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禮賢下士》,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欲信大義於天下 出自哪篇古文

時間 2021-08-30 10:53:59

1樓:張洪燾

【典故】 齊桓公禮賢下士的事頗多,在此僅舉一二:《新序·雜事》載,齊桓公聽說小臣稷是個賢士,渴望見他一面,與他交談一番。一天,齊桓公連著三次去見他,小臣稷託故不見,跟隨桓公的人就說:

「主公,您貴為萬乘之主,他是個布衣百姓,一天中您來了三次,既然未見他,也就算了吧。」齊桓公卻頗有耐心他說:「不能這樣,賢士傲視爵祿富貴,才能輕視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視霸主也就會輕視賢士。

縱有賢土傲視爵祿,我**又敢傲視霸主呢?」這一天,齊桓公接連五次前去拜見,才得以見到小臣稷。又據《管子·小問》載,一天,桓公與管仲在宮內商討要征伐莒國的事,還沒行動,已在外面傳開。

桓公氣憤地對管仲說:「我與仲父閉門謀劃伐莒,沒有行動就傳聞於外,這是什麼原因?」管仲曰:

「宮中必有聖人。」桓公尋思了一下,說:「是的,白天僱來幹事的人中,有一個拿拓杵春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

」那人叫東郭郵,等他來到齊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請到上位坐下,詢問他說:「你是說出我要伐莒的嗎?」東郭郵果敢他說:

「是的,是我。」桓公說:「我密謀欲伐莒,而您卻言伐莒,是何原因?

」東郭郵回答:「我聽說過,君子善於謀劃,而小人善於推測。這是我推測出來的。

」桓公又問:「你是如何推測出的?」東郭郵說:

「我聽說君子有三種表情,悠悠欣喜是慶典的表情,憂鬱清冷是服喪的表情,紅光滿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見君主在臺上坐著紅光滿面,精神煥發,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籲長出氣卻沒有聲,看口型應是言莒國,君主舉起手遠旨,也是指向著莒國的方向,我私下認為小諸侯國中不服君主的只有宮國,因此,我斷定你是在謀劃伐莒。」桓公聽言欣喜他說:

「好!你從細微的表情和動作上斷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謀事。

」不久,齊桓公就提拔了東郭郵,委以重任。總上所述,正是齊桓公禮賢下士,選賢任能,才為其霸業蓄備了大量的有用人才。[3]

2樓:孟婆

. 劉向 《說苑·尊賢》:「孔子閒居,喟然而嘆曰:

「銅鞮伯華而無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願聞其為人也何若?

」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則可,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則可,夫有道又誰下哉?

」孔子曰:「由不知也!吾聞之:

以眾攻寡,而無不消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豈無道哉?欲得士之故也。

夫有道而能下於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欲信大義於天下 出自哪篇古文

3樓:衣櫃公主

禮賢下士是指對賢者復

以禮相待制;對學者非常尊敬,屬於褒義詞。

《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廉介,這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李巡、張參在幕府。」

求賢若渴

像口渴思飲那樣訪求賢士。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指珍惜人才。

1、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2、《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3、元·脫脫等《宋史·竇貞固傳》:"求賢若渴,從諫如流。」

欲信大義於天下

隆中對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禮賢下士尊重人才有哪些典故

4樓:天語rt圖

田文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田文。田文寧肯捨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

田文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著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後安排侍史,讓他記錄田文與賓客的談話內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田文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裡撫慰問候,獻上禮物。有一次,田文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

田文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自殺表示謝罪。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田文。田文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

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田文與自己親近

5樓:諸葛慕容玄

倒履相迎,周公吐哺,千金市馬骨,

求禮賢下士的詩句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勸天公重抖擻bai,不拘一格降人du才。

山不厭高zhi,海不厭深,dao周公吐脯,天下回歸心。三顧頻煩天下計答,兩朝開濟老臣心。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7樓:才安放心

若要準確的禮賢下士的詩不多,

曹操《短歌行》:山

8樓:匿名使用者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9樓:匿名使用者

青青子衿,悠悠我。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於慄碑,代人也。能左右馳射,武藝過人的文言文翻譯

10樓:9閒路踏花來

於慄磾,是代郡人,能在馬上左右開弓,武藝過人。

出自:《魏書·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於慄磾,代人也。

《魏書·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於慄磾)能左右馳射,武藝過人。登國中,拜冠軍將軍,假新安子。

於慄磾,代郡人[1] ,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名將。於慄磾好使一杆黑矛,武藝超群,在馬上可以左右開弓,有萬夫不當之勇。劉裕北伐後秦時,對駐紮在黃河邊上的於慄磾很是懼怕,親自寫信向他借道,在信的開頭稱他為「黑槊公麾下」。

明元帝得知訊息後,十分讚許,便賜他稱號為「黑槊將軍」。於慄磾年少時就開始統軍,直至白髮蒼蒼,他臨事善作決斷,所向無前。加之謙虛待人,禮賢下士,不濫用刑罰。

所以得知他去世時,太武帝傷心惋惜不已。

11樓:呂中豪

於慄碑是代地的人,能在馬上左右開弓射箭,武藝超出常人

求賢若渴是什麼意思,求賢若渴是什麼意思, 求賢若渴 的漢語

意思是 慕求賢才,有如口渴急於飲水。形容求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一 拼音 求賢若渴 qi xi n ru k 二 出處 唐 魏徵 隋書 韋世康傳 朕夙夜庶幾 求賢若渴 冀與公共治天下 以致太平。釋義 我日思夜想,慕求賢才,有如口渴急於飲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盛世太平。三 例句 1 抗戰時期,我們黨求賢...

求賢若渴的若是什麼意思,求賢若渴的若什麼意思

我是大角度 求賢若渴的若得意思是像,求賢若渴是形容羅致人才的迫切。求賢若渴 朋友 qi xi n ru k 出自 後漢書 周舉傳 昔在前世,求賢如渴。示例 從柬如流。宋史 竇貞固傳 語法 主謂式 作謂語 含褒義 近義詞 愛才如渴 愛才如命 廣開才路 招賢納士 反義詞 嫉賢妒能 一 愛才如渴 i c ...

曹操擁有百位謀士,其人更是求賢若渴,為何沒人將諸葛亮給他呢

沒人將諸葛亮推薦給他是因為曹操的這個圈子是比較和諧的,而且是很團結的,像諸葛亮這樣的外人是不會被推薦的。回首歷史,曹操的確是最強大的主要原因不僅是他自己的策略,更是他對人才的高度關注,所以他有很多顧問眾所周知,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有很多策略。他不僅是一個顧問,而且代表著智慧在治國手段和軍事人才上,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