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鯽椿睢夏
蒙古族出自室韋,室韋出自鮮卑,鮮卑和鬧拍柔然皆出自東胡;東胡與肅慎(金、滿清皆出自此)、濊貊(今朝鮮半島部分人的祖先)在先秦時期並稱東北三族。
由以上可得出,蒙古人認為鮮卑是自己的祖先是有理由的;花木蘭生活在鮮卑國家時期,被懷疑是鮮卑人,以及被認為與蒙古人同宗,也能說得過去;南韓人覺得自己更適合演花木蘭,也勉勉強強有點根據,畢竟他們的部分祖先與東胡同處東北,交融混雜上千年。
然後再回來說鮮卑。與匈奴這個多民族聯盟國體不同,它最早是乙個單一民族,起源於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附近。後幫漢一舉滅掉匈奴,取而代之成為蒙古草原的主人。
在吸納了草原上的丁零、鐵勒等斯基泰人或突厥人的集團後,這時的鮮卑開始變成多民族聯盟,但統治者始終是鮮卑民族,直至北魏滅亡。甚至西方學者把隋唐至北宋這段時期連同北魏統稱為鮮卑國家,畢竟王室有鮮卑血統,且沿用的制度也是鮮卑化的。柔然是在鮮卑佔據中原後,無暇顧北顧,而趁機霸佔蒙古草原,繼而對北魏形成威脅的。
從血緣看,不得不感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而這時的北魏鮮卑已全盤接納漢文化,從民族認同角度看,二者已然分道揚鑣。
扯了段鮮卑再回來說花木蘭。當然是個人看法。蒙古人覺得花木蘭是自己人並沒什麼錯,畢竟有據可依,並非捏造。
而修造修繕木蘭祠的朝代中,尤其隋唐,元、清這些所謂「異族」或「有異族血統」的王朝最為重視,這不免又值得玩味一番。反觀,過分強調木蘭是漢人的也皆為漢人及漢族王朝所熱衷(亂慎包括今天),譬如明代文學家徐渭。《木蘭辭》由第一人稱寫就,文中多次用「爺」指代「我」或父親,這是通古斯語或蒙古語中特有的用法;另外,文中稱領袖為可汗,也是隻有突厥人和通古斯族裔慣用的說法。
是漢語詩歌不錯,當然也不排除像《敕勒歌》一樣,是翻譯過來的外文詩歌,或借用了些許外文詞語,畢竟生髮自那個民族大融合時代。以上這些,好像也可作為木蘭是不是漢人的推敲要點。
其實我覺得是不是漢人不重要,甚至我更希望看迪斯尼拍乙個鮮卑人替父從軍的故事,當時說的話是什麼樣譁彎敬,穿什麼,吃什麼,鮮卑是什麼風俗禮節畢竟沒見過,想開開眼。但重要的是,我們該接納不同的聲音,多元的世界很有趣。
2樓:昕點點
說明了蒙古族也是鮮卑人,並且和花木蘭是同根,所以花木蘭才這麼勇敢。
3樓:小九講詩詞
古代的民族融合是很厲害的,很多民族都在歷史上進行了大融合,沒有單一的民族。
4樓:注意防滑
我認為說明了當時的民族交融情瞎仿況,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出現了民族混雜的情況,這樣對文化餘衝的交豎神殲流也很有好處。
花木蘭從軍攻打的敵人,在鮮卑之後出現的是哪個民族?
5樓:人能科技探索
鮮卑族是北魏最大的遊牧民族,鮮卑族建立北魏政權後,人民放棄遊牧民族轉向農業生產,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6樓:是餃子不好吃嗎
花木蘭從軍攻打的物件應該攻是北方的柔然人。從《木蘭辭》的內容以及野史可以推測花木蘭應該是北朝人,故其攻打物件是柔然人。
7樓:獨難
《木蘭辭》是北朝民歌,北朝就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它是北方遊牧民族鮮卑人建立政權,花木蘭攻打的敵人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是乙個很多民族雜居合成的,可以說是乙個大雜種民族,它有也鮮卑的血統,還可以稱為突厥,不過在當時被稱為柔然。
我是花木蘭寫作文,我是花木蘭作文500字5篇
我是花木蘭作文字篇 我為什麼如此崇拜花木蘭呢?這還得從我七八歲時讀過的一篇傳奇故事 木蘭替父從軍 說起,故事講的是一位名叫木蘭的美麗女子,年方十八,待字閨中。然而,祖國突遭外敵入侵,她的父親不幸被招入軍,父親體弱多病,木蘭又無兄長,怎麼辦呢?木蘭下決心要替父親上戰場,然而,軍隊是不招女子的。奇女子木...
歷史上的花木蘭是哪個朝代的人花木蘭簡介
花木蘭 412年 502年 北魏宋州虞城 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 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民族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 孝烈將軍 應歸功於 木蘭辭 這一方民歌的絕唱,但花木蘭的姓氏 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 電...
蘇綽是鮮卑人還是漢人,鮮卑人是不同於漢人的異族嗎
蘇綽是漢人,武功郡門閥出身。蘇綽出身武功大族,為三國時曹魏侍中蘇則的九世孫,其家族歷代都擔任二千石的 所以譜牒不可能作假,不是鮮卑人冒姓的。鮮卑人是不同於漢人的異族嗎 短篇 軒 鮮卑族和羯族一樣,在五胡亂華時期大量 漢人。也是 雙腳羊 一詞的 與漢族有不共戴天之仇。羯族幾乎被漢人殺盡,但是鮮卑後人還...