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稱帝后為什麼把「唐」改成了「周」

時間 2022-01-17 08:10:05

1樓:劇菁英

因為我昨天自己想當皇帝,所以他必須區別於唐朝的年代。所以他改國號為大周。但是他**以後又重新改回大唐了。

2樓:勤奮的苦海

因為成為古代唯一的女性黃帝,他想要把聽一下改成他自己的姓氏

3樓:

改朝換代,唐改成了周很正常,致於為什麼是周哪隻能是武則天認為稱周更合天道,更合她的意思。

4樓:學習中的因嘚

主要有三點:

1 武則天認為武家是姬姓的後代,在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之後,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周平王的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他的掌心有一個類似「武」字的形狀因此被賜為武氏,後來他的子孫都以武為其姓氏,作為姬姓的後**所應當使用周為國號;

2 對於國號一般皇帝都會選擇自己或父輩的封號,武則天當皇后的時候,她的父親被追封為周國公,這應該就是武則天定國號為周的一個原因;

3 周朝是三代之一,享國八百年,是讀書人心目中理想的朝代,因此武則天也很崇拜周朝,國號為周表明她也期盼開創一個盛世。

5樓:樸孝敏水瓶

這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不要在意那麼多細節,其實無所謂的,他們之間發生了

6樓:雨後落葉

在中國古代,當皇帝需要講究一個名正言順,而能夠當皇帝的不外乎兩種情況:第一種,具備皇室血脈。如三國時期的劉備,就一直宣稱自己是漢皇室中山靖王之後。

第二種情況是,聖人轉世,比如劉邦出生時,劉邦母親曾夢到劉邦是赤帝子轉世(純屬劉邦自己虛構的),後就出現斬白蛇起義的傳說。

武則天想要登上皇帝職位,必須為自己找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而《姓纂》一書中記載:「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為氏。」

意思是說,周平王之子姬武一落孃胎,手掌中便有特殊的紋路,像個「武」字,後來他的子孫也以武為氏。

由此看來,武則天家族不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追本溯源,還是黃帝軒轅氏的嫡系子孫,家世背景由此無上榮光。這樣,當皇帝也就是再正當不過的了。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建立武周王朝。載初二年七月,法明等撰《大雲經》,說武則天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武則天名正言順的稱帝成功。

7樓:匿名使用者

不管是誰坐在武則天的那個位子

肯定都是要改國號的

這是常規操作

8樓:盼不到的大黃蜂

她自己為皇帝,所以需要一個國號,周可能比較合適

9樓:拾秒致

武則天稱帝后不想要用唐朝的年號,把它改成了粥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為什麼要把李唐改成武周?

10樓:匿名使用者

武則天認為已經改朝換代,已經是武家的天下了,不在李家的天下

只不過是因為如果武則天把天下交給其侄子,在宗廟不能有她的位置,這對於她這個開國者來說,是不能忍受的

11樓:蔬菜園主

這個是因為當時在姓氏上有貴族之分的,而她的姓氏很小,為了當皇帝她在很多方面都做了不少功夫,就上讓百姓們理所當然的承認她是皇帝,比如祥瑞這樣的東西都做了好幾個,她在自己的姓氏上就借用了周武王的名義,說自己是周武王子孫的後代(周武王有個兒子做平民隱姓埋名改稱武),做皇帝是為了應天命,她是周朝皇室後代當讓就讓自己的天下叫周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問得好,那麼先從另一個問題引申:當劉邦當時皇帝后,為什麼把秦改成了漢?

13樓:可愛的企鵝

她認為,自己是古代周王朝的後裔,所以要改成武周。

14樓:霏心翔

第一,是為了顯姓氏。據史書記載:「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為氏」。武則天以周氏後裔自居,可以尊崇自己的地位,表示自己當皇帝是順應天命的。

第二,在唐人看來,周、漢是太平盛世,武則天應承周的觀點,所以以「大周」為號,也是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業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抱負。

武則天為什麼要把「唐」改為「周」?有什麼特別的含意嗎?

15樓:匿名使用者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67歲時,在洛陽則天樓,宣佈改唐為周,稱「聖神皇帝」,改元天授。並降皇帝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從此「武周」取代了「李唐」。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要改唐為周呢?武則天改朝換代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變她參政到輔政的從屬地位,實現她親自稱帝治國的政治目的。其主要原因有兩條:

一是為顯姓氏,掌根本。據史書記載:「武氏出自姬姓。

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為氏」。武則天也以周氏後裔自居。唐顯慶初年,高宗曾封其父武士為周國公。

所以以「周」為國號,顯然有尊崇周顯示根本之意。二是表示要效法古代盛業,創造新的奇蹟。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人看來,惟周、漢而已。

而唐太宗治世崇漢法,武則天對此頗不亦為然,她向來堅持應承周的觀點,所以以「大周」為號,也是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業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抱負。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已82歲,這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帶兵直襲武則天所居之迎仙宮,斬殺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傳位於皇太子。中宗李顯復位後,恢復了李氏的宗廟、社稷,武氏的宗廟事實上已被廢棄,「大周」已經宣告結束。在這種情況下,武則天認為繼續保留帝號是有害無益的。

去帝號稱皇后顯得與李氏親近,留帝號,則會增加李氏子孫對武氏的敵意,因此她取消帝號,並以皇后的身份「附廟」、「歸陵」。

武則天改唐為周又復周為唐,這正是她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明智之處,從公元655年她被立為皇后以來,在**上活躍了約半個世紀,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實際的政治鬥爭中,很善於審時度勢。以卓越的政治鬥爭藝術,在武周與李唐之間建立必要適度的關係,從而在中國古代政治史上創造了奇蹟,她的傑出的政治家形象,也未因改朝換代而受到大的損害。

16樓:匿名使用者

準確點講,武則天是先把國號「唐」改為「周」,過了三天才正式稱皇帝的。根據《新唐書》「本紀第四則天皇后」:   (公元690年)九月……壬午,改國號周。

大赦,改元(改為「天授元年」),賜酺七日。乙酉,加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皇太子為皇孫。 按照干支紀日法,「壬午」日比「乙酉」日要早三天。

  武則天正式做皇帝的時間一共十五年(公元690-705年)。但是,根據同上書記載:公元655年(永徽六年),「高宗廢皇后王氏,立宸妃(即武則天)為皇后。

高宗自顯慶後,多苦風疾,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常稱旨,由是參豫國政。後既專寵與政,乃數上書言天下利害,務收人心,而高宗春秋高,苦疾,後益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陰欲廢之,而謀洩不果。

上元元年,高宗號天皇,皇后亦號天后,天下之人謂之二聖」。如果說從公元655-659年還是她和唐高宗兩個人共掌政權的話,那麼從公元660年開始,唐高宗遺完全不能處理政務,政權就已全歸武則天了。   這麼看來,武則天實際掌握全權的時間是公元660-705年,長達45年!

  公元705年,(武則天「長安」五年)「正月…..癸卯,張柬之、崔玄及左羽林衛將軍敬暉、檢校左羽林衛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左羽林衛將軍李湛薛思行趙承恩、右羽林衛將軍楊元琰、左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職方郎中崔泰之、廟部員外郎朱敬則、司刑評事冀仲甫、檢校司農少卿兼知總監翟世言、內直郎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兵以討亂(指發動政變,以討伐張易之、張昌宗為名讓中宗復位);麟臺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昌宗、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通事舍人張景雄伏誅。丙午,皇帝(唐中宗)復於位。

丁未,徙後(武則天)於上陽宮。戊申,上後號曰則天大聖皇帝。十一月,崩,諡曰大聖則天皇后。

」我國歷史上這位唯一的女皇帝終於在八十三歲高齡時走完了她傳奇的人生道路。   第一,這個不應算是篡位,高宗在世時就已經是武則天執政了。也算是唐的一分子。

政策上也延續了唐的政策。 第二,武則天始終沒有同意把位子傳給武姓後人。 第三,武則天在世時就已經恢復唐的國號。

  第四,讓位給李顯的武則天去帝號,稱自己是則天皇后。死後,仍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

武則天為何把唐朝改名為大周

17樓:窩窩小夜

跟前朝一樣,大唐在唐高宗去世後也經過一段瓶頸危機,一代女皇武則天一度改國號為大周,差一點就復辟了炎黃系的皇權。關於武姓的**大概有兩種說法,一曰武姓原出自周平王少子名武者,由於出生時其掌紋天然形成一個武字,遂以武為名,其子孫遂以武為氏了;另一說謂來自周武王一支孫輩以祖父諡號為姓。不管怎麼說,武姓作為大周子孫取代李唐都是有據可查的,這也是武則天定國號為周的真實由來。

武則天為什麼把唐朝改為周朝?

18樓:瀟灑v傑傑

1 因為她希望自己的王朝可以像周朝一樣有長久的統治時間,因為歷史上真正的周朝統治時間是所有朝代最長的,有八百多年

2 武則天父親,於顯慶元年,追贈為司徒,賜爵周國公

3據說武則天崇拜武王

19樓:

因為武則天姓「武」,而武姓出自姬姓。據傳周平王的少子姬武,從一落孃胎手掌上便有一片特殊的紋路,形狀就像個「武」字,周平王便賜為武氏,為周朝大夫。後來他的子孫以武為氏,是為河南武氏。

這是其改唐為周的原因之一。

武則天父親,於顯慶元年,追贈為司徒,賜爵周國公。

文字遊戲歷來是諸朝皇帝的喜好之一,改為周也有改朝換代的意味吧。

20樓:匿名使用者

都在亂搞

皇帝不是你想怎麼用國號就用國號的

他是有規矩的

一、是根據發跡的地方定國號。無論是周代以前的由後人追記的國號,或是周秦以後由開創者所定的國號,都存在這種情況。如《史記·五帝本紀》的《集解》中說:

「號陶唐。」蓋固其相繼受封於限陶(今山東定陶縣陶丘)唐(今河北省唐縣境)而來。周的國號,也是來自其始祖活動過的周原。

國號曰周」。秦漢以下歷朝國號,很大部分也是這樣。如秦為漢王,活動在巴、蜀、漢中一帶而來;宋是因其建立人趙匡胤在後周時曾為宋州(今河南商丘)節度使而來。

二、是根據所封爵名定國號。這種國號直接來自建立人的爵名,而爵名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隋的國號來自建立人楊堅稱帝前曾承襲父楊忠的隨國公之爵。

隨原為地名,在今湖北隨縣南。及楊堅稱帝,因隨字從是,訓走,徵兆國家政權不穩定,就改隨為隋。

這種定國號的形式來自其建立人的爵位名稱,而爵位往往又與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後,便以「漢」為國號。三國時魏國的實際建立者曹操曾受封為魏王,其子曹丕先襲魏王爵位後建國,仍以魏為國號。

歷史上類似的朝代最多,如晉、劉宋、樑、高齊、北周、隋、唐及後梁等國。除漢高祖劉邦外,上述朝代的建立者大都是以迫使前代帝王「禪讓」的方式交出政權的。

三、是根據發跡地的特產定國號。契丹人耶律阿保機所建王朝名遼,遼意為鑌鐵,因耶律阿保機的發跡地產鐵,即用以為號,取其堅也,象徵國家政權如鐵一樣堅硬。

為什麼武則天稱帝后,晚年又將江山還政於李唐,難道她不想將江山傳給武氏嗎

宰相狄仁傑對武后說 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 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而在後來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 李顯 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孃家侄沒有個能頂樑抗柱的,全朝文武是唐李的。只有傳給自己的兒子們。...

武則天曾改國號為周,為什麼歷史上仍稱唐

1高宗在時就已經是武則天執政了。當時並稱為雙聖,也算是唐的一分子。政策上也基本延續了唐的政策。2武則天沒有把位子傳給武姓後人。3武則天在世時就已經恢復唐的國號。4武則天去帝號讓位給李顯,自稱則天皇后。死後仍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5還有從歷史的正統延續來看,紀錄正史的應該也不會持很正面的態度,就比如王...

武則天成為了一代女王,最後為什麼把王位還給了李家

武則天當女皇,朝野上下還是有反對的聲音的,曾有人進言晚年的武則天 天下只有兒子給父母掃墓的,沒聽說過侄子給姑姑掃墓的 這句話對古代的人觸動很深吧,武則天還政應該是受這個影響 為什麼武則天最後把王位還給了李家呢?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權傾天下的皇后和太后有很多,但是,真正做到皇帝之位的,還是隻有武則天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