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會失敗,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

時間 2022-01-09 12:00:08

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為爭奪中原而「六出祁山」是所謂的北伐每次都有其具體原因,又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佔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另有230年7月防禦魏軍對漢中的進攻,雙方因大雨未交戰,後來蜀軍的反擊作戰史書未記載諸葛亮直接參加。

這是導致各次失敗的原因

總體原因:蜀國經過連年的征戰,實際已經國庫空虛,物資匱乏,國家的政治在阿斗那裡變得亂七八糟,而諸葛亮為報「先帝之恩」實現他復興漢室的願望而強曰「天下有變」,其實當時北方的魏國一直在休養生息,或者說沒有什麼大的行動

北伐其實是蜀國最後的「拼命一搏」,可是街亭之失和魏延謀反,給了本來就不是很有把握的仗更大的變數,諸葛亮最後強出兵其實是希望以弱勝強,寄希望於對手的失誤,可是司馬懿一直沒有再給他機會,最終病逝五丈原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按照**來看,諸葛亮前後6次北伐,姜維一共9伐中原。其中,諸葛亮沒有成功的原因:

1,第一次北伐,當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諸葛亮沒有內憂,就以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大軍逼近長安。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

可是,上庸孟達反叛計謀被司馬看破,反叛失敗,諸葛亮又錯派馬謖守街廳,最後不得不自己在西城用「空城計」。諸葛亮的第一次失敗,主要就是自己錯用人,和孟達舉事不利。這兩個問題。

2,第二次失利,主要是因為糧草不濟,李嚴撒謊,籌集糧草不當,造成軍隊缺糧而導致北伐失敗。後來,李嚴被廢為庶人。

3,第三次,第四次,主要都是糧草的問題。

4,第五次北伐,此時,屬國內部開始動搖,宦官開始釀禍,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幾次用計謀都戰勝司馬懿,後來蜀國大軍,逼近渭水(今天陝西的母親河,渭河),直搗長安。可是,後主劉禪聽信讒言,詔回大軍。諸葛亮因為內政的原因,失去了第二次最好的機會。

5,第六次,火燒上方谷,計謀都已經實施的很順利,眼看就要把司馬懿父子三人活活燒死在火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突然下起大雨,把火澆滅,救了司馬父子。(後人說,是老天要滅魏國,所以要留下司馬昭)。又加上,東線諸葛謹不敵曹睿,東吳兵敗,不能和蜀國夾擊魏國。

諸葛亮氣上心頭,舊病**,鬱鬱而終。病勢於五丈原,享年54歲。

姜維北伐九次,其失敗原因歸納為6點:

第一,蜀國的國力開始衰弱,看諸葛亮前期北伐,率軍都是30萬,而姜維幾乎都是率軍20萬,(可用兵力下降是兵器的生產力下降,糧食產量下降的表現)由此可見,蜀國國力的衰弱。

第二,姜維本人不及諸葛亮。不論在戰術,戰策,計略,在蜀軍心中的威信方面,姜維都大不如諸葛亮,這在後來司馬昭的話中可以得知:「蜀主劉禪,昏弱無能,諸葛孔明尚不能扶之長久,何況姜維?

」姜維自己也說自己不如諸葛亮。

第三,蜀國內部人才缺少補給,文臣武將相繼死去,蜀國又閉塞在四川盆地,與中原人才往來不能相比,後期,內廷缺少良臣監管,原來出師表中,諸葛亮所提及的「費易,董允,蔣琬,郭攸之」等人都已死去,加上沒有繼承人,導致宦官專權。外部,原來劉備,劉璋手下的舊部都已經死去,沒有好的將領可以使用,以至於最後,姜維一人獨守劍閣,鄧艾偷渡陰平,成都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武將出戰。

第四,後主劉禪無能,聽信宦官,沉溺酒色,以至於朝廷裡大臣都有「退讓之心」,聽信黃皓讒言,又疏遠了和姜維等人的關係,(在姜維北伐獲得優勢,有利形勢的時候,聽信黃皓讒言,召回姜維和大軍等)使得姜維不得不聽大夫郗正之言「屯田沓中」,導致漢中兵力空虛。蜀國整體防禦實力大幅下降。

第五,鄧艾等人,足智多謀,多次看破姜維的計謀,死守祁山。魏國人才補充較大,後期的鐘會,賈充,張騫,諸葛緒都是比較好的人才。

第六,漢朝滅亡多年,中原人對漢朝的留戀已經趨零。以至後來長安人對西蜀人的說法也不說是蜀漢,就說兩個字「蜀人」,曹氏政權在中原的統治比較成功,中原人對漢朝的留戀和嚮往已經幾乎沒有了。這也是「民心向背」的問題。

劉禪後期在西蜀的表現又是一個「昏君」,寵信宦官,就好象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的「十常侍」,好象歷史重演一樣,上天要使蜀漢(漢朝)滅亡,這是誰也無力挽回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多次在北伐眼看要勝利的關鍵時刻(魏國名將夏侯惇等都死於北伐),都因糧草不足而失敗,從諸葛亮所著兵書可知他很重視後勤保障,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奇怪就在這裡,早不斷,晚不斷,關鍵時刻停電,這事太巧合了。

劉禪不愧號稱「扶不起的阿斗」,居然讓鄧艾的一支經過長途跋涉的偏軍嚇得投降了,導致姜維在前線的努力付之東流。蜀地有劍閣等險關「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派一穩重之將,就能固若金湯,如果劉禪不投降也就不會有吳國的滅亡。

4樓:

1.蜀漢國力不行,北伐到了後期就是國力的大比拼,魏國疆域大,國力強

2.蜀漢缺乏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3.蜀漢糧草無法接替上去,後期就是缺糧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

5樓:加斯爾拉修士

按照《易中天品三國》的論述,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個人覺得是比版較客觀的:

1、曹魏非速亡之國:權首先曹魏政權自曹丕稱帝之後得到了國內各大士族的支援,政局穩定且勢力在三國之中最強,絕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憾動。其次,北伐時期魏主曹叡也並非昏君,且司馬懿之輩不可小覷。

隆中對中的「天下有變」的時機已不存在。

2、益州非進取之地:劉備集團在丟失了荊州之後,失去了進攻曹魏的最佳路線。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漢軍從益州出兵伐魏首先要翻過秦嶺,糧草軍械等物資運送困難重重,地利優勢不在。

3、諸葛非將略之才:歷史形象中的諸葛亮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其軍事才能並沒有他的政治才能出眾,雖然他的軍事才幹也不錯。但諸葛亮生性謹慎,不善權變,只能打正規戰。

在沒有天時與地利優勢下很難有所作為。

6樓:匿名使用者

寫這bai麼多幹嘛 北伐時間太長 軍心潰

du散 物資日zhi益下降 沒有得到完dao全的補充 無法休養生息 北伐回距離答太遠 整日征戰 離家太遠 士兵太過勞累 不免產生思鄉之情 戰鬥力下降

大部分兵力 物力 財力用來北伐 國庫已空 沒有考慮到國內的發展 導致以後最終的失敗

戰略上的失誤 考慮到以上原因 戰時不允許拖得太長 諸葛亮太過操急 (當年我老諸3氣周渝 沒想到如今被司馬老兒如此兒戲般的玩弄)而魏只是按兵不動 穩定軍心 利用地形 防守

常年在外 疾病困擾 之後所託非人

姜維有才 卻也是紙上談兵 太過相信自己能力 輕敵 沒有很好的分析之後的戰術佈置

錯殺魏延(文長)

成都失陷 本有魏延守成都則可保萬無一失,且不說他出戰可以陣斬鄧艾父子,擊潰魏軍,就算他死守不出,恐怕,鄧艾也無法破城,而姜維卻大開城門 本想來個翁中捉鱉 卻不料放進來就打不回去了 漢中失陷 加上北伐失敗實力已全失 蜀已亡已

北伐的失敗也導致蜀最終走向滅亡

7樓:匿名使用者

專家來啦,上面的都是複製的

簡單地說是諸葛亮時機選的不對.

隆中對時,他對劉備的回建議是三分天下答,等待天下有變再興兵統一.而到他要北伐的時候,剛平定南中,戰力不足.把曹丕病死,曹魏換新皇帝當作契機就貿然北伐,而曹魏此時尚屬強盛時期,無異於雞蛋碰石頭.

將才對比也不足,加上事必躬親、顧慮太多,戰術上顯得過於保守(以弱勝強的關鍵在於以奇取勝,舉例說明李唐和竇夏的虎牢之戰中,李世民就是帶3000多的兵找機會直接衝擊竇建德10萬大軍中營奇襲而勝).還有後勤不足,經不起消耗(這裡也顯出諸葛亮的矛盾做法,補給少就應該速戰速決),後來司馬懿正是抓住這點拖垮諸葛亮的

8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受劉備託孤,雖時機並不成熟,卻擔心身體不行,強要出山

9樓:地球聯邦愛

打心眼裡諸葛亮復就沒想過贏制,僅是以攻為守,魏獨佔青,幽,並,冀,豫,充,涼,雍,徐,荊(三郡)揚(九江 一部分廬州)所以僅憑益州是無法與魏抗衡,只能以攻為守的來保護自己,又因內部與李嚴的矛盾,導致糧草不濟,最終將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

10樓:西涼王

1 蜀國內部不和

2 人民不支援

3 軍事實力沒有優勢

11樓:匿名使用者

阿斗也有一方面的重大責任。

孃的。扶不起來的東西。

12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多有什麼用,

1年歲問題,常年在外身有疾病

2朝中宦官做患,使軍臣不和

3雖有心,但力不足

4新舊文官武將交換,互相不重視,太急於求成

13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實力決定一切!

14樓:匿名使用者

最主要的是用錯了人!

以及心理的因素等等!

15樓:匿名使用者

趙雲想謀反,軍心動搖.

諸葛亮身體不適.

諸葛亮幾次北伐中原,為什麼都失敗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1,第一次北伐,當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諸葛亮沒有內憂,就以趙雲,鄧芝作為北伐先鋒,斬了韓德父子三人,諸葛亮兩軍陣前罵死魏國司徒王郎,天水收服姜維,上圭,安定等處都望風歸降。大軍逼近長安。又有上庸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

可是,上庸孟達反叛計謀被司馬看破,反叛失敗,諸葛亮又錯派馬謖守街廳,最後不得不自己在西城用「空城計」。諸葛亮的第一次失敗,主要就是自己錯用人,和孟達舉事不利。這兩個問題。

2,第二次失利,主要是因為糧草不濟,李嚴撒謊,籌集糧草不當,造成軍隊缺糧而導致北伐失敗。後來,李嚴被廢為庶人。

3,第三次,第四次,主要都是糧草的問題。

4,第五次北伐,此時,屬國內部開始動搖,宦官開始釀禍,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幾次用計謀都戰勝司馬懿,後來蜀國大軍,逼近渭水(今天陝西的母親河,渭河),直搗長安。可是,後主劉禪聽信讒言,詔回大軍。諸葛亮因為內政的原因,失去了第二次最好的機會。

5,第六次,火燒上方谷,計謀都已經實施的很順利,眼看就要把司馬懿父子三人活活燒死在火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突然下起大雨,把火澆滅,救了司馬父子。(後人說,是老天要滅魏國,所以要留下司馬昭)。又加上,東線諸葛謹不敵曹睿,東吳兵敗,不能和蜀國夾擊魏國。

諸葛亮氣上心頭,舊病**,鬱鬱而終。病勢於五丈原,享年54歲。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北伐失敗,諸葛亮為什麼要降趙雲的職?

這是因為在北伐的過程中,趙雲主動帶兵去迎戰曹真大軍,但是在打仗的過程中,趙雲因為自己一時的失誤,並且沒有跟諸葛亮的計謀計策進行很好的配合,導致士兵受傷過重,所以在北伐失敗之後,諸葛亮對趙雲進行了相應的處罰。街亭失守,趙雲和馬謖都有責任。由於分工不同,趙雲責任小。並且在失敗後,趙雲沒有逃避責任。因為趙...

諸葛亮有沒有北伐成功的可能,難道諸葛亮沒有機會北伐成功嗎

雞蛋碰石頭,不會有好結果的。蜀國和魏國的國力不是一個級別的。關羽不丟掉荊州,劉備沒有夷陵之敗的話還有可能!當採用魏延之策,走一新冒險一點的路進取中原而不是出祁山.蜀國國力資源都不如魏,貴在速戰速決.諸葛亮謹慎用兵反而失去戰機.當時,伐吳慘敗,關張已亡,還損失了整整一代後備將領。蜀漢掌權者從諸葛到姜維...

諸葛亮錯用誰而痛失街亭,諸葛亮北伐馬謖痛失街亭,街亭地處何處,為何意義非常重大?

諸葛亮北伐馬謖痛失街亭,街亭地處何處?意義為何如此重大?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武侯彈琴退仲達.失街亭 空城計 斬馬謖 諸葛亮北伐馬謖痛失街亭,街亭地處何處,為何意義非常重大?諸葛亮北伐馬謖痛失街亭,街亭地處何處?意義為何如此重大?街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不然馬稷不會有這樣的表現。因為這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