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橋的發展史,橋的 發展史

時間 2023-04-17 01:21:03

1樓:漢匠文化

我國的橋樑,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以西周、春秋為主,包括此前的歷史時代,這是古代橋樑的創始時期。

此時的橋樑除原始的獨木橋和汀步橋外,主要有梁橋和浮橋兩種形式。

第二階段。以秦、漢為主,包括戰國和三國,是古代橋樑的建立發展時期。

這時不僅發明了人造建築材料的磚,而且還創造了以磚石結構體系為主題的拱券結構,從而為後來拱橋的出現創造了先決條件。

石樑石拱橋的大發展,不僅減少了維修費用、延長了橋的使用時間,還提高了結構理論和施工技術的科學水平。

因此,秦漢建築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術的出現,實際上是橋樑建築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故從一些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約莫在東漢時,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大基本橋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階段。以唐宋為主,兩晉、南北朝和隋、五代為輔的時期,這是古代橋樑發展的鼎盛時期。

這時創造出許多舉世矚目的橋樑,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創的敞肩式石拱橋--趙州橋,北宋廢卒發明的疊梁式木拱橋--虹橋,北宋建立的用筏形基礎、植蠣固墩的泉州萬安橋,南宋的石樑橋與開合式浮橋相結合的廣東潮州的湘子橋等。

這些橋在世界橋樑史上都享有盛譽。

第四階段。為元、明、清三朝,這是橋樑發展的飽和期,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創造和技術突破。

這時的主要成就是對一些古橋進行了修繕和改造,並留下了許多修建橋樑的施工說明文獻,為後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資料。

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萬年橋、貴州的盤江橋等艱鉅工程。

同時,在川滇地區興建了不少索橋,索橋建造技術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2023年,隨著我國第一條鐵路的通車,迎來了我國橋樑史上的又一次技術大革命。

橋的由來

2樓:泡泡的可可

人類在原始時代,跨越水道和峽谷,是利用自然倒下來的樹木,自然形成的石樑或石拱,溪澗突出的石塊,谷岸生長的藤蘿等。人類有目的地伐木為橋或堆石、架石為橋始於何時,已難以考證。古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19世紀)就建造了多跨的木橋。

據史料記載,中國在周代(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建有梁橋和木浮橋,如公元前2023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橋。,橋長達183米。

古羅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臺伯河的木橋,在公元前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峽的浮船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公元前4世紀時建起挑出石拱橋(拱腹為臺階式)。古代橋樑在17世紀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並按建橋材料把橋分為石橋和木橋。

橋的發展史

橋的 發展史

有關橋的歷史

醫學發展史,醫學發展史

戒為良藥 西醫發展概述 關於現今國人所說的西醫學,它的完整名稱是 近代和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 它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是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的學者在摒棄古代西方國家的醫學之後發展出來的。由於它起源於西方國家,因此我們習慣的稱為西醫。在過去的中國被稱為新醫,與舊醫 中醫 相對立。文藝復興以後,西方醫學...

水稻的發展史,水稻的發展史

冰雨人生 水稻歷史資料 中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在 管子 陸賈新語 等古籍中,均有約在公元前27世紀的神農時代播種 五穀 的記載,稻被列為五穀之一。史記 夏本紀 關於 禹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 的記載,表明公元前21世紀,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和自然作鬥爭,疏治 九河 利用 卑溼 地帶發展水稻。距今約42...

中國坦克發展史,坦克的發展史

海上風電踐行者 1 我們繳獲了日本 美國的早期坦克410輛,2 50 55年引進了前蘇聯的五十五個坦克 自行火炮團的裝備,主要是t 34坦克和mpt 76自行火炮。3 56年引進了前蘇聯t 54a坦克生產線,仿造了我們的59坦克。4 1963年,開始進行新坦克的方案論證,1966年,有關工廠試製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