和越野效能和防護效能雖有顯著提高,但重量和車寬已接近鐵路運輸和橋樑承載的允許極限,且受地形條件限制大,使之對工程、技術、後勤保障的依賴性增大。由於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結構日趨複雜,成本和保障費用也大幅度提高。

為了更好地發揮坦克的戰鬥效能,降低成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些區域性戰爭大量使用坦克的戰例和許多國家的軍事演習表明,坦克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現在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研製的,這些坦克的戰鬥全重一般為40—60噸,越野速度35—55公里每小時,發動機功率427~610千瓦,單位功率9~15.4千瓦/噸,最大速度48~72千米/時,最大行程300~600千米,載有3—4名乘員。

坦克的主要**是一門105—155毫米口徑加農炮,直射距離一般在1800—2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鐘7—10發,彈藥基數為42—65發。

醫學發展史,醫學發展史

戒為良藥 西醫發展概述 關於現今國人所說的西醫學,它的完整名稱是 近代和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 它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是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的學者在摒棄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之後發展出來的。由於它起源於西方國家,因此我們習慣的稱為西醫。在過去的中國被稱為新醫,與舊醫 中醫 相對立。文藝復興以後,西方醫學...

水稻的發展史,水稻的發展史

冰雨人生 水稻歷史資料 中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在 管子 陸賈新語 等古籍中,均有約在公元前27世紀的神農時代播種 五穀 的記載,稻被列為五穀之一。史記 夏本紀 關於 禹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 的記載,表明公元前21世紀,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和自然作鬥爭,疏治 九河 利用 卑溼 地帶發展水稻。距今約42...

中國空軍發展史,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簡略

斯坦福人工智慧筆記 中國空軍70年發展的風雨歷程,現成為亞洲最大 世界第三大空軍!中國空軍的發展史 簡略 空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主要任務是擔負國土防空,支援陸 海軍作戰,對敵後方實施空襲,進行空運和航空偵察。空軍實行空防合一的體制,由航空兵 地空導彈兵 高射炮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