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葫蘆谷在哪裡,諸葛亮火燒葫蘆谷在什麼地方

時間 2025-05-03 16:10:05

1樓:匿名使用者

葫蘆配滾谷即上方谷火燒上方谷。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孔明故意把木牛流馬讓魏劫去,又教兵士多次被俘,以示無備,賺懿出戰,誘入上方谷中,雷炸火燒,忽大雨傾盆,火滅雷啞,懿父子三人逃回。

有詩云: 穀風口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

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據後人推斷,當時諸葛亮想要有火攻。

既然是要用火燒,就不會再精心準畝叢備弓箭,只會在司馬懿有可能突圍的谷口安排一些弓箭手以射殺漏網的個別魏軍,但這樣一些弓箭手對已經深入谷中的魏軍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阻止魏軍突圍主要依靠滾木等路障及谷口燃起的大火;其次,上方谷很深,弓箭射程有限,很難起到大規模殺傷的作用(諸葛亮在上面對司馬懿講話時,司馬懿也沒有命令弓箭手向諸葛亮射擊,原因也在於此吧);第三,谷口不宜有太多伏兵,否則容易暴露。如果在谷口設10萬伏兵,恐怕早就被魏軍發現了。還是那句話,阻止魏軍突圍並消滅他們主要依靠谷里地雷引發的大火。

這個情節是《三國演義》裡描寫的,正史未迅賣櫻見記載。但儘管是**家言,這個情節也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諸葛亮此次伐魏是在魏青龍二年春二月(這是真的),這是個乍暖還寒的季節。

當司馬懿被引入上方谷後,蜀軍引燃了埋在谷底的火藥,大火燃燒時產生了巨大的熱量並隨之上公升。今天我們都知道,降水是由於暖溼氣流交匯而產生的。當上方谷底騰昇的巨大熱量與山谷上空的強冷空氣劇烈反應後,突降大雨就順理成章了。

諸葛亮不是氣象專家,他對一般的氣象規律清楚,但像這種特殊的突發降雨他預料不到也是不能苛求的——當然,其實還是羅貫中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參考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您好 樓主。

很高興看見了您的問題。

雖然我無法正確的您的問題。

但是我的能給您幾點提示。

1 遊戲中遇到了疑問可燃消以先去看看遊戲幫助。

2 當自己實在無法解決時可以求助資深玩家。

其實 很多難題都是完全可以自己解決的。

當您自己解決問題時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同時我也深耐漏信樓主的智慧!

祝您能早日找到問題答案!昌段爛。

祝您好運。謝謝 !

諸葛亮火燒葫蘆谷在什麼地方

3樓:不曾明瞭

上方谷,**《三國演義》第103回描述的地名,又名尚方谷。因其形狀如葫蘆,故俗稱葫蘆峪,陝西省眉縣境內。

三國演義中,火燒葫蘆谷究竟是怎麼回事

4樓:莊生曉夢

火燒葫蘆谷是上方谷之戰,結局以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司馬懿獲勝。

在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於東吳此時也從東南進軍魏國的合肥等地,司馬懿經過和諸葛亮的數次交鋒深知他的厲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馬懿堅守不戰。於是兩軍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於蜀軍遠道而來不可久戰。

於是諸葛亮想用計策把司馬懿引入上方谷,然後用事先準備好的易燃物質把司馬懿人馬活燒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軍準備的易燃物質燃得火光沖天,眼看司馬懿等人將葬身火海,誰料此時不期大雨卻從天而降,將大火撲滅。

司馬懿等人也就僥倖的逃脫了。在上方谷上的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科學點評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闊,兩邊高,中部低,這種地形不利於空氣流通,一旦谷內**,氣溫開始公升高,貼近地面的空氣迅速受熱膨脹上公升,上層及周圍冷空氣則收縮下沉,形成強烈對流的山谷風,因此出現了狂風大作的現象。

同時,當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公升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雲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產生的大量煙塵隨空氣上公升到天空後,又為水汽凝結提供了理想的凝結核,從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

這些雲霧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併,體積就會逐漸變大,最終導致大雨傾盆的局面,澆滅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馬懿才得以脫險。

5樓:313傾國傾城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 司馬懿上方谷受困 五丈原諸葛亮穰星上方谷狀入葫蘆,故又名葫蘆谷,諸葛亮命高翔等詐敗洩露藏糧地在上方谷,命魏延將司馬懿引入谷中,又命馬岱堵住谷口欲要將司馬懿父子燒死在這谷中,可惜司馬父子命不該絕,一場大雨救了他們。在歷史中沒有這個故事,當是虛構出來的。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以描寫東漢末年的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三國鼎立三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本書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與《三國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礎上,進行再發揮,這也是歷史演義**的套路。本書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

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讓現代的人民,感受到三國英雄的人物的特點。

6樓:安

西元234年春 諸葛亮帶兵35萬在祁山駐紮 司馬懿帶兵40萬在長安以西渭水帶與諸葛亮決戰 諸葛亮在佈置中察看地形心聲一條妙計 谷地兩山之間地勢低窪入口處狹窄 每次只能一人一馬通過 而谷內卻能容1000多人 此地就像個葫蘆 正是設防殲敵的絕妙地帶 於是諸葛亮叫人把乾柴硫磺 火藥等堆在谷中 同時在谷地兩邊高處埋伏 並安排大將魏延誘敵深入司馬懿等人追進谷中 山上便投下無數木頭 石塊堵塞入口 與此同時也丟下無數根火把 谷內頓時一片火海 司馬懿等人眼看即將全軍覆沒 誰知天將大雨 澆滅了熊熊大火 司馬懿父子帶兵。

三國中諸葛亮火燒葫蘆谷

7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234年春 諸葛亮帶兵35萬在祁山駐紮 司馬懿帶兵40萬在長安以西渭水帶與諸葛亮決戰 諸葛亮在佈置中察看地形心聲一條妙計 谷地兩山之間地勢低窪入口處狹窄 每次只能一人一馬通過 而谷內卻能容1000多人 此地就像個葫蘆 正是設防殲敵的絕妙地帶 於是諸葛亮叫人把乾柴硫磺 火藥等堆在谷中 同時在谷地兩邊高處埋伏 並安排大將魏延誘敵深入 司馬懿等人追進谷中 山上便投下無數木頭 石塊堵塞入口 與此同時也丟下無數根火把 谷內頓時一片火海 司馬懿等人眼看即將全軍覆沒 誰知天將大雨 澆滅了熊熊大火 司馬懿父子帶兵。

8樓:匿名使用者

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 司馬懿上方谷受困 五丈原諸葛亮穰星 上方谷狀入葫蘆,故又名葫蘆谷,諸葛亮命高翔等詐敗洩露藏糧地在上方谷,命魏延將司馬懿引入谷中,又命馬岱堵住谷口欲要將司馬懿父子燒死在這谷中,可惜司馬父子命不該絕,一場大雨救了他們。在歷史中沒有這個故事,當是虛構出來的。謝謝。

9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事,多半是假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性的問題?大多不是真實的?根據而已!

三國群英傳ol麥城.濮陽.白馬.葫蘆渡口在哪

11樓:網友

葫蘆谷口在長沙西陌左上角,有傳送陣進去;麥城在葫蘆谷口西邊,從葫蘆谷口進去一直往左就是。

白馬在北海西境左下角,傳送陣進去先到泰山,進去之後往左走經傳送陣進去白馬;濮陽在白馬西邊,從白馬進去一直往左就是。

三國演義之諸葛亮火燒上方谷與火燒葫蘆谷一回事嗎?

12樓:網友

根本就沒有火燒葫蘆谷這種說法,書上是說,上方谷形狀像乙個葫蘆。

13樓:網友

不是,火燒上方谷對的是司馬懿,葫蘆谷是曹仁。

14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只有火燒上方谷。

火燒葫蘆谷最早出現在很早的一篇作文裡。

原句是這樣的:「能借來東風,為何算不到葫蘆谷的那場雨,使他在那一刻輸給了司馬懿功敗垂成」

真實並沒有這個說法。

15樓:愛在刻骨銘心時

是的,明確的說上方谷就是葫蘆谷,當年項羽就是在葫蘆谷打敗秦軍一戰成名的,

諸葛亮火燒葫蘆谷是新三國中的多少集

16樓:傲丨灬淚無丶痕

第76集**是103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上方谷地形就像葫蘆一樣,,所以也叫葫蘆谷。

17樓:先知薩滿

這個高希希都沒拍,建議你不要看新三國了,我看了兩集直接吐了好幾年。

18樓:瓜子肉

好像是七擒孟獲裡邊的吧,新三國沒有這個七擒孟獲的片段,直接刪了。

夢三國諸葛亮技巧,夢三國諸葛亮攻略

首先諸葛是輔助 千萬不要把諸葛當成輸出來出裝,當然如果虐菜諸葛也可以出輸出裝,娛樂諸葛建議選錢出藍鞋 大神選屬性也可以,諸葛前期優勢很大,輸出很可觀,不要刻意搶人頭,質量局諸葛 出裝建議 選錢出藍鞋 然後轉恩惠鞋 跳石 可以保命 抓人 下面幾個出裝順序不固定要看情況 紅龍甲 保命神器 這個如果對方指...

三國諸葛亮要用,真正的三國裡諸葛亮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

諸葛亮,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的智慧的化身。可是,當我翻開三國的歷史,細細品味這位智者的一生,我不禁感嘆 他的一生也是充滿悲哀的。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諸葛亮在琅玡陽都縣出生。可是當他剛懂事時,母親便去逝了 八歲時,父親又離世,這對年少的諸葛亮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也許年少的他不是智者,但身世的...

三國志9中趙子龍和諸葛亮在哪,三國志9諸葛亮哪年哪個地點探索

我最近在玩三國志11。要看樓主是從哪個劇本開始玩了。如果是從黃巾之亂 反董卓聯盟等劇本開始玩的話,這兩個人物不會很早出現。諸葛亮要到赤壁之戰前一段時間才出現。而趙子龍剛開始一直是跟著公孫瓚的。趙雲公孫瓚在的時候一直在北平 反董卓聯盟的時候貌似在宛 其他時候跟劉備 諸葛亮虛擬模式貌似200年的時候琅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