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古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時間 2023-01-08 21:30:03

1樓:射大會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古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2樓:腦洞快歷史

現在的科技十分發達,一通**就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那麼在遙遠的古代是如何傳遞訊息的?

3樓:皇唐薛

傳遞書信: 一般的平民傳遞書信,主要靠過路。

人,僧人,文人等雲遊的人,這些人捎信,在路途之中可以解決食宿問題,他們也很願意! 官方主要就是驛站了。 傳遞軍情:

這方面軍隊一定有專職的人員了,另外還有烽火臺,信鴿。 信鴿送信的準確性低,大多是書信,但都要花上以月為單位的長時間,也有通過騎馬的100里加急、200里加急、300里加急、、、但要花大錢,一般這種「快遞」多用於官場書信。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 羽檄:

插有羽毛的書信,表示戰事緊急。 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信鴿傳書:

多用於朝庭、官家、幫派。 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

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4樓:大霧迷濛

烽火通訊。

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訊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烽隧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訊號。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

竹簡 竹簡用的是皮薄而節長的竹子,先將圓竹鋸成一定的長度,再破為一定的寬度,削光整平後,即成為簡片。然後再用絲繩、麻繩、細皮條等分上下兩道編連簡片,即可用來刻寫或書寫文字。

旗報、牌報、揭帖旗報。

源於我國古代的「露布」,通常由專人扛著,騎在馬上,賓士傳送,供沿途軍民閱覽,鼓舞士氣。牌報則是寫在木牌上的新聞傳播工具,而揭帖則是類似傳單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處散發。

早在公元968年,中國便發明了一種叫"竹信"(thumtsein)的東西,它被認為是今天**的雛形。歐洲對於遠距離傳送聲音的研究,卻始於17世紀。2023年,休斯提出了用話筒接力傳送語音資訊的辦法。

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切合實際,但他賜給這種通訊方式的一個名字--telephone(**),卻一直延用至今。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裡設一驛站。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 5

5樓:百聽安仍璟

遠古口耳相傳或藉助器物。

資訊傳遞速度慢、不精確。

古代靠驛差長途跋涉。

資訊傳遞速度慢、資訊形式單一。

6樓:郭怡和拜豔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5]快馬傳書。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7樓:司煙雀念

個人觀點~簡單羅列以下幾點、

口口相傳、人工運輸~人。

就是當今所謂人肉系、傳話~

優點、所有事情經過渲染、更生動(史詩、文獻、故事);信件儲存相對妥善(郵書)。

缺點、公正真是性有不足、往往新增個人觀點、會造成三人成虎、耳聽無憑(流言、謠傳);**昂貴、人工運輸有差錯(郵書)。

鴻雁傳書、魚傳尺素~動物。

儘管是千古佳話、但漏洞百出嘚方式~

優點、浪漫(多記於詩文、不用於現實生活中、所以真實性有待考證、難下定論)。

缺點、有點不靠譜、真的這麼做啊、鴻雁是古代信鴿、方便、魚就困難叻。

結繩記事、說文畫字~物體。

參看原始社會~

優點、在當時已是算先進。

缺點、在現在已是算落後。

詳細說說郵寄吧~

古時候一般來說郵差分兩種、官方派遣為民生嘚、還有素昧平生是老鄉嘚~

張籍有《秋思》一詩最妙、「復空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裡「行人」就是郵差、而「又」並不是到達嘚意思、「開封」亦非地名、是開啟封好嘚封條嘚意思。

託人捎信、是古代很有名嘚社會……怎麼說呢,就算是習以為常啦~

郵差住的是驛站、簡樸嘚~

這樣的方法優點是、

雙方、郵差、掙點外快、一般是順路捎帶。

郵寄人、因為老鄉順路捎帶並不昂貴、能夠準確送入親人手中。

缺點、比起當今完美的郵寄系統、

速度、效率、安全……

很多都不及現在~

社會是在進步噠~

8樓:竇穎卿泰女

東方主要是飛鴿傳書,烽火臺燒的狼煙,再有就是後來修了驛站,靠人騎馬送信,也有把信放在魚肚子裡的,叫做「魚傳尺素」。在西方主要就是漂流瓶了。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

9樓:使用者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羽檄:插有羽毛的書信多用於戰事緊急。

[2]雞毛信:一般用於民間。

[3]羽書:用於徵調軍隊。

[4]信鴿傳書[所說的飛鴿傳書] .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5]快馬傳書。 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

[6]傳竹筒:官家,民間都用,類似現在的信封。

[7]急腳遞:用於傳遞緊急軍事情報之用,俗稱「傳金牌」。

[8] 烽火/狼煙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傳遞方式。

[9]以特殊聲音,如鐘聲,鼓聲,鞭炮聲等。

[10].作內餡的方式,如藏在魚肚,餅類,包子等11 點烽火12 孔明燈13旗語 14漂流瓶15驛差。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有哪些

10樓:彤秉簡芷荷

一、烽火通訊。

古代打仗時,用狼煙示警,特定的方式傳遞特定的資訊。如:烽火戲諸侯。

二、官方驛站。

我國最早使用馬傳遞資訊,稱為驛傳。可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併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直到近代郵政的興起,驛傳才逐漸被淘汰。

2023年1月,北洋**宣佈撤銷全部驛站。

三、飛鴿傳書、鴻雁傳書。

四、民間通訊組織。

由一些常年在外奔走的商人發起,帶有盈利性,多由私人經營,始於唐代。

11樓:斂雅狂蓉蓉

古人傳遞資訊的方式不外這幾種:烽火臺、訊息樹、百里加急快馬傳遞(通過很多驛站更換馬匹)及最原始、最普通的託人帶信(包括口信)等。

古代人傳遞資訊的方式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傳遞資訊主要用以下方法: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內。

主要有飛鳥傳容(飛鴿傳書、鴻雁傳書、飛雁傳書),驛傳(快馬加鞭),烽火,狼煙,旗語、燈光(三打祝家莊、孔明燈)等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資訊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資訊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訊方式。位於嘉峪關。

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有《烽火戲諸侯》,《我們勝利了》,《裝在瓶子裡的信》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有《烽火戲諸侯》,《我們勝利了》,《裝在瓶子裡的信》中國資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資訊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於戰國時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不通朝代有著不同的修築形式,所以對這種防禦工程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

列城、方城、塞、暫洛、界壕、邊牆等,實際上均指「長城」,其實廣義的長城是對中國古。

13樓:超級賽亞人

飛鴿,烽火,告示,馬,奔走相告。

14樓:匿名使用者

飛鴿傳書、烽火臺、碟紙天眼。

15樓:水生活科技

之前看的**,很多提到,在語音不同的情況下,肢體語音傳遞資訊。進過一系列演變,到發明時代了,就使用記錄的方式。 ~個人理解~~

16樓:匿名使用者

飛鴿傳書 你沒聽過呀。

17樓:屈媛龍德惠

1.擬態與手勢語。在語言使用之前,擬態與手勢語是把特定資訊傳遞給受眾的最實用、最有效的方式。

如原始人在狩獵過程中,當一個人遇到野牛群時,就立即跑到同部落的人都能望見他的高地上,兩手舉起身上遮體的東西,伸到頭頂,然後再慢慢放下,反覆不已。這是動員全部落成員圍獵的訊號。原始人狩獵喜歡結伴合作,當獵手們發現獸跡時,需要隱蔽行進,就相互用手勢語交換情況。

那些手勢往往都能表現動物最顯著的特徵。高舉雙手,食指伸直,表示所見野獸是有一對大角的大捻角羚;中指彎曲,其餘四指伸展,大家明白這是發現了長頸鹿;發現鴕鳥則斜舉手臂,象徵其長頸。民族學研究證明,這種擬態與手勢語在古代社會里是到處存在的,是原始人傳遞資訊的重要載體。

2.狼煙。我國春秋時期,就有用火光烽煙傳遞軍事警報的記載。

秦始皇以後,在萬里長城上每隔十里即築一烽火臺,用乾燥的狼糞做燃料,點燃之後,火光煙霧騰空,可把緊急警報傳到很遠的地方。古詩「平沙落日大漠西,隴上明星高復低;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之句,正是這種原始資訊傳遞法應用的真實寫照。這種傳播媒介在古代社會商人們的經商活動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時期,都有夜行的商隊、馬幫「舉火為號」的記載。

3.刻木。刻木為另一種符號語言。

史書上也曾記載我國各地刻木記事的歷史事實,如《後漢書》載,「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以為信」,雖無文字,亦不敢違。《嶺外代答》也載:「瑤人無文字,其要約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執其一,守之甚信。

」《雲南騰越州志》也提到:「夷有風俗,一切借貸賒用、通財期約諸事,不知文字,唯以木刻為符,各執其半,如約酬償,毫髮無爽。」

4.鼓。原始的資訊傳遞法既有作用於視覺的,也有作用於聽覺的。

作用於聽覺的資訊傳遞主要藉助於音響傳播工具來進行,其中以訊號鼓最為常見。我國基諾族的牛皮木鼓,也是把一段粗樹木的兩端鑿空,再縛以帶毛的黃牛皮,懸在樹上用木槌敲擊,每逢年節,一聽鼓聲即男女老幼雲集,唱歌跳舞。

古代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古人是怎樣傳遞資訊的

腦洞快歷史 現在的科技十分發達,一通 就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那麼在遙遠的古代是如何傳遞訊息的? 戰薄 第一 鼓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的先人一直在用這個方法傳遞資訊。在受到侵略或有重大事故時會用到鼓。比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著靠鼓聲傳遞資訊的方法。第二 鐘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可見鐘聲一...

關於古代傳遞資訊的文章,有關古人傳遞資訊的故事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300裡,最快要求日馳500裡 步行人員日行50裡 逆水行船時,河行40裡,江行50裡,其它60裡 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裡。詩人岑參在 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 一詩中寫到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 在...

古人如何傳遞資訊的?近代呢?現代呢

坐忘兩失 人工 驛站 捎信。視覺 烽火 旗號 聽覺 炮 鼓 吹 其實和現代差別無非是效率上的。傳遞資訊的本質是不變的 就是抽象並符號化內容 近代 以及現代 除了信件等由古至今的傳遞方式 信鴿 電報 網際網路 無線網路 包括電信網路等 即手機 pda等 衛星 如 gps 導航類 報刊 等 古代 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