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諸葛亮的《出師表》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時間 2021-06-12 22:52:59

1樓:聖爾冬

《出師表》一文貫穿插全文的思想感情,可概括的六個字:

「報先帝、忠陛下」。

2樓:cn水禾木

寫出了諸葛亮對蜀國的一片忠心

諸葛亮的《出師表》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諸葛亮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歷史上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通常所說的《出師表》一般指《前出師表》。

出師表以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227年決定北上伐魏,奪取涼州,臨行之前上書後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4樓: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表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

1、表達諸葛亮對先帝的忠心,對先帝託孤的教誨與期望。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2、寫作背景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

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3、歷史評價

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評價這篇文章說:「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南宋詩人陸游評價表文,說道:「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舟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蓑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4、作者簡介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6樓:襲鸞彭頡

《出師表》一文貫穿插全文的思想感情,可概括的六個字:

「報先帝、忠陛下」。

7樓:草原上之狼

一是感激先帝(即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二是對光復漢室和輔佐劉禪為國盡忠的決心。出師表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

8樓:淚落亡川

出師表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9樓:廣闊之人

匡扶漢室,願幼主勤政。

出師表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

1、表達諸葛亮對先帝的忠心,對先帝託孤的教誨與期望。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2、寫作背景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

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3、歷史評價

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評價這篇文章說:「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南宋詩人陸游評價表文,說道:「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舟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蓑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4、作者簡介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出師表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相見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百利天下出國考試

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以月如勾的景象,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悴;織就一幅淒涼的景色,此情此景,一個失敗的君王何人不感到內心的惆悵呢?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

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捨,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是一種矛盾的對峙的情緒。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有不同的覺受在心裡頭醞釀著。

在最後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思念著故國,卻無能挽回,哀嘆著這離愁。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後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裡頭,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體會了!

<出師表>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2樓:雍好聶玉龍

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對後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決心。

出師表 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3樓:

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對後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決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出師表表達了諸葛亮怎樣的思想感情?

14樓:喜嘉悅聲恩

一是感激先帝(即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二是對光復漢室和輔佐劉禪為國盡忠的決心。出師表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

15樓:聞俐甄碧

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對後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決心。

出師表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出師表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 表達諸葛亮對先帝的忠心,對先帝託孤的教誨與期望。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 嚴明賞罰 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2 寫作背景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

《窮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 了沙俄 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 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 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課文通過描寫漁夫的妻子桑拿在自己丈夫出海生死未卜,家中...

《春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全篇圍繞 望 字,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裡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 國破山河在 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家的 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