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王宮有多大?諸侯的宮室有多大

時間 2021-05-07 20:00:28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情況是這樣的,春秋時期周天子的王城和諸侯的宮室目前都沒有可靠的遺址作為證據,懷疑為諸侯王宮遺址的有闔閭城和章臺遺址,但都不能確定,而且吳楚這兩個國家都是中原視為夷狄,是否遵守周禮尚不能確定。唯一一個可信的春秋城市遺址是江蘇常州的淹城遺址,淹城東西長850米,南北長750米,為三城三河形制,城牆分為三重,均系堆土而築,高約3米。子城(王城)位於城內中部偏北,周長500米,近方形;內城(裡城)近似方形,周長約1500米;外城為不規則圓形,周長近2500米。

淹城遺址是基本符合古代文獻對當時城市規制的記載的,但這個遺址原本是屬於哪個諸侯不得而知,現有的結論都是猜測成分居多,不可信,所以也不能完全作為證據。

按照《周禮·考工記》的記載,周天子的王宮並不大,大概是100×100米,諸侯王的宮殿與之大小類似,但道路寬度和城市範圍要按照等級依次降低,不過你也知道,周禮本身成書較晚,並不能肯定其記載的真實性。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具體資料,考古發掘出來的宮室已經零碎了,春秋歷史太久遠,中國又是以木質建築為主,夯土的宮牆在宮室毀滅後歷經後世經多次重建早已不可考。周禮中的資料的確不會和史實一樣,尤其是諸侯宮室逾制的情況到春秋末期也出現不少。

3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由於鐵器和耕牛的使用,社會生產力水平有很大提高。貴族們的私田大量出現,隨之手工業和商業也相應發展,相傳著名木匠公輸般(魯班),就是在春秋時期湧現的匠師。春秋時期,建築上的重要發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磚的應用和作為諸侯宮室用的高臺建築(或稱臺榭)的出現。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出於政治、軍事統治和生活享樂的需要,建造了大量高臺宮室,(一般是在城內夯築高數米至十多米的土臺若干座,上面建殿堂屋宇)。如侯馬晉故都新田遺址中的土臺,面積為75米*75米,高7米多,高臺上的木構架建築已不存在。隨著諸侯日益追求宮室華麗,建築裝飾與色彩也更為發展,如《論語》描述的「山節藻 」(鬥上畫山,樑上短柱畫藻文),《左傳》記載魯莊公丹楹(紅柱)刻鐲、刻櫞,就是明證。

近年對春秋時期秦國都城雍城的考古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雍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每邊約長3200米,宮殿與宗廟位於城中偏西。其中一座宗廟遺址是由門、堂組成的四合院,中庭地面下有許多密集排列的犧牲坑,是祭祀性建築的識別標幟。

4樓:匿名使用者

周禮中有定製 尚書 禹貢

諸侯國國君的住處叫什麼?是叫王宮麼?那麼下屬稱齊桓公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諸侯不是王(只有楚國國君自稱楚王,春秋晚期,吳越之君也稱王),其宮殿自然不能叫王宮,但可以稱宮。宮,在秦漢以後才專指帝王的宮殿。下屬稱齊桓公,可以是「齊侯」「齊君」。

6樓:孜音瞭然

諸侯嘛,諸就是所有,候是古代階級官位分為公,候,伯,子,男。那麼西周初期除了內周天子左右的信任宗容親(如周公和召公外)其他都應該是候爵以下的。爵位是世襲的所以齊國齊桓公前應該叫齊候桓公之後應該是齊公,宮城應該叫齊宮或者齊候宮。

周朝的等級制很森嚴諸侯國的宮殿周**都是知道的,違規了都是天下諸侯要討伐的

簡述春秋時期大國爭霸的概況,春秋時期主要有哪些國家爭霸

毗沙王 王室衰微 平王東遷以後,王室的勢力日益衰弱,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依靠一些比較強大的諸侯的支援。平王時,相繼任用鄭武公及其子鄭莊公為卿士 相當於宰相 平王死,桓王繼位,不想再用鄭莊公,而想改用虢 gu 國 公為卿士,於是 周鄭交惡 公元前707年,桓王以周 蔡 衛 陳四國之師伐鄭,為鄭師所敗,桓...

我國著名的詩人有春秋時期,春秋時期最著名的人有哪些

恩,第一個想到的是屈原 孫武在孫子兵法中提出的 屈原 公元前340年 公元前278年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 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 今湖北秭歸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 ...

春秋時期問鼎中原了是哪吧主,春秋時期問鼎中原了是哪一個吧主

應該是楚莊王。見宣公三年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洛,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 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結果王孫滿回答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 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