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唐哀帝什麼關係,唐太宗與唐穆宗什麼關係

時間 2022-01-17 08:00:09

1樓:繼潤

唐哀帝是李世民11世孫。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唐哀帝李柷(zhù)(892年-908年),原名李祚,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

乾寧四年(897年),封輝王。天覆三年(903年),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遇害後,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李柷即位。

李柷在位3年後被廢,次年被鴆殺,葬於溫陵,年僅17歲。

2樓:此去經年

李淵(高祖) ▪李世民(太宗) ▪李治(高宗) ▪李顯(中宗)李旦(睿宗) ▪武曌(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李顯(中宗復辟) ▪李重茂(殤帝) ▪李旦(睿宗復辟) ▪李隆基(玄宗)▪李亨(肅宗) ▪李豫(代宗) ▪李適(德宗) ▪李誦(順宗)▪李純(憲宗) ▪李恆(穆宗) ▪李湛(敬宗) ▪李昂(文宗)▪李炎(武宗) ▪李忱(宣宗) ▪李漼(懿宗) ▪李儇(僖宗)▪李曄(昭宗) ▪李柷(哀宗)

唐太宗與唐穆宗什麼關係

3樓:凌峰汽貿

高宗生睿宗,睿宗生玄宗,玄宗生肅宗,肅宗生代宗,代宗生德宗,德宗生順宗,順宗生憲宗,憲宗生穆宗,9世祖孫的關係。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於武功別館(今陝西武功),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唐穆宗李恆(795年―824年2月25日),原名李宥,唐憲宗李純第三子,唐宣宗李忱異母兄,母懿安皇后郭氏。 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795年7月26日)生於大明宮。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初,祖父唐順宗即位後,三月,父親李純被立為太子。

唐憲宗在805年登基後,母親郭氏做為 唐憲宗的嫡妻卻未能立為皇后,只是被封為 貴妃。其後,在和元年(806年)八月,李宥進封遂王。元和四年(809年),異母長兄鄧王李寧被冊為太子。

元和五年(810年)三月,李宥領彰義軍節度大使。元和六年閏十二月二十一日(812年2月7日),太子李寧逝世。元和七年(812年)十月,李宥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恆。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820年2月14日),唐憲宗卒,宦官樑守謙等擁立李恆,丙午(2月20日)登基,是為唐穆宗。唐穆宗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遊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長慶四年陰曆正月二十二日,崩於寢殿,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年僅二十九歲。

十一月,葬於光陵。死後諡號為睿聖文惠孝皇帝。

4樓:第七路口

唐高祖李淵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顯 -- 唐睿宗李旦 -- 武則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肅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適 -- 唐順宗李誦 --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恆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曄 -- 唐哀帝李柷你算算什麼關係

5樓:瀟瀟暮雨

唐高祖李淵--唐太宗第二子李世民(李淵第二子)--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唐中宗李顯 (李治第七子)-- 唐睿宗李旦 (李顯第八子)-- 武后武曌(改唐為周)-- 唐中宗李顯(復辟,唐,再次登基)--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唐玄宗李隆基(李旦第三子) --唐肅宗李亨(李隆基第三子)--唐代宗李豫(李亨長子)--唐德宗李適(李豫長子)--唐順宗李誦(李適長子)--唐憲宗李純(李誦長子)--唐穆宗李恆(李純第三子)--唐敬宗李湛(李恆長子)--唐文宗李昂(李恆第二子)--唐武宗李炎(李恆第五子)--唐宣宗李忱(李純第十三子)--唐懿宗李漼(李忱長子)--唐僖宗李儇(李漼第五子)--唐昭宗李曄(李漼第七子)--唐哀帝李柷(李曄第九子)

6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而簡明地說——唐穆宗是唐太宗的第十世孫。

7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是唐穆宗的曾孫。

看<貞觀之治>有疑問?唐太宗之後,由誰即位?

8樓:

1.唐高祖李淵唐高祖李淵(566年出生於長安,635年逝世於長安)是唐朝的開國皇帝。

2.唐太宗,名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廟號。

他還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他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3. 唐 代 皇 帝。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第 九 子。

字 為 善。 貞 觀 五 年 (631) 封 晉 王。 十 七 年 立 為 太 子。

二 十 三 年 即 位。

4.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聖神皇帝。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將武則天算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時間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6.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為韋后所生,前身為溫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後,韋后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

7.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後封元聖文神武皇帝。

8.唐肅宗李亨(711年-762年),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

9.唐代宗李豫(726年-779年),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歲。

10.唐德宗李適(742年-805年)(適發音為kuò),唐代宗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780年——805年在位),在位26年。享年64歲。

11.唐順宗李誦(761年-806年),唐德宗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05年在位)。大曆十四年(779年)立為皇太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貞。

12.唐憲宗李純(出生於778年,逝世於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他的統治時期是從805年到他逝世。

13.唐穆宗李恆(795年-824年),原名宥。元和七年(812年)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恆。他是唐朝第12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0年-824年在位),在位4年,享年30歲。

14.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朝皇帝。唐穆宗長子。他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歲。

15.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

敬宗寶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歲。

16. 唐宣宗李忱(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則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17.唐懿宗李漼(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則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終年41歲。

18. 唐僖宗李儇(862年——888年)(儇發音為喧xuān),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唐懿宗第五子,初名儼。

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後諡號為惠聖恭定孝皇帝。

19.唐昭宗李曄(867年-904年),原名傑,又名敏,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則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

20.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則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廢。次年死,享年17歲,葬於溫陵。

廟號 諡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淵 618年-626年 武德 618年-626年

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627年-649年 貞觀 627年-649年

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李治 650年-683年 永徽 650年-655年

9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老實巴交的李治了,就是唐高宗,武則天的老公

10樓:大春哥帶飛

高宗李治,就是晉王。

11樓:匿名使用者

太宗之後不是高宗嗎?

我記得是高宗李治。

12樓:匿名使用者

高宗李治,李世民之九子.

13樓:融多

高宗李治,就是武則天她丈夫

唐,中國朝代也。興於高祖李淵,亡於哀帝李祝。

14樓:孟凡萌

大唐,中國的一個朝代。建立於唐高祖李淵,滅亡與唐哀帝李祝。總計前後二百八十九年,相繼有二十二位皇帝。

都城是長安。中原各個王朝以大唐最為興盛,尤其以唐太宗、唐玄宗時代為頂峰。(唐朝)中間,武曌曾經從唐朝篡位而建立大周,後來傳位給了她的兒子,唐王室於是得到了光復。

貞觀四年消滅了突厥,得到得大漠南北的土地。顯慶五年滅掉百濟,進而吞併高句麗,在平壤設立都護府,但很快遭到新羅入侵,於是撤到了遼東。

15樓:匿名使用者

意譯一下試試: (唐朝皇帝)統治了前後289年,(共)傳位了21皇帝。建都長安。

中土各個朝代以唐朝最為昌盛,特別以太宗、玄宗兩個王朝為極點。在(唐朝)中間,武曌(武則天)曾經篡唐朝的位而建立周朝,後來傳位(給)他的兒子,唐朝王室終於恢復了(統治)。貞觀四年滅掉突厥,得到漠南北。

顯慶五年滅掉百濟,很快又吞併高句麗,在平壤設定都護(官),然而很快被新羅侵略,於是撤到了遼東

唐太宗唐玄宗人物關係

唐太宗是誰 李世民。李世民 599年 649年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 濟世安民 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生於開皇十八年 599年 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於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天下,為大唐統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 ...

魏徵與唐太宗的故事,唐太宗和魏徵的故事

魏徵是唐朝著名的諫諍之臣。一次,唐太宗怒氣衝衝地回到後宮對皇后長孫氏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掉這個 鄉巴佬 長孫皇后忙問殺誰 太宗說,魏徵常常在朝堂上當眾刁難他,使他下不了臺。皇后聽了,連忙向太宗道喜說,魏徵之所以敢當面直言,是因為陛下乃賢明之君啊。明君有賢臣,歡喜還來不及,怎能妄開殺戒呢。太宗恍然大悟...

唐太宗在位時國力強盛,為何唐太宗最後決定與松贊干布和親了

就是為了促進各地的交流。加強對邊境的掌控。所以唐太宗選擇了聯姻。唐太宗在位時國力強盛,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所以唐太宗最後決定與松贊干布和親。唐太宗這麼做是為了安撫邊遠之邦,宣展大國之姿,用親戚關係來籠絡感化疆外野民。正是因為國力強盛,唐太宗更加覺得要以和為貴,把自己的女兒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