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譚嗣同等六君子菜市口被問斬,為何百姓沒有同情

時間 2022-06-20 13:30:04

1樓:勤奮的杜老師

所以說我覺得他們的思想真是特別可怕,清朝**已經將人們的思想所禁錮著。所以百姓也是特別可憐的他們不敢想他們不能想,他們覺得想一下都是對整個社會的危害。所以說現在我們一定要倡導思想自由讓人們敢去想。

所以像清朝那個時代的特徵,我覺得我們社會應該不再倡導。

2樓:大笑三聲出門去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那個時代的老百姓,他們還是比較愚昧的。對於他們來說,討生活更重要,像六君子乾的事情,雖然說未來可能為老百姓帶來好生活,但是目前來看沒有什麼效果。老百姓沒有收到切身利益,所以就沒什麼感覺了,而且可能就覺得這六個人瞎折騰呢。

第二、老百姓認識的侷限性。很多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這六個人幹了什麼。那個年代變法什麼的對老百姓來說還是挺超前的。

這些超前的觀念,沒有受過教育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懂得。他們可能覺得這些人是犯了什麼罪才被殺頭的。

第三、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那個年代,皇權至上的思想在民間真的是很堅固的。他們會覺得變法要改變這樣的狀態,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表現。

所以,老百姓才沒有同情這幾個為了人民為了國家而被殺頭的六君子。

3樓:徵眼看社會

母庸置疑,戊戌六君子提出的改革主張對中國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如果變法成功,或許中國就會改變積貧積弱的情況,一舉成為亞洲強國,以後也就不會出現八國聯軍進中國的情況,更不會被彈丸小國日本欺負的抬不起頭來。

但是當時的中國老百姓可不懂這些,他們也弄不懂變法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也確實沒有看到什麼好處,而當時的話語權是掌握在以慈禧為首的保守勢力手中的,他們憑藉掌控的權勢,向老百姓宣傳變法對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而老百姓們竟然相信了。

這其實是由當時的社會情況所決定的,眾所周知,那時候全國老百姓中文盲比例相當高,連中國字都不認識,更何況西方那些因變法而強國的事例,他們根本就是聞所未聞,所以他們對力主變法的戊戌六君子是沒有任何同情心的。

戊戌六君子譚嗣同被砍頭,身為湖廣總督的老爸為何不替他求情

俗話說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意思是當外部勢力對內進行侵擾的時候,父子齊心一致對外的情形。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樣式。但是,生活永遠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父子的生活 處事等理念不一致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外部矛盾轉化為內部矛盾的事情。這樣的結果,常常不是那麼圓滿。譚嗣同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為了國家的進步 ...

譚嗣同怎麼讀?對譚嗣同的評價

譚嗣同的讀音是t n s t ng,聲母是t s t,韻母是an i ong,聲調是第二聲 第四聲 第二聲。譚嗣同 1865年3月10日 1898年9月28日 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省長沙府瀏陽縣 今湖南省瀏陽市 人,生於順天府 今北京市 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 仁學 是維新...

瀏陽譚嗣同故居寫作文,瀏陽譚嗣同故居寫作文300字

能淮較 譚嗣同的15 17歲生活的地方。譚嗣同的祖輩多以教讀為生,祖父譚學琴曾任過縣吏,生有四子,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排行第三,他於咸豐九年 1859年 考取進士,在京為官。由於性格上的偏愛,買下了原屬周姓的祠堂,作為私第。經過幾番修建,成為現存庭院式民宅建築,此建築建於明朝末年,在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