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管寧,字幼安,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南)人,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後代。管寧於東漢末避世亂於遼東三十多年,後還鄉入魏,朝巧棗廷屢次徵之入仕而不就,以布衣身份終老。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東漢末年桓帝時候曾經入仕尚書令,入魏後官至太尉,為官有清譽傳世。
世說新語》中,關於管寧和華歆的直接記載一共有五條,其中四條位置在《德行》門,一條在《方正》門。根據《世說新語》的編排體系,顯然這兩個人的言行是被當作了士人的典範,並以如此尊崇的安排表示了對他們言行的景仰。不過按照這五條的內容,準確點說,直接提到管寧的記載只有一條,其他的四條記載,從本文的寫作角度來說,只是關於華歆的故事。
但是這兩個人是如此的親密,生活道路、人生準則又是如此的迥異,又有著乙個非常著名的共同的故事,所以有必要放在一起來品鑑思量一番。
先說他們共同的故事:
世說新語》中《德行》一門記載:「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這裡有兩個故事,記載了他們的兩個生活細節:一、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管寧如同沒見到一樣,照常幹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裡看了看,然後扔掉了。
二、管寧和華歆一起同席讀書,門外邊有**的儀仗喧譁而來,管寧聽而不聞照樣唸書,華歆則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去了。等華歆回來,管寧已經將坐席割開,表示志趣不同,要和華歆分座。
這個故事流傳得實在是太廣了,以至於「割席斷交」成了乙個成語,後世常被用來表示自己的高潔不願意同流合汙。金塊代表的是世人夢寐戚寬拿以求的財富,**的豪華儀仗代表的是世人無限嚮往的尊貴。但是對於知識分子來說,高搭富和貴都和所謂的「清名」成了矛盾,正因為大多數世俗的人追求富貴,所以少數士族讀書人的特立獨行才有著「世人皆濁我獨清」的傲立於世的姿態,彷彿這是一種時尚一種無上的光榮。
後人讀這個故事,大多在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一種道德評判,即管寧是清高的,華歆是世俗的;管寧相對來說是正面的人物值得學習,華歆相對來說是反面人物,要接受世俗的唾棄與不屑。
2樓:心如浮雲散雪
你的問題讓我雲裡霧裡的 你想問什麼啊。
管寧與華歆
3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關於管寧和華歆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管寧割席的故事了。
原文: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卻拾起金片後又扔了它。
曾經,兩人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寧是乙個隱士,在這個故事中他體現出了他作為隱士的不愛慕虛榮,對榮華富貴這樣世俗的東西不感興趣的心理。
而華歆在這個故事中卻似乎表現出了一種愛慕虛榮的狀態。
但我認為這個認知其實是有一些錯誤的。
第一,華歆其實是一直以一種清正廉潔的形象存在的,而且被推薦為孝廉。
第二,有這樣一件事:在聽說華歆要進京赴任時,他昔日的好友同事千餘人都趕來相送,並贈送了「數百金」的鉅額錢物,華歆是來者不拒,暗中卻在贈金上作了標記。臨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擺出來,委婉拒絕了這些送行者的好意,並且把這些錢財都一一還給了贈送者。
僅從這兩點看我就可以認為華歆不可能是乙個愛慕虛榮的人。
而事件中的兩位主角,華歆是乙個清正廉潔的人,管寧又是乙個品德高尚,對世俗不感興趣的隱士。(這點從管寧看見金子和路過的華麗馬車卻不為所動的舉動就可以看出)
所以我認為管寧其實可能並不是因為覺得華歆是乙個愛慕虛榮的人才和他絕交的,而是因為認為華歆在關於世俗方面和他的某些觀念不同,並不是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才和他割席絕交的。
而管寧割席的故事可能只是因為兩人的觀念不同,而並不是因為在這件事中某個人做錯了某些事。
管寧跟華歆的關係如何?
4樓:逗逗飛哼
管寧和華歆二人一起在菜園中鋤地,見到地裡有一片金子,管寧把它當作磚頭瓦碴一樣的東西,照舊鋤之,不予理會;華歆卻把它拾起來,然後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張席上讀書,遇有達官貴人從門外經過,管寧依舊讀書,不受影響;華歆卻把書拋在一邊,出去看熱鬧。管寧便把席子割為兩半,跟華歆分開坐,說:
你不是我的朋友。」
有關古今名人交友的故事2
秀才張劭,字元伯,乃漢明帝時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奮志讀書。有弟張勤同在家務農耕種,以供六旬老母。
時到東都洛陽應舉,於客店遇秀才正規化正危於時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陽人氏,年四十歲。元伯扶救巨卿於垂危之際,二人結成生死之交,式為兄,伯為弟。
二人已誤考期,時值重陽節,臨別,相約於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會,元伯言設以雞黍相待。
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鄰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雞黍之約。其心慌極已碎,蓋因相隔千里之遙,非一日可至。聞『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說,特以死而赴。
元伯是日終日佇立而待,至夜半方迎來巨卿,乃魂魄也!後元伯急赴山陽,半月至。見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報耳。
蓋義約之重,過生死也!**網路。
管寧為什麼要絕交?管寧看到華歆與自己的做法不一樣,就割席分坐
道不同不相為謀,如若和價值觀不同的人交友不為一件痛苦的事情,甚之還會影響到自己。但如果僅憑一件事就與朋友絕交也過於絕情了。不好說對不對,全憑個人價值觀。當然,就我而言,我會選擇遠離這種朋友,既然道不同也沒必要讓其影響自己吧 追夢的 因為他和華歆的志向和情趣一點兒也不一樣。我認為他這樣做是對的,因為朋...
管寧割席,管寧曰 “子非吾友也”的原因
管寧曰 子非吾友也。聯絡文言文的內容想一想,管寧這樣說的原因是什麼?急!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 子非吾友也。1.文中寫了哪兩件事?見到金子兩人的不同反應。兩人對權貴的不同態度。2.管寧割席的根本原...
請問氣體的壓力與管徑有關係嗎?如管徑由大變小後,壓力是否會變大
最是傷心秋又到 先說前提條件,理想氣體?溫度穩定?我先假設理想氣體,溫度一定,圓柱體密封環境。溫度一定時,我們已知p1v1 p2v2,當管徑從大變小後,很顯然,體積也從大變小,那麼壓強就會從小變大。f ps,若s一定,那麼在管徑由大變小時,f是由小變大的。意思就是當管徑由大變小時,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