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遠鏡的清晰度問題,關於天文望遠鏡觀星的問題。。。。

時間 2021-09-17 03:59:19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正常的。所以說天文望遠鏡重要的倒不是放大倍數。而是物鏡口徑。

因為物鏡口徑決定解析度。解析度定下了再放大隻能得到模糊的影像。這就好像在電腦螢幕上看低解析度**。

硬把它拉大是什麼效果? 所以在天文愛好者中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口徑才是硬道理」。國際通行標準認為極限放大倍數是物鏡直徑毫米數的兩倍。

就是80mm口徑的極限放大倍數160倍。而我個人覺得這標準過寬。兩倍已經有點模糊感覺了。

感覺到模糊總歸不舒服吧?可能1.5倍較合適。

你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天文望遠鏡成像的清晰度包含以下三個方面:1,成像質量或簡稱像質;2,成像亮度;3,成像對比度或稱襯度。

天文望遠鏡的成像質量決定了鏡子可以分辨給定距離上多細小的目標或目標上多小的細節。在口徑一定的前提下,成像質量主要取決於鏡頭的光學質量。一般來說,品質優秀的鏡子其分辨力很接近理論分辨力,也就是說它可以分辨目標上視角等於1.

22*工作波長/口徑的細節,或角距離為這個數值的兩個目標。業餘條件下,可以用最高倍率觀測恆星的方法判斷成像質量——在超過物鏡口徑毫米數*2的倍率下,可以看到星點周圍的衍射環,說明鏡子像質良好。

成像亮度主要取決於物鏡的口徑及工作倍率,以及鏡片的通透度、鍍膜結構和質量等。在天文攝影領域,成像亮度還涉及另一個指標——物鏡焦比,即f/值,它相當於相機鏡頭的光圈。f/值越大,直焦攝影時成像越明亮,**時間也可以越短。

望遠鏡成像對比度概念和電視機影象的對比度概念基本一樣,它表達的是望遠鏡的另一個效能——雜散光抑制能力,或稱消光效能。雜散光的**是射入物鏡的環境光線,以及鏡頭上的瑕疵、灰塵、玻璃中的雜質等產生的漫射光,如果鏡子的結構(主要是鏡頭和鏡筒中的消光塗層和消光螺紋、消光環以及鏡頭遮光罩)不能有效抑制這些漫射光,成像就會呈現一種暗淡、渾濁的效果,白天使用時視野內白茫茫一片,夜間觀察時背景光線淹沒了目標天體細節甚至目標本身。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會影響天文望遠鏡的「清晰度」,這裡加引號是為了體現它是一個最終觀察效果概念。它就是支架的穩固程度——天文望遠鏡的支架必須由足夠的強度來保證主光路精準穩定地指向目標,如果支架不穩,整架鏡子的抗震、抗風能力差,高倍率下就會明顯感覺到成像的震動甚至晃動,主觀的「清晰度」也就無從談起了。此外,在需要長時間**的時候,支架效能會成為系統中最重要的效能指標之一。

3樓:愛小喵cy的雞

增大倍數只能以犧牲清晰度和亮度為代價。

因為望遠鏡的口徑是沒辦法改變的,所以它的分辨力也是早就確定了的,增加放大倍數不能增加分辨力,也就是不能增加清晰度。

所以口徑大、清晰度本來就超高的望遠鏡才賣得這麼貴,當然配件的科技水平也是**的一個因素。

關於天文望遠鏡觀星的問題。。。。 5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所謂的525倍只是一個噱頭,望遠鏡的最大有效倍率不會超過口徑毫米數的2倍,也就是說76700的最大有效倍率在150倍左右,超過這個的倍率是無意義的,清晰度、亮度會直線下降,反而看不清細節。

二,望遠鏡的總倍率=物鏡焦距÷目鏡焦距。76700的物鏡焦距是700mm,使用4mm目鏡已經超過它的極限了,增倍鏡根本用不到,那就是一個擺設、是低端望遠鏡包裝盒裡最沒用的一個配件。76700的最舒適倍率是搭配10mm左右的目鏡組成70倍,天文望遠鏡,能看清比能放大更重要。

三,使用望遠鏡前,首先要校準尋星鏡,用低倍目鏡(焦距最長的目鏡)對準1000米外明顯的景物比如紅綠燈、廣告牌並把它放進視野中心,然後調整尋星鏡上的三個螺絲,直到尋星鏡中的景物中心與目鏡景物中心重合,這樣在看星星時只要尋星鏡中看到目標,目鏡中也會看到。

四,望遠鏡並不是什麼天體都可以看到細節,恆星不管怎麼放大都只是一個點,只不過更亮而已。太陽系行星也只有金星、木星、土星、火星(衝日時)可以看到圓面。星雲星系只能在環境很好的情況下看到模糊的光暈,看不到細節和顏色的。

五、目前,火星視直徑太小,最多隻能看到一個很小的圓面,除此之外是看不到任何細節的。土星今年已經錯過最佳觀測期了,太陽落山後,土星也基本到地平線了。木星要到後半夜才能看到,凌晨一點左右從正東方升起,凌晨四點位於天頂偏東附近,非常明亮,很容易辨認,76700使用10mm目鏡就可以看到圓面、淡淡的雲帶以及伽利略衛星。

六、至於想在白天定好位、晚上不用尋星直接**目標,以你的器材是不可能實現的,想要以那樣的方式來觀星,請選擇帶goto功能的臺架。

5樓:匿名使用者

76700,(不知道是jiehe甚或其他的)一般來說最適合看看月亮的表面,或者鄰近的風景和樓頂之類的目標,可能會得到比一般雙筒望遠鏡強多了的放大效果。如果配備的三腳架不是很好的話,手持使用應該也是完全可以的。

使用這類望遠鏡一般可行的放大倍數最好在50x以下,在更高放大倍率下提供足夠多的光線供觀察者得到良好的畫面很困難。這類望遠鏡最好不使用巴洛倍增鏡和正像鏡之類的配件,並時儘量使用大焦距的目鏡以獲得更高的視野。另外望遠鏡的對焦需要好好利用對焦旋鈕細心調整才能看到相對清晰地目標。

建議在白天使用對面的樓頂或者遠處的樹木練好了對焦之後再進行觀星。

在三腳架或者放置方式比較穩定的情況下,35x左右的放大倍率大概能發揮這類望遠鏡的一些功效(搭配20mm焦距目鏡)。在這個放大倍率下,在晴朗的夜晚,做好固定支架的工作,在預知道以下目標位置的情況下(起步階段可以用手機上的gps+感應的實況星圖協助尋找),這個望遠鏡應當可以看到木星的衛星、土星的光環在兩端的明顯突出、仙女座星系的盤狀白霧扁球造型、昴星團的藍色密集星群。

樓主提到的火星、金星、水星等都是非常明亮的目標,只要出現在夜晚天空中即使肉眼也可以直接看到,這個望遠鏡在有效的放大倍率下應該可以看到這幾個行星的盤狀造型,和恆星的點狀造型有很大差別。其他目標也可以嘗試,但可能在開始階段會比較困難。

起步階段如果能夠搭配一個口徑在50以上、放大倍率在7以上的雙筒望遠鏡(協助快速尋找目標)一起使用,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6樓:沉默的捍衛者

你如果看到的是恆星的話,放大之後很可能還是一個點,還有通常你說的525倍是要在目鏡的基礎上加上增倍鏡的;而行星你要看看星圖,看看你想看的天體的位置;天氣也很重要,如果你那光汙染少、天氣又好,自然星星就多了,還有就是有些星星會因為種種原因看不到的;如果都不是這些問題的話,你看看是不是你沒調好聚焦……

7樓:撒合英蘭昭

呵呵。您好,其實這樣的價位選擇的餘地不是很大。正規品牌的幾個望遠鏡品牌中,適合這個價位的天文望遠鏡沒有幾款。

就博冠的60/700,博冠的80/400!以及星特朗的60az!這幾款來說,都是比較早的型號了。

對於前幾年來說。可能比較適合入門的是這幾個,因為**比較低廉。隨著發展呢。

現在入門的已經是80口徑,帶赤道儀的折射鏡了。。。如果有條件,還是建議加個一兩百,買個帶赤道儀的。雖然有赤道儀會複雜一些,但會很方便,因為地球都是自轉的,有赤道儀的話,可以通過赤道儀去微調跟蹤星星,如果沒有赤道儀。。

那是一個很糾結的事兒。或許您的女兒現在年齡來說,不大能夠自己完全掌控。但我相信,作為父母的你們。。

可以幫助她慢慢學起的。安裝望遠鏡,對於爸爸來說,不是個問題的,看著說明書就能搞定。。以後就可以讓女兒自己也操作一遍,以提高她

的動手能力。。。現在父母給孩子買天文望遠鏡還是比較多的。。可能來說,現在孩子接觸科普知識比較早了,如今生活條件也可以支援。。。

所以,我始終覺得,這是一件不錯的事兒。有需要望遠鏡的問題,可以聯絡本人。呵呵。。

關於天文望遠鏡(巴洛鏡)問題,關於天文望遠鏡的問題

一般的,望遠鏡是有一個極限倍率的,這是和口徑有關而且和天氣寧靜度有關的。業內的愛好者總結出來,一般質量的望遠鏡的極限倍率是口徑的兩倍,的可以更大,所以你的80eq鏡子的極限倍率大概是160左右,有人用80ed在160x看m42可以看出一點細節咧 注意這是ed不是eq哦 所以80eq放大到150倍還是...

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介紹

博冠開拓者 70 900基本引數。星特朗 80eq 市面 800元不到,新手觀天練操作的好鏡子,90度的正向鏡也適合地面觀景,個人覺得再多買個80元左右的的pl鏡會用起來更舒服。型號 powerseeker 80eq 光學系統 折射式。口徑 80mm 焦距 900mm 焦比 目鏡1 20mm 放大倍...

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的選擇

至於什麼是赤道儀,我就不多說了。看看百科裡的資料吧。樓主這樣的望遠鏡看看月亮就是能看到月球表面直徑為10km的環形山。基本上看到的月球就是這樣的 http image.如果是行星的話,大概就是這樣的 至於恆星,永遠是一個小光點 太陽不算 可能在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視場裡會有很多小光點,那就是一顆顆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