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有關讀書的名人故事

時間 2022-04-05 04:20:04

1樓:我是神才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

「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

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

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有關讀書的名人故事

2樓:溜到被人舔

在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他叫做孫敬。孫敬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勤奮好學,經常把自己鎖在屋裡面不停地讀書。每天他從太陽剛升起就開始讀書,一直讀到天黑,有的時候還會廢寢忘食連飯都不吃了。

孫敬每天讀書的時間特別長,有的時候特別疲憊了也不會休息,但是時間久了身體也扛不住。每天一到晚上的時候就特別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覺,害怕影響自己學習,於是就想出了一個很特別的方法。

眾所周知,在古代時期,男人的頭髮都跟女人一樣特別長。於是孫敬找來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綁在房樑上。

這樣一來,每次只要他讀書讀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時候,頭只要稍微低一點頭,這根綁在房樑上的繩子就會立馬狠狠地牽住頭髮,把頭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樣,這樣他馬上就會清醒了可以繼續學習。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

3樓:薔祀

①魯迅非常講究讀書方法。他提倡博採眾家,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

」有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對於較難懂的必讀書,他的看法是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

他還提倡在「泛覽」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愛的書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張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與實踐相結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對看不懂的地方,他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到那個地方,那無論看到多久都不會懂。

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積累材料。曾說:「無論什麼事,如果陸續收集資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

②愛因斯坦

他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

此外,和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

他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③華羅庚

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開啟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

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④蘇東坡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瞭解某一個方面。

比如想**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⑤況衡況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

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

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

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⑥孫敬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睏,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髮,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幹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

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樑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⑦車胤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

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裡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裡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製的口袋裡,掛在案頭。

從此,他每天藉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擴充套件資料

基本釋義

1、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引證詳解

1、閱讀書籍;誦讀書籍。

《禮記·文王世子》:「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元史·良吏傳》:「讀書務明理以致用。」

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舞象采芹,弱冠璐振臂,當國家之巨艱,讀書鄙腐儒之章句。」

夏丏尊葉聖陶 《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的聲音,原來王先生在讀書。」

2、核對入槨物件的單子。

《禮記·雜記》:「薦馬者哭踴,出乃包奠而讀書。」 孔穎達 疏:「書,謂凡送亡者賵入槨之物書也。讀之者,省錄之也。」

3、上學;學習功課。

《明熹宗實錄》卷四十二:「天啟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壬子,蔭總督宣大王國楨子之仲、登萊巡撫袁可立子樞、通政使吳用先子、河南巡撫馮嘉會子映鸞、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監讀書。」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們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進了學的。但是行二的我們三伯父,行三的我們父親,因為家業雕零,便再沒有讀書的餘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發覺,山裡的孩子不僅聰明、記憶力強,而且對讀書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認真。」

4樓:戲遠巴乙

答:關於名人的讀書故事

1、蘇軾改對聯

北宋大學士蘇軾,少時在父親蘇洵的教導下,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常常受到父親的詩朋詞友的稱讚。因此有些飄飄然。

一日,年少氣盛的蘇軾,驕傲地寫了副對聯貼於自己的書房門口。

聯雲: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老父親一日得閒,來到大兒子的書房檢查他的學業,抬頭看見對聯,連連搖頭暗歎。兒子如此不謙虛,他很生氣。於是,找來幾本文辭深奧的古書喊道:

「軾兒,你細細讀之吧!」說罷嘆息而去。

蘇軾看了一本又一本,書上的字、詞、句他有很多不認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慚愧。於是,他趕緊提筆將門上聯語各加了兩個字。

從此以後,蘇軾虛心學習,日夜攻讀,終於以他的勤奮努力,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造詣也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聯的頭上各加了那兩個字。

2、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

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3、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開啟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

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5樓:可愛的2016歷史

況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

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

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

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關於讀書有關的名人名言,與讀書有關的名人名言。

來自靈鷲山欣喜的江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顧炎武 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煮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吳晗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好的書籍是最...

有關古人讀書的故事,古人愛讀書的故事

鑿壁偷光 懸樑刺股 囊螢映雪 頭懸樑,錐刺股。多簡單啊!是不?古人愛讀書的故事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古人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囊螢夜讀 車胤謙恭有禮,學習勤奮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因為家境貧窮不能經常得到燈油。夏天的夜睌,就用白色薄絹做成了袋子裝幾十只螢火蟲照著書本,接著白天學習。囊螢夜讀,懸...

有關名人的寬容的詩歌,有關名人的寬容的詩歌

我只有名言 你要不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俄羅斯 屠格涅夫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 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黎巴嫩 紀伯倫愛人者,人恆愛之 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離婁下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尊敬別人,才能讓人尊敬。寬容的魅力 當他人持有相異的觀點時,當批評責難降臨時,當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