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國古代歷史打仗的電影

時間 2021-05-07 20:00:22

1樓:

一、 周王室的宮廷政變

1、 公元前675年,周大夫邊伯等作亂,燕、衛師伐周,立頹為王;公元前673年,鄭、虢攻殺頹,周惠王復辟。

2、 公元前636年秋,周王子帶攻襄王而自立;次年夏,周襄王復辟。

3、 公元前520年,周王子朝攻殺新王猛,晉人立子丐為王。**鐵血

4、 公元前504年,周王子朝之徒作亂,周敬王出奔。

5、公元前441年,周哀王弟叔襲殺哀王自立,五個月後,周哀王少弟嵬攻

殺思王而自立。

史料:《史紀.周本紀》

三、 秦朝的宮廷政變

1、 公元前210年,趙高、李斯等人偽造秦始皇遺囑,賜公子扶蘇死,立胡亥為秦二世。

2、 公元前207年,趙高等逼秦二世自殺,立子嬰為秦王。不久,子嬰殺趙高。

畢荒按:關於秦朝的宮廷政變,後世傳說最盛的是呂不韋以呂易嬴,《史記。呂不韋列傳》也採取這種說法。但據後世學者考證,秦始皇並非呂不韋的兒子。此不贅述。

四、 西漢的宮廷政變

1、 公元前184年,呂后幽殺少帝,另立常山王劉義為少帝。

2、 公元前180年,劉氏宗族與大臣周勃等誅殺諸呂,殺少帝,立代王劉恆為帝。

3、 公元前74年6月,霍光等廢昌邑王劉賀。

4、 公元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劉衎,自居攝皇帝位。

5、 公元8年12月(一說公元9年1月),王莽廢孺子嬰為安定公,自即皇帝位,改國號新。

史料:《史記。呂太后本紀》

《漢書。霍光傳》

《漢書。王莽傳》

《資治通鑑》

五、 東漢的宮廷政變

1、公元92年,漢和帝與宦官鉤盾令鄭眾定議,收竇憲大將軍印綬,另其兄弟就國,旋迫令自殺。

2、 公元107年,司空周章謀閉宮門,廢太后,殺鄧騭兄弟及用事宦官鄭眾、蔡倫,廢安帝而立平原王劉勝。事洩,周章自殺。

3、 公元124年10月,漢安帝皇后閻氏與王聖等共譖太子,太子劉保被廢為濟陰王,時年十歲。

4、 125年三月,漢安帝病死。閻後等立北鄉侯劉懿為嗣,即位。閻太后臨朝,以兄閻顯為車騎將軍。

四月,閻顯殺耿寶等。十月,北鄉侯死。閻顯閉宮門,祕不發喪,與太后謀另立他人。

十一月,宦官孫程等人擁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旋殺閻顯等,幽禁閻太后(次年死)。封孫程等十九人為侯。

5、 146年閏六月,樑冀毒死漢質帝劉纘;樑冀立蠡吾侯劉志為帝。劉志時年十五歲,是為桓帝。樑太后仍臨朝。

6、 159年,漢桓帝與宦官唐衡、單超等定謀,發兵圍樑冀第,收印綬。冀與其妻自殺。悉收樑、孫兩氏內外宗親,無少長皆棄世。變賣梁氏家產,凡值三十餘萬萬。封單超等五宦官為侯。

7、 168年,太尉陳蕃勸大將軍竇武殺中常侍曹節、王甫等。王節等矯詔收捕武等。竇武號召北軍士兵平定叛亂。

王甫率劍士捕殺陳蕃。護匈奴中郎將張奐新到京師,不明真相,節等命奐率兵平叛。竇武兵散,敗死。

8、 189年,四月,靈帝死,皇子辯即位,年十四歲,是為少帝。何太后臨朝,以兄何進為大將軍。何進殺宦官蹇碩,袁紹勸其盡殺宦官,進不能決。

七月,袁紹復勸何進召外兵以脅太后,誅宦官,乃召董卓。八月,何進入長樂宮,被宦官張讓等所殺。袁紹、袁術等攻殺諸宦官。

張讓等劫少帝與帝弟陳留王劉協出走。尚書盧植等追之,讓等窘迫投河死。董卓兵到,迎帝還宮。

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9、220年11月25日,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王曹丕,東漢滅亡。

史料:《後漢書。孝和帝紀》

《後漢書。孝安帝紀》

《後漢書。孝順孝衝孝質帝紀》

《後漢書。孝桓帝紀》

《後漢書。孝靈帝紀》

《後漢書。董卓列傳》

《後漢書。孝獻帝紀》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資治通鑑》

六、三國時期的宮廷政變

1、曹魏

(1) 249年,司馬懿趁魏帝曹芳與曹爽祭掃高平陵(魏明帝墓,在洛陽南)之際,發動政變,控制洛陽,殺曹爽等人,司馬氏遂專魏政。

(2) 251年,王凌謀立楚王曹彪,在淮南舉兵反司馬懿。司馬懿襲擒王凌,王凌自殺。牽連者均遭滅族。司馬懿又殺楚王曹彪,令曹氏王公悉居鄴中,派官監視。

(3) 254年10月,司馬師廢魏主曹芳,使仍為齊王,立魏文帝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4) 260年6月,魏主曹髦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討司馬昭。中護軍賈充命成濟殺帝。司馬昭委罪於成濟,殺濟,滅其族。

迎立常道鄉公曹璜,為明帝嗣。六月,即位,改名奐,是為元帝,年十五歲。

(5) 265年,十二月,司馬炎逼魏主禪位,廢為陳留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

史料:《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晉書。景帝紀》

《晉書。文帝紀》

《晉書。武帝紀》

《資治通鑑》

2、 吳國

258年,吳主孫亮欲殺執政孫綝,不成。孫綝廢帝為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是為景帝。景帝與張布、丁奉殺孫綝。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

《三國志。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

《資治通鑑》

七、晉朝的宮廷政變

1、 西晉

(1) 291年,賈后命東安公繇殺楊駿,滅其族;改元元康,廢太后楊氏為庶人,次年將其害死。 以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均錄尚書事,輔政。以楚王瑋為衛將軍,進東安公繇為王。

東安王繇謀廢賈后,事洩,被廢。 汝南王亮與衛瓘謀奪楚王瑋兵權,賈后命瑋殺亮、瓘;又以矯詔專殺為罪,殺瑋。是為「八王之亂」之始。

(2)299年,賈后誣太子謀反,廢太子,殺其母謝氏。

(3)300年,三月,賈后矯詔殺廢太子。 四月,趙王倫、孫秀命翊軍校尉齊王冏入宮捕賈后,旋殺之,滅其門,並殺大臣張華、裴頠等。趙王倫自任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以孫秀為中書令。

八月,淮南王允起兵討倫,敗死。 加趙王倫九錫。

(4) 301年,正月,趙王倫逼晉惠帝禪位,自立,改元建始。 三月,齊王冏起兵反趙王倫。成都王穎在鄴,長沙王乂在其國,均起兵響應。

河間王顒在關中,遣張方助倫,聞齊王冏、成都王穎勢大,反助二王。八王之亂從此發展為大混戰。四月,將軍王輿等殺趙王倫、孫秀,迎惠帝復位。

(5) 306年,十一月,晉惠帝中毒死,傳為東海王越所害。太弟熾即位,是為懷帝。

史料:《晉書。惠帝紀》

《資治通鑑》

2、 東晉

(1)371年,十一月,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立會稽王昱,是為簡文帝。十二月,改封廢帝為海西縣公。

(2)396年,九月,孝武帝死,傳為張貴人所害。

(3)403年,桓玄廢晉安帝。十二月,桓玄稱帝,國號楚。

(4)418年,劉裕殺晉安帝,立琅琊王司馬德文,是為恭帝。

(5)420年,六月,劉裕代晉,是為宋武帝。晉恭帝被廢為零陵王,次年被殺。

史料:《〈晉書。海西公紀〉

《〈晉書。孝武帝紀〉

《資治通鑑》

《晉書。安帝紀》

《晉書。桓玄傳》

《晉書。恭帝紀》

十一、隋朝的宮廷政變

1、604年,七月,隋文帝在仁壽宮被太子楊廣殺害。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

2、618年,三月,右衛屯將軍宇文化及等殺隋煬帝。

史料:《隋書》

《資治通鑑》

十二、唐朝的宮廷政變

1、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府將尉遲敬德入宮,請唐高祖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

旋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詔: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八月,傳位於太子,是為唐太宗。

唐高祖稱太上皇。

2、684年,二月,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

3、690年,武則天革唐命,改國號為周,降皇帝李旦為皇嗣。

4、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張柬之等以羽林軍殺張昌宗、張易之,迎太子李顯即位。二月,復國號為唐。十一月,武則天死。

5、707年,太子李重俊矯制起兵殺武三思父子。兵潰,走終南山,被殺。

6、710年,六月,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殺唐中宗,立溫王李重茂,是為少帝。韋后臨朝聽政,謀效武后所為。相王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起兵殺韋后、安樂公主等。

相王李旦即位,是為睿宗,以李隆基為皇太子。

7、713年,太平公主陰謀廢唐玄宗,當時宰相七人,黨於太平者四(竇懷貞、蕭至忠、岑羲、崔湜)。唐玄宗與宰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內給事高力士等定計,命王毛仲殺蕭至忠、岑羲等。竇懷貞自殺。

賜太平公主死。上皇下誥:「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

」 崔湜流遠地,旋改賜死。其餘黨羽或死或黜,人數甚多。

8、820年,正月,宦官陳弘志殺唐憲宗,託言服金丹毒發而卒。

9、827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殺唐敬宗。

10、904年,八月,朱全忠(朱溫)使朱友恭等殺唐昭宗。

11、907年,四月,朱全忠迫唐哀宗禪讓帝位,改名晃,國號樑,是為後梁太祖。廢唐哀宗為濟陰王,次年殺之。

史料《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鑑》

十四、 宋朝的宮廷政變

1、976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死。傳有其被弟趙光義殺害之說。「燭影斧聲,千古之謎」,「燭影搖紅,千古之謎」。

但此事正史不載,後世史家也不取此說法。近年又有人考證趙匡胤是患腦血管疾病正常死亡。

2、2023年,六月,宋壽皇(宋孝宗)死。宋光宗不問喪事。七月,趙汝愚以太皇太后旨,立太子趙擴,是為宋寧宗。

3、2023年,八月,宋寧宗死。權相史彌遠擁立皇侄沂王趙昀,是為宋理宗;以原定皇位繼承人趙竑為濟王

十五、 遼朝的宮廷政變

1、951年,九月,遼世宗強令諸部助北漢攻周。行至歸化州(今河北宣化)境內祥古山時,被泰寧王耶律察割殺死。右皮室詳穩(遼官名,相當於漢族政權的節度使)耶律屋質等奉遼太宗子、壽安王耶律璟攻殺察割。

耶律璟即位,是為遼穆宗。穆宗嗜酒,日中方起,號為「睡王」。

2、2023年,六月,遼聖宗死,子耶律宗真即位,是為遼興宗。興宗生母耨斤奪取皇太后之位,垂簾聽政,是為欽哀太后,旋逼死遼聖宗齊天皇后。

3、2023年,欽哀太后與弟蕭孝先陰謀廢掉遼興宗,另立少子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告變。遼興宗廢欽哀太后,釋蕭孝先不問。

4、202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發動政變,為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等所平。耶律重元自殺,預謀者蕭革等被殺。

史料:《遼史》

《續資治通鑑》

十六、 金朝的宮廷政變

1、2023年,十二月,完顏亮殺金熙宗自立,是為海陵王。

2、2023年,十月,東都留守完顏雍自立為帝,改元大定,是為金世宗。十二月,完顏元宜等在瓜州(今江蘇揚州南運河入長江口處)發動兵變,海陵王完顏亮被殺。

3、2023年,八月,胡沙虎(紇石烈執中)殺衛紹王,另立金章宗兄升王完顏珣,是為金宣宗。

史料:《金史》

《資治通鑑》

十七、 西夏的宮廷政變

1、2023年,正月,太子寧令哥與野利氏族人浪烈等人入宮刺殺夏景宗(元昊)。沒藏訛龐殺寧令哥及其母野利後,立諒祚為帝,是為夏毅宗。

2、2023年,沒藏訛龐父子陰**夏毅宗,奪取皇權。沒藏訛龐子婦梁氏(漢人)密告夏毅宗。夏毅宗在大將漫咩的支援下,擒殺沒藏訛龐父子。一舉奪回政權。

3、2023年,三月,漢人將軍李清勸夏惠宗把黃河以南地歸還宋朝,夏、宋以黃河為界,與宋議和。樑太后與樑乙埋、罔萌訛等設計害死李清。隨後又把夏惠宗囚禁在離故宮五里左右的興州的木寨。

樑乙埋、罔萌訛等聚集人馬,斬斷河梁,使惠宗不能與外界通訊息。

4、2023年,遼朝派使臣來夏,用藥酒害死樑太后,梁氏敗亡。夏崇宗在遼朝支援下,開始親政。

5、2023年,閏五月,任得敬脅迫夏仁宗「分國」,分夏國之半歸他統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靈州囉龐嶺地歸他統治,建號楚國。任得敬又脅迫夏仁宗派遣使臣向金朝奏報,求封號,遭到金世宗拒絕。

任得敬陰謀附宋自立。八月,與宋四川宣慰使虞允文相約夾攻金朝。夏仁宗捕獲宋密使,設計殺任得敬,並殺任黨。

6、2023年,正月,鎮夷郡王安全在羅太后支援下,廢夏桓宗自立,是為夏襄宗。三月,夏桓宗突然死去,年僅三十歲。

7、2023年,七月,齊王遵頊廢夏襄宗自立,是為夏神宗。八月,夏襄宗死。

8、2023年,十二月,夏神宗在舉朝一片反對聲中,被迫宣告退位,傳帝位給次子德旺(夏獻宗),自稱「上皇」。

史料:《宋史》

《遼史》

《金史》

《續資治通鑑》

十八、 元朝的宮廷政變

1、2023年,元成宗死。皇后與左丞相阿忽臺等謀立安西王阿難達。右丞相哈拉哈斯遣使報懷寧王海山,並先迎其母弘吉拉氏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

二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到大都。三月,愛育黎拔力八達稱監國,殺阿忽臺等,捕安西王。五月,海山至上都即位,是為元武宗。

六月,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殺安西王,廢元成宗後。

2、2023年,八月,鐵失等在上都南坡殺元英宗,並殺左丞相拜住。諸王迎立晉王也孫鐵木爾於北邊。九月,也孫鐵木爾在龍居河即位,是為泰定帝。十月,殺鐵失等。

3、2023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八月,籤樞密院事燕鐵木兒在大都謀立元武宗子周王和世王束(此兩字應為一個字),先迎其弟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九月,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順。

懷王至大都即位,改元天曆,是為元文宗。十月,大都軍圍攻上都,倒剌沙降,天順帝死。2023年,正月,周王在和寧以北即位,是為元明宗。

四月,立弟懷王(元文宗)為皇太子。八月,元明宗與皇太子在王忽察都相見。皇太子與丞相燕鐵木兒等毒殺元明宗。

皇太子還上都,重新即位。

史料:《元史》

《續資治通鑑》

十九、明朝的「奪門之變」

英宗「土木堡」之後被俘,景泰帝即位。後迎回,成「上皇」,放南宮。景帝病重,英宗與看守太監和大臣密謀,出南宮,入殿復位。廢景帝為宬王,景帝病死以王禮葬西山。英宗殺于謙。

二十、西太后奪權

就是慈禧奪光緒,不用說了吧。

**的、南北朝中北朝的、五代十國的,就不說了。太多了,要過字數限制了。

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中國古代的輝煌歷史

秦始皇 公元前259 前210年 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他在十幾年...

求中國古代戲劇劇本,求歷史短劇劇本

你可以去書店買啊,牡丹亭,桃花扇都能買到 西野武 竇娥冤,中學都學過的。 建議到 中國劇本網 看一看 求歷史短劇劇本 學習小霸王 主要人物 藺相如?秦王?趙王?廉頗?大臣1?大臣2?大臣3?大臣4?趙國僕人?秦國使者 第一幕 大臣3 大王,秦國使者到,可否召其晉見。趙王 快快有請。大臣3 傳秦國使者...

中國古代儒家教育的目的,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教育的目的

我覺得就是她的核心,教會人學會 仁.義.禮.智.信.最終達到古仁人之心。採納吧 一切的思想教育都有政治目的 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教育的目的 積極,早期 加強 統治 2壯大官僚隊伍,為官僚政治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但是 一定程度上束縛人們思想!中國古代教育,主要教人們儒家學說 諸如四書五經之屬 其根本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