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帶風帶課前導論,氣壓帶和風帶形成

時間 2025-06-14 10:05:08

1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是老師,不過這個問題懂得一些。

地球上有七個氣壓帶,除赤道低氣壓帶以外,南北半球各乙個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喝極地高氣壓帶。相應的風帶有六個,因為只有兩個氣壓帶之間才會產生風帶。氣壓帶的成因大概是赤道常年高溫,氣流上公升,形成低壓帶,而極地常年氣溫低,氣流下降,故形成高壓帶,兩極的下沉氣流與赤道的上公升氣流迴圈形成副熱帶和副極地的氣壓帶。

風帶呢,高壓帶的氣流總是流向低壓帶,由於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故兩氣壓帶之間的風帶風向並非正南風或正北風,例如,根據地球自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轉,南半球向左轉的原理,北半球極地高氣壓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的風向為東北風,而南半球為東南風。這種氣壓帶與風帶以及風帶風向的劃分是在完全理想的條件下才能形成,因為沒有考慮到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以及小氣候還有假定太陽直射點在赤道等等條件。

這些你看著風帶圖會更好的理解。

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如果理解了以上氣壓帶的形成與風帶成因的話,就顯的容易了,在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以北,隨之赤道低氣壓帶會北移,確切的說,除了極地高氣壓帶以外,其他氣壓帶均北移,繼而影響風帶的北移;反之,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赤道以南,氣壓帶南移。這種移動幅度在最大值時好像是10度,例如夏至時,太陽直射北緯23度,氣壓帶整體北移大概10度,即赤道低氣壓帶在北緯10度附近,反之,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度,赤道低氣壓擾圓帶在南緯10度左右缺李旅。

關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這個問題也相當簡單,你學過物理吧,陸地的熱容比海水小,也就是說海水更能夠儲存熱量,所以一般它受溫度的變化比較小,例如,在晴朗的白天,陸地公升溫會很快,而水的溫度就相對公升的慢一些,所以如果在海邊,白天海水上空空氣冷,密度大,氣流下降,而陸地上空空氣受熱,密度小,氣流上公升,會有海風,而夜裡,風由陸地刮向海洋,也是這個道理的。所以沿海地區溫差變化伏凳會比較小,而內陸地區溫差變化大,也是這個原因。

如果你喜歡地理,就一定會理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氣壓帶風帶是隨季節變化而做出有規律的移動變化的~!

氣壓帶和風帶形成

3樓:佐堓佑荇

①熱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由於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膨脹上公升或收縮下沉運動,從而導致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區或高氣壓區,稱為熱力原因。赤道地區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源,極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與之相應的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是由熱力原因形成的(見課本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圖」),又被稱為熱低壓和冷高壓。

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區的上公升氣流在高空運動(向北、向南)時,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轉成偏西氣流並在南北緯300上空聚積、下沉,地面氣壓增高,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副熱帶高氣壓帶與極地高氣壓帶的兩股冷暖不同的性質的氣流,在南北緯600附近相遇輻合上公升。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顯然,副熱高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與當地冷熱狀況無直接關係。

這樣的氣壓變化稱為動力原因。

在高低氣壓帶之間形成了由高壓吹向低壓的風帶(見課本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變化圖)。請特別注意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方向不同,對風向的影響。說明南北半球信風帶、西風帶、極地東風帶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異。

事實上,隨著太陽直射點位置的季節移動,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隨著季節而變化(見課本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變化圖)。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對氣候的影響很大(例如對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的降水年變化影響)。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是怎樣的?

4樓:默默她狠傷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區所得到的太陽輻射是不同的。因而氣溫的高低也隨緯度而變化,同時氣壓也跟著變化。輻射越強,氣溫越高;輻射越弱,氣溫越低。

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氣溫越低,氣壓越高;氣溫越高,氣壓越低。大氣總是由氣壓高的地方,吹向氣壓低的地方,從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

在忽略地表高低起伏、海陸分佈差異的情況下,由於三圈環流,在氣壓帶之間形成的全球性大氣環流。全球性大氣環流分佈在不同緯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質的大氣水平運動地帶,叫做風帶。風帶共有六個,極地東風帶,中緯西風帶和東北(南)信風帶,南北半球相似。

5樓:

(1)大氣環流:

概念: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作用: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調整全球的水份和熱量分佈-直接控制各地氣候型別的形成。

2)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影響因素:高低緯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

情況:低緯環流(0°~30°),中緯環流(30°~60°),高緯環流(60°~90°);

地面表現: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赤道低壓為軸南北對稱,高、低壓相間分佈,中間為風帶;

三圈環流(垂直分佈)畫出右面三圈環流迴圈圖。

氣壓帶、風帶(水平分佈)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佈圖(「北撇南捺」)

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視窗要避開東南方向;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視窗要避開東北方向。

3)氣壓帶與風帶影響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4)由於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引起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怎麼解釋氣壓帶和風帶

6樓:喜歡地理問題

90^n 極地高氣壓帶。

極地東風帶 東北風。

60^n 副極地低氣壓帶。

中緯西風帶 西南風。

0^n 副熱帶高氣壓帶。

東北(南)信風帶 東北(南)風。

0^n 赤道低氣壓帶。

在任何表面的單位面積上空氣分子運動所產生的壓力叫氣壓。

大氣大範圍運動的狀態。某一大範圍的地區(如歐亞地區、半球、全球),某一大氣層次(如對流層、平流層、中層、整個大氣圈)在乙個長時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氣運動的平均狀態或某乙個時段(如一週、梅雨期間)的大氣運動的變化過程都可以稱為大氣環流。

7樓:開到荼夢

90^n 極地高氣壓帶。

極地東風帶。

60^n 副極地低氣壓帶。

盛行西風帶。

30^n 副熱帶高氣壓帶。

東北信風帶。

0^n 赤道低氣壓帶。

30^s副熱帶高氣壓帶。

東南信風帶。

60^s 副極地低氣壓帶。

盛行西風帶。

90^s 極地高氣壓帶。

極地東風帶。

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移動。

8樓:網友

建議你去看一看高一上冊的地理教材,那上面有詳細的講解。人教版節,全球性大氣環流。

9樓:網友

我可以給你講45分鐘。

10樓:

我可以給你講72個學時 ^^

有哪些氣候型別原因是有氣壓帶風帶移動的?哪些氣壓帶風帶?

11樓:

主要有兩種,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熱帶稀樹草原氣候:以非洲北半球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為例,夏半年氣壓帶和風帶南移,此時這片區域受東北信風帶控制,盛行東北風,而非洲大陸東北方是亞歐大陸,風從大陸吹來因此乾燥;冬半年氣壓帶和風帶北移,此時這片區域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公升氣流,因此多雨。

地中海氣候:以歐洲南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為例,冬季氣壓帶和風帶南移,此時這片區域受到中緯西風帶控制,盛行西南風,把大西洋上溫熱的水汽帶到了這裡,因此冬季溫暖多雨;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北移,這片區域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盛行下沉氣流,水汽不易凝結,因此夏季炎熱乾燥。

氣壓帶與風帶

12樓:網友

全球共有六個,極地東風帶,中緯西風帶和東北(南)信風帶,南北半球相似。 其產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環流,分別為: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

在簡化後(認為大氣在均勻地面上運動),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產生大氣的三圈環流,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處近地面為東北風,即東北信風。同理,產生了剩餘的幾個風帶。

同時,在海路熱力差異和地形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如西伯利亞高壓一樣的高(低)壓中心,隨季節變化,出現了季風環流(氣壓帶風帶的季節位置移動也是成因之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衫指變化而冊塌孝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低氣壓帶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5°之間。

從春分到夏至,太陽直射點自赤道逐漸北移至北迴歸線。夏至時,氣壓帶和風帶比春分時州稿北移5°左右。這時的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赤道與北緯10°之間;由於太陽直射北迴歸線的時間很短,低氣壓帶來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氣壓帶不可能移到北迴歸線附近。

但這時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過赤道,吹送到北半球,並偏轉成西南風。 從夏至到秋分,太陽直射點又逐漸南移至赤道;從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迴歸線。這時地面上的氣壓帶和風帶,比秋分時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時南移10°左右。

例如,赤道低氣壓帶這時已南移至赤道與南緯10°之間,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可一直吹送到赤道,並有一部分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北風。由於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所以在南北緯°—70°之間的地帶便成為風帶的過渡地帶。

由單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的氣候型別有?(包括具體氣壓帶風帶)

13樓:網友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終年控制。

熱帶沙漠氣候: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極地氣候:終年受極地高氣壓帶控制。

風帶可以越過氣壓帶嗎?氣壓帶上存在風帶嗎?

14樓:網友

不可以。氣壓帶形成風帶。

15樓:濛濛小問

不要將氣壓帶風帶想象成規則的帶狀分佈,很都因素都在影響。

16樓:螞蟻

一般不會交叉重合。

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7樓:網友

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熱帶草原氣候 特點: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情況和熱帶雨林氣候相同,當氣壓帶隨太陽直射點移動時,信風帶控制,氣候乾燥,出現在熱帶雨林帶兩側。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熱帶沙漠氣候 特點:兩個帶控制時都氣候乾燥,終年炎熱乾燥。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地中海氣候 特點:夏天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時氣候乾燥,冬天西風帶控制下,來自海洋溼潤氣流帶來大量降水。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極地高氣壓帶---極地氣候 特點:高壓帶終年控制,寒冷乾燥。

轉換一下表達方式,如下:

熱帶雨林氣候 成因: 赤道低氣壓帶:

特點:終年太陽直射,盛行上公升氣流,遇冷致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 成因:常年受西風帶控制。

特點:分佈在南北緯40度--60度的大陸西岸,終年從西面海上帶來溼潤氣流,降水分配均勻,全年溼潤多雨,冬雨較多。

熱帶草原氣候 成因:赤道低氣壓 帶和信風帶交替。

特點: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情況和熱帶雨林氣候相同,當氣壓帶隨太陽直射點移動時,信風帶控制,氣候乾燥,出現在熱帶雨林帶兩側。

熱帶沙漠氣候 成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

特點:兩個帶控制時都氣候乾燥。

地中海氣候 成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特點:夏天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時氣候乾燥,冬天西風帶控制下,來自海洋溼潤氣流帶來大量降水。

極地氣候 成因:極地高氣壓帶。

特點:高壓帶終年控制,寒冷乾燥。

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太陽直射,盛行上公升氣流,遇冷致雨。

西風帶 : 溫帶海洋性氣候。

只在中緯度大陸西岸出現,終年從西面海上帶來溼潤氣流。

地理高手進氣壓帶風帶都季節性移動嗎

篤霞輝齋宕 風帶共有六個,極地東風帶,中緯西風帶和東北 南 信風帶,南北半球相似。其產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環流,分別為 0 30 低緯環流 30 60 中緯環流 60 90 高緯環流。在簡化後 認為大氣在均勻地面上運動 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產生大氣的三圈環流,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

地理高手進氣壓帶風帶都季節性移動嗎

漆語朱水 這問題問的不太有水平 風產生的直接動力是水平氣壓梯度力,沒有高低氣壓帶也就不可能有近地面風帶。氣壓帶移動,風帶當然隨之移動。全球六風七帶都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生季節性移動。逆向思維 風帶若不移動,就沒有地中海氣候的形成 奈問筠左雙 風帶共有六個,極地東風帶,中緯西風帶和東北 南 信風帶,...

關於夏季西南季風的成因為什麼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而冬季

淡青芬武戌 其實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冬夏季節都會影響,只是夏季除此以外的因素外,南亞及我國的西南地區還會有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的影響。夏季的時候因氣壓帶風帶隨直射點北移,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後因地轉偏向力方向的變化而最終偏轉為西南風,冬季時氣壓帶風帶南移,本區位於北半球,南半球的氣壓帶或風帶當然不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