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請說明理由

時間 2021-10-14 22:16:30

1樓:一支傲雪梅

吳晗在《朱元璋傳》中較真實地描寫了朱元璋年輕時候的苦難生活,分析了他走上了農民革命戰爭道路的歷程,並對他成了明皇朝的開國皇帝之後的種種表現作了實事求是而又比較辯證的分析。

其一,關於防止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當時朱元璋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急速醫治歷經劫難的社會創傷。

朱元璋採取減免賦稅,清丈田畝,與民屯田,開墾荒地,以及興修水利等措施,促使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他下令在他所控制的地區,凡桑、麻、谷、粟、稅糧、徭役,免徵三年。

朱元璋防止群眾造反的另一措施,就是下令取締一切邪教,特別是白蓮社、大明教和彌勒教。認為這些都是「左道惑眾」,為首者斬。吳晗指出:

朱元璋這樣做,是因為元末農民起義所標榜的就是「明王出世」、「彌勒降生」,朱元璋深知這類預言富有鼓動性。他本人就是尊奉明教和彌勒教獲得成功的,因而也決不允許別人利用這種形式來影響他的統治。有人指責朱元璋背叛白蓮教,吳晗卻認為,明封建王朝用嚴刑取締,壓制祕密宗教,目的是維護、鞏固明封建王朝的統治。

也就是說,朱元璋取締邪教是無可非議的,是鞏固政權的需要。

其二,關於朱元璋調整地主階級內部矛盾的措施。吳晗認為,地主對封建統治集團和農民來說是有兩面性的。一面是他們擁護當前的統治,倚靠皇朝的威力,保身立業。

朱元璋讓戶部保薦交租多的地主,任命為**,糧長。一面又指責富民多豪強,欺凌小民,武斷鄉曲,人受其害。他把一部分地主遷到京都,削弱地主在各地方的勢力。

同時,通過田地和戶口的普查,制定了魚鱗圖冊和黃冊,頒佈了租稅和徭役制度。大量漏落的田地戶口通過登記固定下來,皇朝從而增加了人力物力,穩定和鞏固了統治的經濟基礎。

其三,關於朱元璋採取的「以猛治國」的方針。為了鞏固政權、循正吏治,朱元璋採取「以猛治國」的方針,來加強**集權。他對**汙吏採取嚴刑懲治的辦法。

他說,過去在民間,見官不恤民,凡民疾苦,視之漠然,心裡恨透了。如今要嚴立法禁,對「官吏**蠹害百姓的,決不寬恕。」他認為,「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終不可得。

」為此,制定了很嚴厲的法律。朱元璋痛斥這些**是「害民之奸,甚如虎狼。」

吳晗指出,應該承認,在朱元璋執政一朝,「是歷史上封建政權對**進行鬥爭最激烈的時期,殺戮**汙吏最多的時期。」因而,吏治也是比較清正的。

其四,關於朱元璋大搞封建集權的作法。除了建立一支龐大的常備軍外,朱元璋採取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廢除丞相制度。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殺了權傾一時的宰相胡惟庸,並藉此下令取消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管理國家政事。

吳晗指出,一切大權都由皇帝一個人掌握。「從中書省綜掌政權一變而為由皇帝親自管理庶政,封建**政權從此更加集中,集中於一人之手,皇帝便成為綜攬一切政事的**者了。」

2樓:

昏暴之君 對文人軍人和百姓都不好 就對自己家的人好 文人說真話假話都殺 不分**清官也都殺 文人不能提意見 軍戶制度把軍人也都毀了 藩王制度把天下的地都歸老朱家了 百姓無地可種 遍地皇莊皇店 光發寶鈔不** 榨取民間財富毀經濟一致喪失貨幣權 阻止民間海** 壟斷成勘合朝貢制 這些惡政導致藩王造反把子孫都害了 最後把整個民族都坑了 眼看後金一個野蠻部落成功啊

3樓:

我認為他是一個明君,開創了大明江山,改革行政機構。

4樓:匿名使用者

前期算明君,後期嚴過頭了,竟至無人敢做官,其任上商業沒怎麼發展。

不過他總算是開國之人,推翻了蒙胡的統治,我還是很欣賞這個人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沒法一刀切的,都要從兩面看的!

不可否認他是一個英明的君主,開創大明江山,遷都等都是不可抹殺的!

其實不能說他是個昏君,頂多可以說是暴君!

6樓:史帕特

明君也好,暴君也罷,總之,他絕不是昏君!

什麼是昏君?貪財貪色,胡作非為,不理政事之君也。

朱元璋再如何也不會是昏君吧,這位朋友,恕我直言,您的問題一開始就問錯了!

7樓:泥萌

就是一昏君,我左看看右看看沒發現有什麼好的

8樓:藍色天線

一般每個王朝的締造者都還算是明君的, 不然也不可能統一全國, 只不過每個人的方法不同而已, 朱極度痛恨**腐敗者, 所以殺起來毫不手軟, 為了下一任太子能坐好皇帝這個位子, 他又不斷的剪除位高權重的大臣.

對民來說, 他是明君, 但對臣來說,他是暴君

9樓:月御琤

歷史學家都說不清,我哪能說得清

10樓:匿名使用者

明不明,讓後人來說,

11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算不上明君 殺功臣殺太多

朱棣是明君還是昏君?有什麼根據?請說明理由。

12樓:匿名使用者

明成祖朱棣(2023年-2023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改革吏治明太祖朱元璋時,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鉅細都要皇帝親自處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明成祖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這個內閣制度後來被西方國家所效仿,一直延續到現在。

但內閣品級不高,一般要經過翰林院庶吉士鍛鍊,後來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進內閣」的潛規則。發展經濟 明成祖朱棣對各地方官吏要求極為嚴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須深入瞭解民情,隨時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永樂十年(2023年),朱棣命令入朝覲見的地方官吏五百餘人各自陳述當地的民情,還規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當者勿問』。

之後,永樂帝宣佈「諭戶部,凡郡縣有司及朝使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派出的民情觀察員,如果看到民間疾苦而不實報的,要逮捕法辦。對民間發生了災情,地方上要及時賑濟,做到「水旱朝告夕振.

無有雍塞」。

13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是個很好的皇帝 她在的時候 號稱永樂盛世 就是小心眼

14樓:匿名使用者

他不是好人但他是個好皇帝他對付自己的侄子,殺大臣但他一生勤勤懇懇的開創了明朝的一個巔峰。明史是這樣說的贊曰: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

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雍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

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朱棣是明君還是昏君?有什麼根據?請說明理由

明成祖朱棣 1360年 1424年 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 太宗 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 成祖 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 永樂盛世 改革吏治明太祖朱元璋時,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

康熙是明君還是昏君 康熙是昏君還是明君?

康熙皇帝是清朝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氣的皇帝,他在位時,清朝還蒸蒸日上,這樣的皇帝,當然是明君。我認為康熙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一位明君,畢竟康熙在位的時候,當時的經濟 政治 軍事等,都是位列世界前沿的。康熙算得上一代明君。康熙在位時,勵精圖治,並取得了雅克薩戰役的勝利,使經濟得到恢復...

劉禪是明君嗎,劉禪到底是個傻瓜還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

不傻,而且很厲害!首先是制度,在諸葛亮死後,他馬上廢除丞相制度,讓費禕當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 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後來蔣琬病死,劉禪乾脆自攝國政,直接執掌大權19年,如果不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