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無名的旅遊玩樂
蘇頌。蘇頌所研製的水運儀象凱帆臺是一座高12公尺,寬7公尺,像三層樓房一樣的巨型天文儀器滾虛。蘇頌在說明中說:
兼採諸家之說,備存儀象之器,共置一臺中。臺有二隔,置渾儀於上,而渾象置於下,樞機輪軸隱於中,鐘鼓時刻司辰運於輪上,以水激輪,輪轉而儀象皆動。」
水運儀象臺的上層是觀測天體的渾儀,中層是演示天象的渾象,下層是使渾儀、渾象隨天體運動而報時的機械裝大孫燃置。它兼有觀測天體執行,演示天象變化,以及隨天象推移而有木人自動敲鐘、擊鼓、搖鈴,準確報時的三種功用。
2樓:楊九華
北宋天文學家蘇頌。
水運儀象臺是誰發明的 水運儀象臺是誰發明的呢
3樓:亞浩科技
1、水運儀象臺是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等人發明製造的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陵歷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
2、標誌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高峰,被譽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鐘。
3、宋元祐元年(西元1086年)開始設計,到元祐七旁汪塌年全部完成。它是中國古代的卓越創造。其中的擒縱器是鐘錶的關鍵運圓部件。
因此,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等人認為水運儀象臺「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水運儀象臺是誰發明的
4樓:元寶社會說
水運儀象臺是北宋天文學家蘇團戚頌發明的。
水運儀象臺是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水慶或瞎運儀象臺是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等人發明製造的,水運儀象臺的發明標誌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高峰,被譽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鐘。
水運儀象臺整座儀器高約12公尺,寬約7公尺,是一座上狹下廣、呈正方臺形的木結構建築。其中渾儀等為銅製。全臺共分三隔。
下隔包括報時裝置和全臺的動力機構等。中隔是間密室,放置渾象。上隔是個板屋,中放渾儀。
水運儀象臺的歷史意義
水運儀象臺是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水運儀象臺是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等人發明製造的,水運儀象臺的發明標誌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譽空的高峰,被譽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鐘。
水運儀象臺於宋元祐元年(西元1086年)開始設計,到元祐七年全部完成。它是中國古代的卓越創造。其中的擒縱器是鐘錶的關鍵部件。
因此,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等人認為水運儀象臺「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誰發明的?
5樓:瑾瑜
蘇頌。水運儀象臺是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等人發明製造的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
宋元祐元年(西元1086年)開始設計,到元祐七年全部完成。它是中國古代的卓越創造。其中的擒縱器是鐘錶的關鍵部件。
因此,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等人認為水運儀象臺「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根據《新儀象法要》記載,水運儀象臺是一座底為正方形、下寬上窄略有收分的木結構建築,高大約有十二公尺,底寬大約有七公尺,共分為三大層。
上層是乙個露天的平臺,設有渾儀一座,用龍柱支援,下面有水槽以定水平。渾儀上面覆蓋有遮蔽日曬雨淋的木板屋頂,為了便於觀測,屋頂可以隨意開閉,構思比較巧妙。露臺到儀象臺的臺基有七公尺多高。
中層是一間沒有窗戶的「密室」,裡面放置渾象。天球的一半隱沒在「地平」之下,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面,靠機輪帶動旋轉,一晝夜轉動一圈,真實地再現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的變化。下層包括報時裝置和全臺的動力機構等。
設有向南開啟的大門,門裡裝置有五層木閣,木閣後面是機械傳動系統。
6樓:網友
水運儀象臺是北宋時期的蘇頌、韓公廉等人發明的。
水運儀象臺的簡介。
水運儀象臺是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標誌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高峰。水運儀象臺是十一世紀末我國傑出的天文儀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國際上對水運儀象臺的設計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水運儀象臺為了觀測上的方便,設計了活動的屋頂,這是今天天文臺活動圓頂的祖先;渾象一晝夜自轉一圈。
從水運儀象臺可以反映出中國古代力學知識的應用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7樓:拍著翅膀的
206_宋朝發明了世界最早的水運儀象臺,集天文計時報時為一體。
宋朝水運儀象臺的主要結構是什麼?
8樓:漫閱科技
宋代所製造的這座水運儀象臺,是北宋天文學家蘇頌組織韓公廉等人,於西元1088年到1090年在開封建造的。它高約12公尺,寬7公尺,分作3層。上層放渾儀,用來觀測日月星辰的位置。
為了觀測方便,上面覆蓋了9塊活動屋板,它的作用和現代天文臺可以開合的球形臺頂相同。中層放渾象儀,它是乙個球體,在球面佈列天體的星宿位置;有機械裝置能使渾象儀由東向西轉動,和天體的視運動一致,使得球面星座位置和天象相吻合。下層設木閣,又分成5層。
每層有門,到一定時刻,門中有木人出來敲點報時。木閣後面裝置漏壺和機械系統,漏壺引水公升降,轉動機輪,使整個儀器按部就班地動作起來,巧妙至極,令今人也感嘆不已。
這座利用水力運轉的儀象臺,它的動力裝置相當於現代望遠鏡上的時鐘機械,它可以使在天空中移動的恆星保持在視野中。它是遠早於歐洲同類裝置的一項發明。在歐洲,英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胡克在西元1670年才第一次建議製造自動調整的鐘機轉動望遠鏡,這個建議直到望遠鏡的焦距逐漸縮短,可以採用準確的赤道裝置的時候才有實用價值。
北宋製造的水運儀象臺
9樓:龍源期刊網
水運儀卜野象臺,建成於西元1092年,即北宋哲宗元_七年。
據史料記載,它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用以天文觀測的渾儀,演示天體執行的渾象,用天體執行校準的機械鐘錶。
三種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共同用水力驅動。
宰相蘇頌在督造工程的同時,還編纂了一本人類歷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機械圖紙《新儀象法要》這套工程資料,並幸運地留傳至今。
這成為了我們今天進行復原研究的最可靠的資料。
水運儀象臺,原品高度12公尺,底邊7公尺。
一層機械鐘部分的天衡與樞輪吵弊滾部分,被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稱為「人類機械最早的擒縱器結構,現代鐘錶的鼻祖」。
它二層的渾象系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臺有圖紙傳世的天象儀。
它可以進行人造模擬星空的演示。
在水力的驅動下,三層渾天儀中間的窺管可以跟蹤天體的執行。
這是當代自動化天文望遠鏡跟蹤系統——赤道儀的雛形。
此外,還有它的活動屋頂,設計上頗有現代天文臺的意味。
宰相蘇頌在督造工程的同時,還編纂了一本人類歷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機械圖紙《新儀象法要》這套工程資料,並幸運地留傳至今。
這成為了我們今天進行復原研究的最可靠的資料。
水運儀象臺,原品高度12公尺,底邊7公尺。
一層機械鐘部分的天衡與樞輪部分,被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稱為「人類機械最早的擒縱器結構,現代鐘錶的鼻祖」。
它二層的渾象系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臺有圖紙傳世的天象儀。
它可以進行人造模擬星空的演示。
在水力的驅動下,三層渾天儀中間的窺管可以跟蹤天體的執行。
這是當代自動化天文望遠鏡跟蹤系統——赤道儀的雛形。
此外,還有它的活動屋頂,設計上頗有現代天文臺的意味。
通過對水運儀象臺的復原工作,回顧並瞭解這段歷史公升餘,讓我們在感嘆中國古人的創新精神之餘,更是體會到科技進步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絡。
地動儀是誰發明的,第一個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張衡,他發明了地動儀。除了渾天儀外,張衡在世界科學史上另一個不朽的創造發明 地動儀,就是在他第二次擔任太史令期間研製成功的。發明於公元132年 陽嘉元年 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測定 及其方位的儀器。地動儀的發明,在人類同 作鬥爭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從此,開始了人類使用儀器觀測 的歷史。據 ...
筷子是誰發明的,發明肥皂的誰發明的?
國學大經典 中國的筷子有多少年曆史,是誰發明的? 奇葩歷史課 筷子在古代傳說故事中是妲己發明的,這源於她喂商紂王吃飯的一個故事。 關於筷子的發明,有很多不同的傳說。以下僅供參考 筷子是中華民族發明的進食工具。據考古資料證明,在遠古時代,先民已懂得用樹枝和竹枝夾取食物。關於筷子的起源,中國東北地區流傳...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誰,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誰
亦夢之城 1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2 宋太祖趙匡胤 927 976 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漢族,涿州 今河北 人。出身軍人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他以 鎮定二州 的名義,謊報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