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耽誤國事

時間 2021-08-11 18:10:16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的萬曆皇帝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他一共做了48年的皇帝,竟有28年是不上朝的。

那麼,萬曆皇帝是怎麼做到28年不上朝,而又不荒廢朝政的呢?

這3個人至關重要:慈聖皇太后、馮保和張居正。

慈聖皇太后為萬曆皇帝的生母,他是明朝歷史上「母儀天下」太后的代表,參政不亂政,秉國不貪權。

萬曆皇帝登基時,只有10歲,為了能穩定朝政,她做了兩件事:第一,封馮保為掌印太監;第二,封張居正為內閣首輔。

事實證明,慈聖太后所做的決定非常正確。間接的推動了明朝中興的「萬曆新政」,將原本氣息奄奄的大明王朝恢復了生氣。

馮保是從小服飾萬曆的太監。在萬曆登上皇位後,太后封他為掌印太監,作為太監的最高位。

甚至有稽核奏摺的權利。而馮保也不負所望,聯手張居正一心輔佐萬曆,他更是被稱為「太監政治家」。

而要說對萬曆影響最大的非張居正莫屬,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嚴格要求萬曆。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造就了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

也正因為張居正的卓越能力,萬曆非常依賴這位良師,當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出現了怠政。

而怠政最主要的原因是萬曆皇帝對整一個文官系統的失望,以至於他不願面對。

明朝的文官系統異常強大,並且錯綜複雜,萬曆皇帝非常清楚如果動搖了文官的利益,那明朝必將大亂。

那麼,為何28年的不上朝卻還是能讓明朝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呢?

與其說是不上早朝,倒不如說是為了躲避文官。在朝堂之後,萬曆沒有文官的干擾,反而能更好的處理國事。

這也造就了萬曆後期的「萬曆三大徵」的輝煌戰績。

然而讓人悲哀的是,萬曆末期,文官系統內部發生內鬥,為大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而萬曆皇帝,也成為了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不上朝皇帝,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

2樓:擺渡很拉基

誰說沒有耽誤的叫他出來!萬曆將近30年不上朝,胡作非為,大興土木,隨意揮霍國家的錢,把國家的錢弄到自己小金庫供自己揮霍,亂封官亂贈國家土地,到處派太監搜刮民脂民膏,天天喝酒喝的醉醺醺,昏天暗地,不知白天和黑夜,最懶惰的皇帝長的跟豬一樣肥,不上朝,國家沒有最高法院院長,沒有檢察院院長,沒有國防部長,沒有禮部尚書工部尚書,沒有軍事部長,就只有一個管錢發工資的財政部長,派一個宦官管軍隊,瞎指揮,亂打仗,打一仗敗一仗,還不追究宦官責任,任由胡來,國家案子全部擠壓不判,士兵拿木棍上場,軍械生鏽,戰馬被士兵賣掉換糧食,士兵沒有軍餉,叛變和百姓叛變,國家亂成什麼樣子什麼都不管,只顧沉迷酒色,胡作非為,跟末代皇帝一樣

為什麼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明朝卻依舊錶面看來天下太平

小開文件鋪 大明萬曆皇帝20多年不上朝,國家照常運轉 就是因為明朝有成熟的文官制度,類似民主議會,所以即使皇帝不做事,文官體制也可以保證國家正常運轉,換 的滿清皇帝可以嗎?滿清皇帝是目的,始終是為了維持對漢人的統治,維持滿清貴族階級的生活利益,保住富貴和統治地位,漢人的一切進步和覺醒都要被抹殺,通過...

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都不上朝,為什麼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

1 萬曆罹患嚴重的骨骼疾病,扭曲變形,為了保持皇室尊嚴,不願意見外臣。2 明朝不同於 我大清 沒人敢說話。萬曆在位的時候,就有很多大臣上書指責皇帝長期不上朝。萬曆皇帝多次在奏章批覆中,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解釋,說自己 腰痛腳軟,行立不便 又說 足心疼痛 步履艱難 明代申時行 詔對錄 3 滿清編的 明史 ...

萬曆三十四年是多少年,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為何國家照樣運轉?

公元1606年,中國農曆丙午年,生肖馬年,屬明朝萬曆三十四年。萬曆 1573年9月4日 1620年8月18日 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六年 1572年 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