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宮殿是什麼樣子的,戰國七雄的宮殿,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10-14 23:47:28

1樓:贊一個

通常是在高七八米至十餘米的階梯形夯土臺上逐層構築木構架殿宇,形成建築群,外有圍牆和門。這種高臺建築既有利於防衛和觀察周圍動靜,又可顯示權力的威嚴。影響所及,秦漢大型宮殿也多是高臺建築。

如山西侯馬平望古城、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城、山東臨淄齊城等,都有這種宮殿遺址。其中邯鄲趙國宮殿遺址,有一條明顯的南北軸線。陝西咸陽市東郊曾發掘出秦都咸陽的一座宮殿遺址,它位於渭水北岸高地上,即史書所說的「咸陽北阪」上。

這一帶宮殿遺址密集,沿臨水高地向東延伸。已發掘的一處夯土臺基殘高約6米,面積為45米×60米,推測原是一座依夯土墩臺而建的高臺建築,其中包括殿堂、過廳、迴廊、居室、浴室、倉庫等。室內還有火炕、壁爐和供保藏食物用的地窖,檯面有較完善的排水設施。

通過這些可瞭解戰國後期宮殿的概貌。但它只是宮中一所次要宮殿,咸陽宮的總體佈局還不清楚。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

2樓:匿名使用者

唉,斷代了,重要的文獻和文物資料都被50年前一場運動毀掉了。

現在知道的都是些細枝末節了。參考央視《東周列國傳》

戰國七雄的宮殿,是什麼樣的?

3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時期,

bai建築上的發展是du瓦的普遍使用和作zhi為諸侯宮室用dao的高臺建築(或稱臺榭

專)的出

屬現。宮室多屬臺榭式建築,以階梯形夯土臺為核心,倚臺逐層建木構房屋,藉助土臺,以聚合在一起的單層房屋,形成類似多層大型建築的外觀。

2、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開始了用磚的歷史。【例證:從山西侯馬晉故都、河南洛陽東周故城、陝西鳳翔秦雍城遺址中,還出土了36釐米x14釐米x6釐米的磚以及質地堅硬、表面有花紋的空心磚(兩者均為青灰色磚)】

3、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出於政治、軍事統治和生活享樂的需要,建造了大量高臺官室;【例證:(一般是在城內夯築高數米至10多米的土臺若干座,上面建殿堂屋宇)。如侯馬晉故都新田遺址中的夯土臺,面積75米x75米,高7米多,高臺上的木架建築已不存在。

】4、隨著諸侯日益追求宮室華麗,建築裝飾和色彩更為發展,如《論語》描述的「山節藻梲」(鬥上畫山,樑上短柱畫藻文),《左傳》記載魯莊公「丹楹」(紅柱)「刻桷」(刻椽),就是例證 。附張復原圖:

春秋戰國時期宮殿裡的地板都是用什麼鋪墊的?

4樓:無可替代

實用性和裝飾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也形成了藝術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5樓:小度寶貝

應該是用磚徹成的吧,那時還不發達,沒有地磚。

6樓:讓風一樣自由

在春秋時期,建築的重要發展是瓷磚的廣泛使用

7樓:聚寶盆

像電視劇裡面都是各種各樣的地毯其實當時的宮殿不是鋪的這些東西···

8樓:可可噠的豬

應該都是用一些青磚類的,當時應該還沒有瓷磚。

9樓:愛吃菜菜

那時候多用一些青磚之類的來鋪墊

10樓:美膚精品小鋪

應該是用一些青磚類的進行鋪墊。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要實行變法,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開展變法運動?有何作用?

小兔子的文集 戰國時期各國實行變法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改革的潮流 各國的改革與變法 隨著七國地主階級取得奪權鬥爭的勝利,為了擴大和鞏固自己的利益,都先後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社會改革,掀起了變法運動,以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其中著名的有 1 魏文候任用法家李悝變法,首先取得成效,使魏國最先富強。...

戰國時期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完璧歸趙 圍魏救趙 價值連城。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如下 唇亡齒寒 春秋時期,在渭水流域興起了一個新的諸侯國家 秦國。秦穆公在位時,秦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盛的奴隸制國家。他招徠賢才 任用賢能,百里奚就是其中一個很有名的人。百里奚是虞國人,家境貧苦,中年時才外出謀事。他先是到了齊國遊說...

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戰國的有孟母三遷,田機賽馬,完璧歸趙,毛遂自薦,圍魏救趙,春秋的有臥薪嚐膽,假道滅夠,五丁開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蘇武牧羊。孟母三遷。負荊請罪。完壁歸趙。哀兵必勝。百發百中。百步穿楊。班駁陸離。杯水車薪。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