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四年是多少年,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為何國家照樣運轉?

時間 2021-10-25 23:06:10

1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23年,中國農曆丙午年,生肖馬年,屬明朝萬曆三十四年。

萬曆(2023年9月4日-2023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六年(2023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

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無像張居正的人可以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2樓:匿名使用者

萬曆三十四年(公元2023年)

萬曆(2023年9月4日-2023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萬曆這個年號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3樓:abc驀然回首

萬曆34年,公元2023年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為何國家照樣運轉?

4樓:

萬曆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中期後期的一個皇帝,在位期間也比較符合明朝皇帝的特徵,都比較有特色,不睦正業。但是萬曆皇帝在明朝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是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而且決定了明朝的興衰。自萬曆後明朝走向衰落。

在萬曆皇帝剛剛登機的前10來年,也有凌雲壯志,想做出一番事業。但是因為萬曆皇帝小時候生活的環境,所以萬曆很煩別人說個不停,也沒有強硬的手段,只能在那耍賴。而明朝自朱元璋一來,就有「文臣死諫、武將死戰」的規定,而且一直到明朝滅亡,皇帝、大臣都遵守的很好,甚至以死諫受到懲罰為榮,這可就讓皇帝無奈了,誰誰都來死諫,真實每天煩的要死。

而且朱元璋還訂立了一個規定,就是不殺言官。最後受苦的就是皇帝被,皇帝受制於大臣、大臣也受制於皇帝的披紅。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萬曆皇帝很怕內閣首輔張居正,凡事都聽從張居正的。萬曆其實也很煩張居正這個人,但是沒辦法,從小就怕這個人。但也因為張居正的政策非常得當,明朝運轉的有條不紊,開創了「萬曆中興」。

但是也正因為張居正的強勢,讓本來就不能自由的萬曆,更加受制於人。其實萬曆就像是個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外界的管制,而對一切都比較反叛,最後就成了萬曆幾十年不上朝的起因。

後來張居正死後,終於沒有人可以制約萬曆,其他以前制約萬曆的人也沒有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再也沒有向張居正這樣有能力的內閣首付,明朝陷入了空前的狀況,皇帝不上朝,全國**缺失嚴重,但是運轉還算可以,在三次出征都全勝而歸,也是奇蹟。

其實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爭國本的問題,萬曆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一直和大臣意見不同,但是大臣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諫。萬曆答應了有反悔,如此反覆,最後萬曆也妥協了。最後造成萬曆根本不想見大臣,一見大臣就是沒完沒了。

所以萬曆乾脆幾十年都不上朝。

我們可以看出,萬曆不上朝有幾個因素,小時候的性格、被管的太過了叛逆(俗話說「過猶不及」)、張居正的強勢、文臣的進諫,咄咄逼人、爭國本。最後導致萬曆幾十年不上朝。

5樓:巷子很深

萬曆十五年開始,原本勤政的皇帝開始不上朝並持續幾十年這個事確為歷史一大謎團,明神宗的不作為對二十多年後的明朝滅亡是否負有重大責任歷來也是頗有爭議。

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遊戲規則,明朝猶是特例。顧誠先生在對明朝社會研究中即表示不可從一始終,明朝社會的前期和後期有著巨大的政治差異,社會形態亦是迥然。洪武大帝開國後屠戮文臣,廢除宰相,皇權集身的模式是一種類似後來滿清的皇帝獨乾的格局。

洪武可謂勞動模範,為他自己量身打造的朝廷執行模式還能維持著皇權全面壓制文官,這種情況從成祖開始發生變化。成祖起成立內閣,作為彌補相權缺失的方法,但也成立東廠,讓宦官進入核心權力層用以互相制衡。此時宦權、文官權力皆出自皇權,皇帝同時有功勳後代的力量作為拱衛,皇帝是此時的核心權力者,可以說一不二。

宣宗死的早,英宗年幼上臺,隨後而來的土木堡事變,直接導致了拱衛皇權的功勳勢力的大流血,皇帝北狩,于謙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立代宗,而後迎回英宗,而後代宗死,英宗重新上臺,等等。這中間的一系列變化看似最後以英宗繼續得以終續一朝而結束,但其中皇權明顯的弱化了下去,功勳勢力不再,原本被完全掌控的文官團體甚至嚐到了自立新君的滋味,加在其身上的枷鎖終於開始動搖。

文官的權力達到一個高峰是在弘治朝。作為一個替父親擦屁股的皇帝,弘治在位十八年的主要功績便是垂拱而治,說白了便是各按本分做事。皇帝與其說是立志在勤政愛民,不如說是被文官團體構建的那個執行機制駕著在勤政愛民。

史料記載弘治唯一得以早朝請假成功的一次是皇宮失火,弘治沒休息好,在他的再三懇求下方得以罷朝一日,文官此時的權力已經可見一斑。

正德不甘心於被文官如此牽著走,各種荒誕不經,試圖打破沉悶的政治環境,最後英年早逝,死因是落水受寒,真是詭異。一個可以兩次率軍作戰的皇帝竟然死在水冷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讓皇帝身邊的近衛背上密謀弒君的黑鍋,史料記載也真是夠有趣的。

終於,文官團體又立了一位皇帝上臺,可惜這次的皇帝還真不是個吃素的,年紀輕輕便在大禮議的爭執上對文官團體贏得了勝利。嘉靖雖然是有名的神棍皇帝,同時也是一個深知權術制衡的皇帝,嘉靖在位的後二十五年雖然不上朝,但尚能運用權謀之術掌控已然成熟的文官團隊。即便如此,在最後的歲月裡,嘉靖依舊感到了自己對權力控制的力不從心:

徐階,高拱,張居正等紛至沓來,至其死後的隆慶一朝,隆慶完全成了弘治第二,由於他本人能力不夠,權力重心一再向著文官們的方向移去,這種現象在年幼的萬曆皇帝上臺,張居正擔任首輔時終於走向了巔峰。

那麼到底萬曆皇帝為什麼不上朝呢?原因許多人猜測了又猜測,眾多的原因其實就是萬曆的怠政,其實就是一種超乎常理、缺乏恆心的懶惰行為的極致表現罷了。

當然,萬曆不上朝並不代表他不管事了。內閣在遇到無法依規矩行事的事情時,還是要去奏請得到皇帝的旨意。

萬曆皇帝是誰,明朝萬曆皇帝后面幾個是誰,和他什麼關係

亮艦深藍 朱翊鈞 1563年 1620年 明神宗,漢族,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神宗處理政事,更張祖制,社會經濟發展較好。20歲時,張居正逝世,神宗開始親政,...

明神宗萬曆皇帝他是怎樣死的,明神宗萬曆皇帝是怎樣死的

度度 萬曆四十八年 1620 七月二十一日,神宗朱翊鈞病逝,十月葬於定陵。明神宗萬曆皇帝是怎樣死的 守護迷途 正常的病死的。只不過明朝的皇帝都死得早,都是 英年早逝 麥湉繩瑋琪 叫懶死裡 人家楞是三十多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死因? 萬曆一生多病,經常服藥,建國初期發掘定陵時,發現萬曆的屍骨右腿呈現出一種...

萬曆皇帝是哪個年代的,萬曆皇帝是個怎樣的皇帝?

明神宗明朝第13位皇帝 萬曆皇帝是個怎樣的皇帝? 鏡音雙子 最早接觸到萬曆皇帝是在一本書裡面,被稱為當代研究明史影響力最為巨大的黃仁宇先生 萬曆十五年 這本書。我當時看完這本書,就被作者獨特見解所震撼,我不再贅述作者的觀點,而最值得學習的地方而是以一種巨集觀分析歷史的事實,從而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