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個人窮別人給他送米的故事,中國古代有米神嗎?叫什麼名字?有什麼故事嗎?

時間 2021-09-21 03:44:04

1樓:任柳鑫

升米恩,鬥米仇

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2樓:

東漢時候,孝泉地屬廣漢郡,良田萬頃,民風淳樸。有一姜姓人家,父親姜文俊,母親姓陳,家中有一個聰明活潑、文質彬彬的兒子——姜詩。 姜詩品高行佳,為人正直,深得縣名人龐盛的賞識,將女作龐三春許配給他,並向朝庭舉薦。

不久,皇上下詔,任命姜詩為江陽(今瀘州)縣令。

姜詩上任後,愛民如子,為政清謙。幾年後,父親病故,姜詩夫婦侍奉母親愈加勤勉,體貼入微。後來,龐三春生下了一個男孩,姜詩給他取名叫姜石泉,小名安安。

薑母眼睛患病,見風就爛。有天夜裡,薑母夢見神仙,告訴他孝泉臨江的水有清目治病的功效,可以**。薑母醒來,把夢中情景一一訴說給姜詩。姜詩是個孝子,為治母親眼疾,當即掛印而去。

安安長大後,因家裡經濟拮据,婆媳矛盾尖銳,關係不和,逼著姜詩一紙休書,把龐三春攆出家門。

安安放學回家得知母親被休,痛哭流涕,朝思暮想。鄰居告知其母遷居在白衣庵。安安想去看媽媽,又覺得媽媽孤身一人,生活清苦,便決定給媽媽送米去,讓媽媽吃頓飽飯。

安安每天都要帶上米在老師家寄吃一頓午飯,上學途中,路過土地廟,安安就抓上一把米,放入口袋,磕個頭,藏在土地爺爺背後。說也怪,安安的米,鳥兒不啄,老鼠不吃,彷彿被安安一片孝心感動了似的。

幾個月後,安安看米存得不少了,就偷偷地到白衣庵看媽媽。母子相見,又驚又喜,涕淚縱橫。安安把米掏出來,讓母親高興高興。

但媽媽臉色沉重,說:「安安,我們家裡的人,歷來不偷人家的東西。人窮要窮得有志氣,我寧願餓死,也不吃人家的米。

」安安見媽一臉愁容,不知說什麼才好。庵主走過來,把安安帶來的米撮出來,放在手掌上,捻開仔細瞧瞧,對安安的媽說:「你看這米,顏色深淺不一,有陳有新,可能不是偷的,你可別冤枉了孩子。

」龐三春就問安安米是從哪兒來的。安安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從頭到尾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轉悲為喜,高興的是有了這麼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

她撫摸著安安消瘦的臉龐,心裡一陣酸楚、激動,母子倆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場。這段佳話,人稱「安安送米」。

後來,歷代朝庭在孝泉修建姜孝祠以教化子孫。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3樓:一紙寡言

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

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擔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

「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4樓:寶格格

1.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 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

」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3.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

「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4.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

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裡,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5. 臥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

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6.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7.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8.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9.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2023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2023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5樓:

中華美德故事:從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心繫百姓,真是一個好孩子

6樓:易昂樂乙

除了臥冰求鯉,我還知道子路負米、親嘗湯藥等故事。子路負米是不管春夏秋冬,子路都會扛著米給父母送去;親嘗湯藥是漢文帝的母親大病三年,而三年裡漢文帝都是親口嘗過湯藥後才讓母親服用,沒有嘗過的一概不讓母親喝。

中國古代有米神嗎?叫什麼名字?有什麼故事嗎?

7樓:木泱拉姆

中國古

來代有祭祀源

穀神的習俗。

穀神就是崇祀植物穀子,屬自然神。後來奉后稷(hòujì)為穀神。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傳說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腳跡,懷孕而生,因一度被棄,故又名棄。

他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其後子孫繁衍,逐漸強大,是為周。周人姓姬,故稱穀神姬真人。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copy有祭祀穀神的習俗。

穀神就是崇祀植物穀子,屬自然神。後來奉后稷(hòujì)為穀神。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傳說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腳跡,懷孕而生,因一度被棄,故又名棄。

他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其後子孫繁衍,逐漸強大,是為周。周人姓姬,故稱穀神姬真人。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大全,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神話故事

何寄壘 盤古開天僻地 女媧補天 女媧造人 精衛填海 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牛郎織女 包樂音 盤古開天地誇夫追日,味精填海,愚公移山,女媧補天女媧造 女媧補天,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人,等等等等 邢芃幸逸馨 神話之淵府 山海經 袁珂曾在 山海經校注 序 中說過,山海經乃神話之淵府,這是因為山海經包羅永珍...

古代的英雄事蹟,中國古代英雄故事有哪些?

衛青 公元前106年 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 今山西臨汾市 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 公元前138年 獲救,任侍中 建章監 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 前129年 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他收復...

中國古代有 春運 嗎古代的春運怎麼回家

應該沒有。因為古代實行小農經濟,除了一些商人 文人士大夫遠在異鄉,而很少有人離鄉打工的。為了解決 人在旅途 者回家過年難題,創造歡樂吉祥的節日氣氛,古代官府也會積相想辦法,儘量不在快過年的時候安排外出公務。而相當於今天普通 打工仔 的外出謀生者 經商人士,則會早早動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誤。回家難 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