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對「立志」的論述,諸葛亮的哪句名言告訴我們要立志高遠

時間 2025-05-27 04:45:17

1樓:提利昂_蘭尼斯特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非淡泊(澹泊)無以明志。

瞎孝諸葛亮。

翻譯過來就是:

除了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意志堅定物罩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罩神鬧志無以成學)

2樓:網友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的哪句名言告訴我們要立志高遠

3樓:我在哭魚在笑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關於諸葛亮的志向

4樓:聞所未聞

很明顯的一點:孔明自比於管仲、樂毅。

而管仲、樂毅都是王佐之才,功蓋寰宇,孔明和他們相比,自然是除了才華,更有功績的比試,前者周圍的有識之士,可能也包括自己都覺得有信心,可後者,需要實踐去完成,所以他的志向就是要輔佐乙個能重用自己的君主,建立不世的功勳。

5樓:網友

三國演義裡面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 前兩次沒見到諸葛亮 在山下的酒店裡面遇到了諸葛亮的朋友 他們談論裡面說的 你找找看。

諸葛亮一生的志向是什麼選文中兩個句子表現他實現這種志向的決心?

6樓:帳號已登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淨,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諸葛亮生平,諸葛亮生平介紹

年號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蹟 光和四年 181 1 公元181年農曆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琊陽都 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 中平六年 189 9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 12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 14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

諸葛亮的評價,對諸葛亮的評價

史鉞 諸葛亮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 發明家 軍事家。蜀漢四相之首。謹慎,善治國,天下奇才,時之俊傑。評曰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庶事...

有關諸葛亮的詩詞,關於諸葛亮的詩詞

歷史怡百匯 杜甫曾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如今14字成千古名句,入選中學課本杜甫曾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如今14字成千古名句,入選中學課本杜甫曾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如今14字成千古名句,入選中學課本 南山阿輝 八陣圖 劉禹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