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皇帝自稱寡人和朕,古時皇帝為什麼都自稱「寡人」 「朕」 「孤」?有什麼含義?

時間 2022-01-10 05:40:05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

」如:《書·舜典》:「汝作朕虞。

」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大盂鼎》(金文):

「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

」《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

「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

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

『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2樓:戀之鳥語

●原本「朕」這個字不是皇帝專用的 , 而是人人都可用的自稱詞 ( 類似 "吾"、"餘"、"我"、"敝人"..等。 )

;;也有用 "所有格" 的代稱。

=> 《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

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 屈原《離騷》首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意思是 : 我是高陽帝的後代, "我的"老爸名字叫伯庸。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 自稱「朕」,從這時候起「朕」就成了皇帝專用的了。

秦始皇之前的帝王沒人自稱朕的 , 一般都是用寡人或孤(王)。

因為自大的秦始皇認為自已萬人之上,為了顯示自己權力的至高無上 , 所以也連稱自已也都要一個不同的稱呼。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 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特殊情況

「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

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 武則天自封「朕」,是因為她自視與男帝等同。

古時皇帝為什麼都自稱「寡人」、「朕」、「孤」?有什麼含義?

3樓:再騎金錢豹

孤、寡人、朕,這三個詞都是自稱,其中「孤」和「寡人」都是國君的謙稱,只有國君才能用,而「朕」則是秦朝以前的平民的自稱,這三個自稱,根據目前的史料,「孤」最早,大約在西周早期就出現了,而「寡人」則要晚一些,在春秋時期才普遍使用,到了戰國時期又發生了一些變化,一般來說小國的國君用「孤」,大國用「寡人」,此時的「朕」屬於平民的自稱,人人可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規定「朕」為皇帝一人專用,其他任何人不得僭越,此後「寡人」式微,基本退出歷史舞臺,但「孤」的生命力卻長得多,直到三國時期都還有很多「孤」,兩晉時期逐漸減少,南北朝時期基本消失,進入隋朝後,最後的「孤」被「本王」所取代,比如王世充被封的是「鄭王」,從來都沒聽說過自稱「孤」,向來都是「本王」

4樓:匿名使用者

寡人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而在其後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各代體制習慣雖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者也可自稱「寡人」。

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據說是表示自謙之意,又或者是有無上的權力而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所以自稱寡人。「孤」和「不穀」同樣有自謙之意。如《左傳·魯成公十三年》:

「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孟子·梁惠王下》:「大哉言矣!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朕,我,我的,意思。皇帝的自稱。

秦滅六國以後,天子始自稱朕。孤也是古代帝王的自稱。都是我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嬴政統一全國後,「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對王號已經不滿意。他提出「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與臣下商議後,嬴政決定從「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稱「皇帝」。

嬴政時,「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自稱「朕」,命令稱「制」或「詔」,印稱「璽」,任何人對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諱。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沒什麼意思 都是一種自稱,跟 我 一樣。

7樓:cy虛實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孤、寡人、朕

8樓:匿名使用者

孤家寡人嘛,李白說過高處不勝寒,高高在上很孤獨的,沒有人理解,總有人嫉妒,所以才孤寡自稱的。

為什麼古代皇帝自稱寡人和朕

9樓:熙熙

因為稱《寡人》的是:覺得自己一個人太孤獨了... 稱《朕》是.覺得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10樓:繁華落盡丶

古代帝王 自稱天子 天的兒子 在他身邊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唯命是從的 順他的意 臣子們 都怕他 他沒有一個知心的朋友 所以就用孤家寡人等形容詞了 :)

11樓:楓島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

「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

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

《書·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

「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

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

「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

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

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

『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12樓:國安

中國古代的君主分為皇帝和國王,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朕」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國王則不一樣,古代中國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後來分封的諸侯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轂」等等。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

「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

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

」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

」但是,這裡要做二點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代並不等於後世的「餘」、「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

「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

「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澤的**。

」《大盂鼎》(金文):「勿廢朕令」。意思是:

「不要拋棄我的訓令。」《離騷》:「朕皇考曰伯庸。

」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

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許慎《說文·舟部》釋「朕」:

「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餘」、「吾」、「我」嗎?我們認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後人攙假。

秦火以後,僅憑西漢儒家學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

例如《後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複雜些。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左傳》:

「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 的。

《世說新語》:「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6�1邶風》: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

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古代皇上為什麼稱自己為朕?

懶懶落花 在秦始皇以前,朕 只是一個普通的字,誰都可以用的,並非國君專有。此前國君專有的是 孤 和 寡人 意思是寡德之人,謙稱。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 朕 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 天下皆朕 皇權獨尊 之義。嚴格來說,除非僭越或者中國處於 時期,否則東亞漢文化圈只有一個皇帝 中國天子,只...

為什麼皇帝要以朕自稱,為什麼皇帝都自稱為「朕」?「朕」是怎麼來的?

古代的君王並不是都自稱為 朕 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印象,我認為跟現在流行的電視劇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電視劇中的君王基本上都自稱 朕 這也許是編劇者考慮得不夠周全吧。這算是比較小的失誤了。可笑的是,經常看唐劇而聽到從電視劇人物的口中說出的宋元詩詞或現代慣用語 題外話 事實上,人們的稱謂也會隨著時代 場合...

歷代皇帝自稱「朕」,為什麼朱元璋卻自稱「咱」

我個人覺得是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他從小的生活環境導致他一時改不過來,第二個也是為了讓他記住自己的出身和展示他的為人。首先來看他的出身。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朱元璋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父母都是幫地主幹活的老實人,沒什麼文化。朱元璋之前叫朱重八,這名字取的是蠻隨便的,根據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